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華
(杭州市農業(yè)技術學校,310022)
中華蜜蜂冬季飼養(yǎng)管理經(jīng)驗談
王春華
(杭州市農業(yè)技術學校,310022)
中華蜜蜂是我國的優(yōu)良蜜蜂品種。在一年當中,中蜂的生活是隨著季節(jié)的交替而發(fā)生變化的,冬季飼養(yǎng)管理的好壞關系到蜂群越冬成敗。在越冬期,中蜂依靠群體產(chǎn)生的熱量來渡過嚴寒的冬天。中蜂的冬季飼養(yǎng)管理是為來年春季繁殖和奪取蜂蜜豐收作準備的。因此,保證蜂群安全越冬顯得十分重要。
冬季是保存蜂群實力的季節(jié),浙江的中蜂越冬期一般從11月中旬開始至第二年3月上旬結束。低山地區(qū)氣溫較高,中蜂越冬期從11月下旬開始至2月中旬結束;海拔1200 m以上的高山地區(qū)氣溫較低,中蜂的越冬期從11月中旬開始至3月上旬結束。在這段時間里蜂群基本停止活動,工蜂在巢脾上結成團,蜂王在蜂團中部,工蜂吸取巢脾上的蜂蜜以維持生命。為了蜂群能安全越冬,在飼養(yǎng)管理上應做好以下幾點。
1.培育適齡越冬蜂
中蜂在繁殖采蜜季節(jié),由于哺育蜂兒、采蜜和修造巢脾的任務繁重,工作蜂的壽命只有40~60天。但越冬期的工作蜂壽命可達到80~110天,這樣才能渡過冬天。越冬蜂是沒有參加過采集工作的青年蜜蜂,青年蜂體內貯存著較多的蛋白質和脂肪,這樣的工作蜂壽命較長。培育越冬蜂的主要技術要有以下幾點:
(1)在最后一個蜜源前期加礎造脾,促進蜂王產(chǎn)卵,加速越冬幼蜂的增殖;
(2)加入空脾,擴大產(chǎn)卵圈;
(3)注意保溫,保證蜂群正常繁殖;
(4)緊縮巢脾,增加巢溫,使幼蜂正常孵化;
(5)密集蜂量,防止盜蜂。
2.越冬蜂群的要求
越冬蜂群的基本要求:
(1)群勢強壯:在浙江省中蜂強群是指秋末蜂數(shù)達到6~8框蜂的群勢。這樣的蜂群越冬死亡率低,早春蜂群發(fā)展快;
(2)越冬適齡蜂多:是指越冬前出房的幼年蜂,能夠渡過冬天的工蜂要多;
(3)越冬貯蜜充足:6~8框蜂的群勢需要貯存蜂蜜5~6kg,才能保證越冬期不缺飼料;
(4)優(yōu)質蜂王:優(yōu)質蜂王的產(chǎn)卵力強,早春產(chǎn)卵早,有利于冬季保存力量,加速早春繁殖;
(5)密集蜂數(shù):抽出多余的巢脾,縮小蜂路,密集蜂數(shù)有利于工蜂結團;還可以減少蜂巢內潮濕的水分和蜂蜜的消耗。
中蜂的越冬期是從工蜂結團蜂群形成球形并停止巢外活動時開始的。這時蜂團中心溫度一般在14~18℃,表層溫度保持在6~10℃。當外界溫度高于10℃時,蜂團就松散開;低于6℃時蜜蜂就安靜越冬。蜜蜂靠吃蜜來維持蜂團內部的溫度。蜂團內的蜜蜂緩慢地向外移動,蜂團外面的蜜蜂向中心移動,這樣進行冷暖交換,保證蜂團整體維持在一個安全的溫度。蜜蜂在半休眠的狀態(tài)下渡過冬天。
1.選擇越冬場地
選擇越冬場地是確保蜂群安全越冬的關鍵。由于山區(qū)的地形復雜,陰坡與陽坡,山上與山下溫差都很大。為了蜂群能安全渡過冬天,應把蜂群放在背風向陽的地方,不但節(jié)省越冬飼料,而且降低越冬蜂的死亡率。為了保持蜂巢干燥,除定期更換保溫物外,還要在蜂箱大蓋上加蓋防雨物,防止蜂箱潮濕,減少工蜂下痢等疾病發(fā)生和死亡。蜂箱底部墊高15~20 cm,蜂場周圍要有排水溝。
2.越冬蜂巢的布置
在越冬期,為了密集蜂群保持巢溫,抵抗嚴寒,工蜂常有咬毀舊巢脾的習性,咬脾后的蠟屑掉在蜂箱底,來年春天容易孳生巢蟲。為了防止工蜂咬脾,把越冬蜂巢布置成倒“凹”形,有利于蜜蜂結團。具體做法是把貯蜜不足的巢脾削去1/2或1/3,放到蜂巢中央,兩邊的蜜脾依次減少削去面積;蜂巢兩側放兩張蜜脾,使整個蜂巢中部有一個類似半球形的倒“凹”形空間。越冬蜂在缺口處結團?!鞍肌倍却笮『涂驍?shù)多少,根據(jù)蜂群結團的大小而定,使蜂多于脾。
3.保溫防寒
