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輝,譚燕萍
(湖南農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女性主義”概念源于西方的女權運動,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歐美,有著較鮮明的政治傾向。蕭伯納是19世紀英國戲劇史上繼莎士比亞之后的最富盛名的劇作家,從1892年至1949年,總共創(chuàng)作51部劇本。1893~1894年,蕭伯納創(chuàng)作了他的代表劇作《華倫夫人的職業(yè)》。這是一部地道的社會問題劇,涉及到一些現實而嚴肅的話題,諸如貧困的生活及賣淫等,在這部劇中,蕭伯納成功地塑造了薇薇和華倫夫人兩個女性形象。薇薇是個有主見、獨立自尊的女性;華倫夫人也追求獨立與自尊,雖然在許多讀者的眼里是個“不道德”的女人,但她不過是一個力求生存的女性,是父權資本主義制度下的一個受害者。本文試從女性主義視角解讀該劇。
蕭伯納十分關心婦女問題,他認為婦女不應該固守家庭,而應該參加到社會工作中去,從而實現真正的獨立自主,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他筆下眾多的女性形象很大程度上顛覆了維多利亞時期婦女為“家庭天使”的標準,向傳統(tǒng)發(fā)起了有力的挑戰(zhàn)[1]。蕭伯納在《華倫夫人的職業(yè)》這部情節(jié)劇中,塑造了兩個追求經濟獨立和自尊的女性形象。
女主人公薇薇,是蕭伯納特意塑造的一個“非傳統(tǒng)”女性。薇薇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不僅聰明伶俐,而且果斷自信。在談到克洛夫茨這一批家伙時,她很鄙夷地說:“如果我想到我也像他們那樣——我也成為一個廢物,從一頓飯混到下一頓,沒有生活目標,沒有個性,沒有毅力,那我還不如割開我的動脈,流血而死,不需要片刻的猶豫。”[2]129的確,薇薇非常具有個性,她頗有“男子氣概”,喜歡抽雪茄,喝威士忌,就連握手都“堅定而熱烈”,讓與她握手的兩個男人的手都麻了。傳統(tǒng)女性應該做的那些諸如編織、彈琴、跳舞之類的事情,她卻十分討厭。
薇薇有著自己的思想和見地,華倫夫人希望自己的女兒成績名列前茅,也希望女兒找一個有錢的男人,然后跟他結婚,過上衣食無憂的好日子。但薇薇不會因為母親的希望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她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每個人都知道我的名聲,我的社會地位和我打算從事的職業(yè)?!盵2]135“我想進倫敦的律師事務所,做保險計算和產權轉讓的業(yè)務。借此機會我搞點法律,一只眼睛始終瞄著證券交易所?!盵2]108薇薇這個“新女性”使華倫夫人的老朋友——傳統(tǒng)的普瑞德感到“不寒而栗”。薇薇與母親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在得知自己竟然是塞繆爾牧師的私生女,并且可能是自己喜歡的男人弗蘭克的同父異母妹妹時,她毅然決然地向大門走去,并當機立斷:“在霍諾麗婭·弗雷澤的事務所,法院巷六十七號。我要在那里度過我的余生?!盵2]161在這里蕭伯納用了極富象征的舞臺提示:“她朝著與剛才克洛夫茨走的相反方向快步走去?!笨寺宸虼木羰渴堑湫偷馁Y產階級貴族,他的年齡比薇薇大很多,試圖用社會地位和金錢誘惑薇薇,但薇薇根本不為所動,她不愿成為婚姻的附屬品,她要追求經濟上的獨立自主。當得知母親的家財是靠開妓館積累的以后,她十分痛苦:“如果我拿了你的錢,今后一生就按現在時興的生活方式來用這些錢,那我就會成為一個毫無價值的邪惡的人,……但是我不想做沒有價值的人?!盵2]178最后,薇薇毅然離開了她母親,與華倫夫人分道揚鑣。“我干的不是你那一行,我的生活方式也和你不一樣。我們必須分手?!盵2]179薇薇回到律師事務所,決心永不結婚,永不浪漫,過著獨立自尊的生活。薇薇是蕭伯納筆下的一個依靠自己的奮斗取得獨立的新女性,蕭伯納理想中的未來女性就是像薇薇這樣的具有學識和覺悟的女性。
