李玉萍 閔 閱
(安徽工商職業(yè)學院,安徽,231131;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00011)
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英語口語賽項暨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是由教育部高職高專英語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考委會、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4年啟動的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2011年起納入國家職業(yè)技能大賽。自04年起,歷屆大賽均延續(xù)保持高職英語“以實用為主,以應用為目的”的主導方向,重點考查選手用英語解決實際業(yè)務問題的綜合能力,旨在提高高職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口頭交際的綜合素質,每年有來自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qū)高職高專院校的60多名選手參加全國總決賽。賽事對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產生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使大批高端技能型英語人才脫穎而出。
口語大賽從院校級的初賽到省級、國家級的復賽和決賽共涉及到職場陳述、職場描述、情景交流和即席辯論四個環(huán)節(jié),涵蓋了復述職場應用性語篇、說明反映業(yè)務發(fā)展或社會經濟熱點問題的統(tǒng)計圖表或圖片、與主試官現(xiàn)場交流和“即席辯論”等內容,競賽過程中學生的理解力、記憶力、邏輯思辨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臨場反應能力和知識廣度深度等都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示和發(fā)揮,充分體現(xiàn)了職業(yè)教育的實用性、針對性和開放性,反映了用人單位對高職學生英語素質和能力的要求。
口語大賽的正面效應是顯而易見的,同時大賽反映出來的問題更值得我們思考,并將思考融入到教改實踐中。
(1) 英語基礎薄弱,心理素質急需加強。隨著本科院校招生規(guī)模的逐年擴大等原因,高職的錄取分數線在逐年降低,因此高職學生文化基礎知識和英語水平一般偏低。他們長期缺乏口語鍛煉,發(fā)音不準確,導致學生怕出錯、怕丟臉,不愿或不敢開口講英語;一旦被要求在公共場合表達個人觀點時,就會表現(xiàn)出緊張、缺乏自信的心理問題;詞匯貧乏、句型單調、說服力不足。
(2) 聽力較差,臨場反應能力欠缺。大部分高職院校由于資金、安全等問題,都沒有配備外教,即使配有少數外教也多是給英語專業(yè)學生上口語課,學校開設的課程基本都由自己的老師授課。賽場上在與英語本族語主試官對話時,不少學生不適應對方的語音語速、表達習慣,聽不懂問題,也不知如何變通,往往會出現(xiàn)冷場、答非所問等尷尬局面。
(3) 知識面狹窄,思辨能力匱乏。很多高職學生對于社會上發(fā)生的事知之甚少,對英語國家的新聞時事不了解。他們懼怕闡述自我觀點,不能勝任深層次的語言交際,更缺乏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看法的能力,即使開口闡述觀點,也基本上是邏輯紊亂,內容膚淺。
大賽對英語教學改革有以下幾方面的啟示:
(1) 多途徑選擇教學資源,使教學內容具有應用性、職業(yè)性、多樣性、時效性、趣味性和易接受性。在教學時,應注意圍繞課本內容,選擇補充相關的多樣性、職業(yè)性強的教學材料,合理穿插教材以外的資源,如英文報刊、互聯(lián)網信息、與專業(yè)有關的崗位信息、口語競賽的試題等與學生生活和未來工作相關的話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刺激他們表達的欲望和參與的熱情。
(2) 激勵教學與情感教學相結合。高職學生理論學習能力低,自信心不足,心理較脆弱,但是他們動手能力強,思維活躍,善于行動學習。因此,教師自身要富有激情,用積極情緒感染學生,對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任何程度的進步都及時表揚,增強其信心,保持正面的心態(tài)。
(3) 聚焦核心技能培養(yǎng)。與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職教育對外語的教學要求更側重于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聽說能力即屬于核心技能?!陡呗毟邔S⒄Z課程教學基本要求》(2000)明確規(guī)定高職英語教學必須注重培養(yǎng)使用英語處理日常涉外業(yè)務的能力;向前進(2009)所做的有關“崗位英語技能使用分析”調查顯示“聽說”的使用均值最高;劉黛琳(2009)對全國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現(xiàn)狀所作的調查結果也表明在教學總體目標中重視聽說能力培養(yǎng)的認同度最高(70%以上),在工作崗位上聽說技能是高職生使用最多的。直接反應社會和企業(yè)需求的職業(yè)技能大賽也以學生聽說能力的展示為競賽內容。因此,強化培養(yǎng)應用性、職業(yè)性的聽說核心技能更符合客觀現(xiàn)實和實際需求。
(4) 應用互動教學法。適當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大賽的“情景交流”和“即席辯論”環(huán)節(jié)就是學生與主試官、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口語互動。事實上,英語教學中廣泛采用的情景教學法、交際教學法和任務教學法等都包含互動教學的成分,是互動教學法的多樣化體現(xiàn)形式。
