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平
(山東省萊蕪市中醫(yī)醫(yī)院 山東 萊蕪 271100)
骨質疏松癥(OP)是一種以全身性的骨量、骨密度損失及骨組織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征,并引起骨的脆性增加、骨的強度降低,骨折的危險性增加[1]。骨質疏松癥在中國59歲以上老年人口中發(fā)生率為67.6%,骨質疏松癥發(fā)生人數逐年上升,發(fā)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2],探討本病有效的防治方法已成為國內外學者注意的熱點問題。如何延緩骨質疏松癥的進程,減少骨質疏松癥所帶來的骨折隱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成為醫(yī)學界的重大課題。為了評價其臨床療效、適應性和安全性,從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我們應用綜合護理措施與治療對84例骨質疏松癥的病人患者進行了系統(tǒng)的臨床試驗研究。
1.1 一般資料:病例總數84例,其中治療組42例,對照組42例。病人來源于我院骨傷科,其中,門診病人25例,住院病人59例。治療前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中醫(yī)癥狀分布、骨密度檢查等方面,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明顯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遵醫(yī)囑治療組服用補腎養(yǎng)血壯骨湯(藥物組成為:補腎養(yǎng)血壯骨湯的藥物組成:炒白術10g、巴戟天10g、五加皮10g、威靈仙9g、山茱萸10g、枸杞子9g、淫羊藿9g、川牛膝10g、金毛狗脊10g)。水煎2次,合并煎液300ml,分2次口服;對照組服用鈣爾奇D,一日1~2次,每次2片。兩組共服三個月觀察療效。
1.3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疼痛消失,癥狀體征記分下降70%以上,骨密度儀檢測骨密度提高>2%;有效:疼痛明顯減輕,癥狀體征記分下降30-70%之間或骨密度儀檢測骨密度提高1%-2%;無效:治療后癥狀未見明顯變化,癥狀體征記分下降<30%,骨密度儀檢測骨密度提高<1%。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檢驗分析。所有劑量數據均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用藥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t檢驗,Ridit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意義。
1.5 綜合護理:
(1)心理護理:由于治療時間長、收效慢、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響,因而有情緒低沉、悲觀或煩躁、易激怒等負面心理。護士應與患者交朋友,應理解尊重他們,做到關心、耐心、細心,與他們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認真傾聽患者的感受,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和生活情況,對有心理問題的患者給以開導,幫助他們糾正心理失衡狀態(tài),鼓勵他們參加社交活動,適當娛樂、聽音樂、冥想,使情緒放松以減輕疼痛[1]。這樣不僅有利于消除患者的心理壓力,減輕癥狀,提高療效,促進康復,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命質量。
(2)飲食護理:根據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推薦的鈣攝入量[2]作為指標,美國國家骨質疏松基金會資料顯示:80%的女孩和60%的男孩的鈣攝入不足以獲得正常的骨量,75%成人的鈣攝入量不足以維持骨量。低鈣攝入是一個全球性的營養(yǎng)問題[3]。鈣有廣泛的食物來源,通過膳食來源達到最佳鈣攝入是最優(yōu)先的方法。在飲食上要注意合理配餐,烹調時間不宜過長。主食以米、面雜糧為主,做到品種多樣,粗細合理搭配。副食應多吃含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含鈣的食物有奶類、魚、蝦、海產品、豆類及其制品、雞蛋、燕麥片、堅果類、骨頭湯、綠葉蔬菜及水果。通過適當的補充維生素D,調節(jié)飲食等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預防OP的有效、安全、經濟的措施。
(3)運動指導:運動項目的選擇應依個體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體能等特點及運動史選擇適當的方式、時間、強度等。一般來說,年輕人宜選擇運動量大的體育運動,老年人宜選擇逐漸加量的力量訓練,強調戶外運動至少1h/d。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制定運動方案,采用散步、慢跑、爬樓梯和打太極拳等,運動量以身體能適應為原則,由小漸大,以輕度疲勞為限。運動強度要求適宜,根據心率判斷運動量,老年人運動時的適宜心率為最大心率的60%-80%,最大心率=220-年齡;或運動中出現身體發(fā)熱出汗、輕度疲乏、肌肉有酸痛感,但休息后次日能恢復,且精神愉快、精力充沛、食欲和睡眠正常表明運動量適宜[4]。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分析,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分析表 [n(%)]
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文獻中無“骨質疏松癥”的病名,但根據該病多有全身四肢關節(jié)、腰背疼痛的特征,辨證當屬“骨痹’的范疇。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腎主骨藏精,精充則髓足,髓足則骨強。因丈夫“八八”、女子“七七”后,天癸已竭,腎虛精虧,腎陽衰微,陰陽俱虛,無以藏真陰而寓元陽,故而骨弱;又虛邪交爭,則骨痛難忍,深刻指出腎與骨質疏松的內在聯系和因果關系。沈自尹等[11]認為“腎”與“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及免疫系統(tǒng)有密切的關系;而“腎虛”的實質表現為垂體、甲狀腺、腎上腺、免疫等呈退行性病變,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tǒng)及垂體-性腺系統(tǒng)功能的低下。該研究提示,補腎養(yǎng)血壯骨湯針對該病的病機特點組方而成。方中巴戟天、五加皮、金毛狗脊、淫羊藿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威靈仙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炒白術、山茱萸、枸杞子滋陰補腎養(yǎng)血;川牛膝活血通絡,引藥下行。諸藥合用,共奏強筋壯骨、祛風除濕、補腎養(yǎng)血之效。
[1]梁毅玲.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及護理進展[J].現代護理,2007,10:46-47
[2]盛春卿,陳李麗.骨質疏松癥的早期健康干預[J].中國健康教育,2001,17(9):41-42
[3]張青蓮.骨質疏松癥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J].南方護理學報,2005,12(5):42-43
[4]肖建德.實用骨質疏松學[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