隨著外界氣溫下降,蜂群開始了越冬生活,從此工蜂依靠吃蜜產(chǎn)生熱量,群體保存熱量來維持生存。中蜂具有很強的耐寒性,強群在6℃以下,中等群8℃以下,弱群11℃以下時,蜜蜂不出巢活動。雖然中蜂抵御嚴寒的能力比西方蜜蜂強,但是遇上寒潮來臨,蜂箱外出現(xiàn)冰凍,氣溫降到-2℃以下時,防寒保溫顯得特別重要。保溫方法是:(1)蜂箱內填充棉絮舊衣服;(2)蜂箱底部墊上稻草;(3)蜂箱周圍包上草墊。同時要縮小巢門,封好蜂箱裂縫。遇上特別寒冷天氣,可以把蜂箱搬到室內越冬,待外界氣溫升到6℃以上時,再把蜂箱搬回蜂場。
4.越冬期蜂群出現(xiàn)異常的補救措施
養(yǎng)蜂戶在蜂群越冬期間應多做箱外觀察,盡量少開箱檢查,只有遇上特殊情況如發(fā)現(xiàn)鼠害或工蜂下痢等,才開箱檢查并進行快速處理。正常越冬的蜂群,蜂巢內死蜂很少,用手指輕彈蜂箱,可以聽到蜂群發(fā)出強烈而和諧的響聲。饑餓的蜂群發(fā)出的聲音微弱無力。發(fā)現(xiàn)蜂群缺蜜要盡快補充蜂蜜,或加上蜜脾,避免蜂群饑餓。不能等到巢內蜂蜜耗盡再去補充飼料。蜂群在耗盡蜂蜜時蜂團內部的工蜂鉆進巢房內,外層的工蜂掉下箱底,這時即使補充蜂蜜也無濟于事。對發(fā)生鼠害的蜂群要盡快更換被老鼠咬壞的巢脾,堵塞蜂箱上的洞孔,防止老鼠再次進入。
浙江省中蜂飼養(yǎng)量8~10萬群,活框飼養(yǎng)的中蜂約占50%,還有一半的蜂群處在半人工飼養(yǎng)的狀態(tài)即傳統(tǒng)飼養(yǎng)。傳統(tǒng)飼養(yǎng)的中蜂群管理粗放,處于自生自滅狀態(tài)。在越冬期的管理不能忽視,只有采取適當?shù)拇胧┓淙翰拍馨踩^冬。
1.了解中蜂的習性
蜂農應當了解中蜂的一些習性,便于管理蜂群。越冬前中蜂的習性有工蜂好咬毀舊脾。工蜂通常會在冬季來臨時咬毀舊巢脾。冬季咬脾是為了保溫,從咬脾的位置和狀況來看,中心巢脾咬的圓洞大,向外兩側逐漸縮小。洞的整體也像個圓球形,冬季蜂團聚結在圓洞里,便于保溫。咬脾的程度和群勢的大小,因蜂齡的大小、貯蜜的多少、巢脾的新舊、巢外條件的不同而異。由于工蜂在越冬前具有咬毀舊巢脾的習性,所以蜂農要在蜂群越冬期間將蜂桶內的蠟渣清掃干凈,防止來年春季孳生巢蟲。
2.傳統(tǒng)飼養(yǎng)中蜂安全越冬措施
在越冬期間保持充足的飼料和給蜂群保溫是越冬成功的關鍵。
(1)提高蜂農對蜂群越冬管理的認識
浙西高海拔地區(qū)的蜂群越冬期比較長,平均海拔在1000 m以上,氣候寒冷,冬季漫長。蜂群越冬期從11月份開始到來年3月中旬結束,長達4個多月。在冬季蜂農如果對舊法飼養(yǎng)的蜂群不進行管理,部分蜂群在冬天死亡。所以,首先要提高蜂農對蜂群越冬管理的認識。
(2)要保持蜂群有充足的越冬飼料
蜂農在秋季割蜜是給蜂群留下了部分蜂蜜作為越冬的飼料。沒有預計蜂群在越冬期要消耗多少蜂蜜,往往是留下的蜂蜜不夠用,缺蜜是造成蜂群越冬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3)加強保溫
高海拔地區(qū)冬天氣溫低,給蜂群保溫的方法是用棉絮或舊衣服包裹蜂箱,降低蜂群散發(fā)熱量,達到保溫的目的。對蜂桶朝向北面的蜂群,在大雪天或遇上冰凌天氣,可以把蜂箱移到室內,在蜂箱周圍適當保溫,以減少群內溫度變化的幅度。
(4)在冬季蜂群要防鼠、鳥害和遮光
在越冬期要縮小蜂箱的巢門,一方面可以減少冷風吹入,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老鼠鉆進蜂箱,破壞蜂巢。蜂群在越冬期經(jīng)常遇到啄木鳥等鳥類的危害。啄木鳥先在蜂桶上啄個洞,然后啄食正在冬眠的工蜂。如果不及時防止鳥害,整群蜂將被啄木鳥吃光。控制措施是在蜂桶周圍包裹棉被等,或者把蜂群搬到室內。在越冬期,蜂箱朝南向的蜂群,陽光照射巢門,刺激工蜂出巢飛翔,此時外界溫度低,工蜂飛出巢后很快凍僵。防止的方法是用紙板遮擋陽光。
越冬期蜂群管理得當,可以保存蜂群的實力,為來年春季繁殖和奪取蜂蜜豐收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