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祥,劉 星,王守兵
重度黃疸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病毒如甲乙丙戊等常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臟炎癥。表現(xiàn)為重度黃疸,肝功能TBIL≥85.5 umol/L,患者可有明顯的納差、乏力、尿黃及皮膚黏膜重度黃疸。臨床病程長肝功能恢復慢,如不及時治療易進展為重型肝炎,出現(xiàn)預后差,病死率高。筆者采用前列地爾治療重度黃疸型病毒性肝炎,并對療效進行了對照觀察,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臨床診斷標準符合2000年西安會議修訂的病毒性肝炎治療方案的84 例重度黃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隨機分為2 組:治療組42 例,男27 例,女15 例,年齡25~66 歲;對照組42 例,男30例,女12 例,年齡26~64 歲。2 組性別、年齡、治療前癥狀肝功能異常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 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s)
表1 2 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性別(男/女)年齡(歲)乙肝戊肝臨床癥狀TBIL(μmol/L)ALT(U/L)治療組 4227/15(25-66)30 1242115.2±21.1 215.3±70.5對照組 4230/12(26-64)28 1442120.2±34.2 214.1±66.4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甘草酸二胺0.15 靜脈滴注qd;還原型谷胱甘肽1.2 靜脈滴注qd;苦黃40 ml 靜脈滴注qd。治療組在以上治療基礎上給予前列地爾20 μg 靜脈滴注qd。2組療程均為4 周。
1.3 療效標準 治療前觀察2 組患者臨床癥狀及肝功能指標變化并判定療效。(1)顯效:自覺癥狀消失,血清膽紅素轉氨酶降至正常或基本正常;(2)有效:自覺癥狀有改善血清膽紅素轉氨酶降至治療前一半以上;(3)無效:未達到上述判定標準。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乏力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0%(38/42)和62%(26/42),差異有非常顯著性(χ2=9.45,P<0.01);納差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3%(39/42)和57%(24/42),差異有非常顯著性(χ2=14.28,P<0.01);治療組顯效率為85%,對照組顯效率為62%;差異有顯著性(χ2=6.15,P<0.05)。2 組間均無無效病例。
2.2 2組治療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2。
表2 2 組治療4 周后肝功能比較(±s)
表2 2 組治療4 周后肝功能比較(±s)
組別TBIL(μmol/L)DBIL(μmol/L)ALT(U/l)治療組22.7 ±12.815.2 ±8.8323.9 ±15.6對照組41.2 ±19.223.9 ±12.730.6 ±11.3 t 值5.193.642.25 P 值<0.01<0.01<0.05
2.3 不良反應 2 組在治療過程中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而改變治療方案。
重度黃疸型病毒性肝炎常見于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病理改變?yōu)楦渭毎冃詨乃溃∪~內(nèi)膽汁淤積,肝毛細膽管內(nèi)含膽栓壞死灶,有時可持續(xù)很久[1]。前列地爾通過抑制血管交感神經(jīng)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抑制血栓素A 合成,局部擴張肝血管,促進肝組織血液灌注,為肝細胞再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內(nèi)環(huán)境,減輕肝細胞水腫和肝內(nèi)膽汁淤積,有明顯降低膽紅素作用[2]。另外前列地爾具有抑制免疫反應,保護肝細胞,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釋放的作用,可改善肝臟微循環(huán),松弛膽管平滑肌,促進膽汁排泄,增加腎血管流量促進水鈉排泄,保護肝細胞膜穩(wěn)定肝細胞器作用[3]。近幾年較多研究大劑量前列地爾臨床作用于重度黃疸型肝炎以及重型肝炎后臨床癥狀體征及肝功能均有明顯改善,可有效阻止重度、重型肝炎病情發(fā)展[4]。
本資料結果顯示,前列地爾對重度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癥狀改善,黃疸及肝功能恢復療效較好,明顯優(yōu)于苦黃,甘草酸二胺,還原型谷胱甘肽。因此前列地爾是目前臨床上治療重度黃疸型肝炎比較理想的藥物之一。
[1]彭文偉,主編.傳染病學[M].第5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32-33.
[2]鄭連有,于建武,高 杰.前列腺素E1 對亞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及預后的影響[J].肝臟雜志,2005,10(4):300-301.
[3]張衛(wèi)寧,曹 彬.腺苷蛋氨酸聯(lián)合前列地爾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療效觀察[J].肝臟雜志,2010,15(6):445.
[4]宋喜秀.重型肝炎的綜合治療[J].實用肝膽病雜志,2004,7(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