(5) 內容依托式教學。內容依托法是直接圍繞學生即將學習的內容或信息組織教學,只有當語言被用來作為了解信息的途徑而不是為了學習語言本身時語言習得才能成功(Richards & Rogers 2001)。內容依托式教學遵循三個主要原則:學科知識為核心;語言材料要真實;要適應特殊學生群體的需求(Stryker & Leaker 1997)。該法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包容性,適用于任何教學活動,可以和任何教學方法結合,因為“內容”是其關注的核心,可以是學術性的學科知識,也可以是生活或工作中的任意話題,包容任何“有利于學生思考并挑戰(zhàn)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材料”(Met 2006)。
當前高職英語教學領域關于EGP和ESP教學或行業(yè)英語教學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劉黛琳(2009)認為高職英語應以基礎英語教學為主,行業(yè)英語教學為輔。章振邦(2003)則提出“把普通英語教學任務全部下放到中學階段去完成,以便學生進入高校時便可專注于專業(yè)英語的學習”;程雨民(2002)也強調“基礎外語教學的重點將由高校轉到中學,中學培養(yǎng)杰出外語能力,高校結合專業(yè)進行提高”;向前進(2009)則明確肯定了“ESP教學應該是高職高專教學改革的方向”。內容依托式教學應是解決上述爭議的最佳途徑。高職基礎英語教材內容及教學方法與中學階段相比并沒有太多差異,某種程度上形成重復教學,而考慮到高職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短、英語課時有限的客觀事實,應根據社會需求和學生的職業(yè)方向,整合教學內容,依托職業(yè)崗位需求確定教學內容,體現(xiàn)高職英語教學的“實際、實用、實踐”原則,這也是通過分析口語競賽內容得出的結論。
(6) 與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和職業(yè)資格證書相結合。針對高職學生的全國性英語統(tǒng)考有英語應用能力A/B級考試和全國國際商務英語(一級)證書考試,前者已成為高職學生必考項目,而后者尚在努力推廣階段,如果能將口語大賽的題型、內容等與考級考證有機融合,將更能發(fā)揮職業(yè)技能大賽對教學改革的導向作用,有利于英語證書考試的推廣,有利于在全面參與的基礎上選拔參賽選手,體現(xiàn)大賽的普惠性,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xiàn)。在全國統(tǒng)考的英語證書中納入技能大賽的合理內容,技能證書與技能大賽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實現(xiàn)大賽的“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建、以賽促改”的原初目的,同時實現(xiàn)高職教育“課證融通、課賽一體”的課程教學特色。
綜上所述,口語大賽已經成為高職英語教育教學改革的坐標,促使英語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不斷改革,適應行業(yè)企業(yè)的要求,吸收引進社會生產服務領域的新型話題和內容,將其充實到語言教學和實訓當中。高職院校以關注歷年口語大賽的信息為切入點,納入最新的教學材料,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把技能大賽同提高教學質量結合起來,切實培養(yǎng)全體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職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結合區(qū)域社會經濟發(fā)展和人才需求狀況,結合學校、學生、師資等各方面因素,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技能英語人才培養(yǎng)模式。
Met, M. 2006.Content-basedInstruction:DefiningTerms,MakingDecisions[EB/OL]. [2012-08-29]. http:∥www.carla.umn.edu/cobalt/modules/principles/decisions.html
Richards, J.C. & T. S. Rogers. 2001.ApproachesandMethodsinLanguageTeach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ryker, S.B. & B. L. Leaver. (eds.) 1997.Content-basedInstructioninForeignLanguagesEducation:ModelsandMethods[C]. Washington: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程雨民.2002.入世形勢下的外語教改[J].外國語(6):19.
劉黛琳.2009.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現(xiàn)狀調查與改革思路[J].中國外語(6):77-83.
向前進.2009.高職英語需求狀況及教學體系改革與發(fā)展研究[J].中國外語(2):11-19.
章振邦.2003.也談我國外語教改問題[J].外國語(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