劇中的另一位女主人公華倫夫人盡管在許多讀者眼里是一個“不道德的女人”,但從追求經濟獨立和自尊的角度看,她也算是一個具有女性意識的女性。
華倫夫人出生于一個貧困家庭,在嘗試過侍者和酒吧女工等諸多工作后,她最后選擇了一個與家中姐妹完全不同的職業(yè)——妓女。雖然華倫夫人在當初找工作的過程中經歷過一系列的挫折并飽受資本家剝削的苦頭,但她最終卻成為了一個成功的老板。華倫夫人以金錢為一切驅動力。在那個冷酷無情的世界里,只要能攢錢,做什么事都行。“可是一個女人干別的買賣怎么能掙到錢?。俊覀冇械闹皇俏覀兊哪樀昂陀懩腥讼矚g的本領。”[2]140為了過上體面的生活,華倫夫人選擇了做妓女,而后做了老鴇。當薇薇問母親如果她們兩個都處在當初那個倒霉的年代里那么窮苦,她是否會勸女兒到酒吧工作或嫁給一個工人,華倫夫人發(fā)怒了,堅定地說:“當然不了。你把我看成了什么樣的母親呢?就讓你那樣挨餓受凍,給人家當奴隸,你還怎么能保持自尊心?一個女人沒有自尊心還有什么價值?生活還有什么價值?”[2]142由此可以看出,作為一個身處殘酷的父權社會里的無依無靠的女性,華倫夫人不屈從于命運,而是希望抓住一切機會,獲得個人成功,保住女性尊嚴。盡管華倫夫人不像薇薇那樣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她對于這個丑惡社會的洞察是深刻的,當她女兒薇薇質疑她所從事的職業(yè)時,華倫夫人做了一篇慷慨激昂的自我辯護:“你以為我是像你那樣受教養(yǎng)長大的?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你以為我做那些事是因為我喜歡做,或是因為我覺得做得對?你以為我如果有機會去進大學和做上流社會女子,我不愿意去?”[2]138蕭伯納在《華倫夫人的職業(yè)》這一劇的序中也提到:“她(華倫夫人)的活力,她的勤儉,她的精力,她的直率,她對女兒的細心關懷,以及她的管理能力……都是英國社會的高尚美德?!盵3]蕭伯納創(chuàng)作的華倫夫人這一形象不再有之前女性那樣的柔弱無知、依附男性的特點,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華倫夫人的職業(yè)》是一部情節(jié)劇,而且是抗爭類情節(jié)劇的代表,不過在這部劇中,蕭伯納并沒有把人物表現得過于涇渭分明,用他的話說:“劇中沒有惡人,如果說有,那就是社會,我們都應該分攤些他的罪惡?!?/p>
婦女的地位曾被19世紀德國的社會主義思想家奧古斯都·倍倍爾這樣描述過:“自創(chuàng)世之初,受壓迫便是婦女和勞動者的共同命運。……婦女是人類飽嘗束縛的一群。她們在奴隸出現之前就已經淪為奴隸?!盵4]法國當代著名文學理論家朱麗亞·克麗斯蒂娃曾經評論過,女人從沒掌握過主動權,她們只不過是功能性的,從屬于男人的客體。在男人眼里,女人只擁有軀體、性、生殖的物質特征罷了。女性不能得到與男性同等的教育與培訓機會,因為無法得到良好的教育,女性只能在一些勞動力密集型的部門,做一些特定的、非技術性的工作。而且她們做同樣的活,拿的薪水卻比男性少,得到的就業(yè)機會也比男性少得多。根據《1700年至1880年英國婦女史簡介》中婦女收入的統(tǒng)計來看,當時“女性和男性做同樣的工作,女性的工資收入只有男性的一半或三分之二”[3]。
蕭伯納認為,貧窮是罪惡之源,而社會是貧窮之根。在不公平的社會里,如果人們誠實地工作,結果卻生活得更加貧苦和凄慘,甚至可能連命都保不住,而富貴奢華的生活卻可以通過不道德與齷齪的行為得到,這正是導致罪惡產生的根本原因。蕭伯納曾說:“大多數英國女孩如此貧苦,如此依賴他人,并清楚地明白她們能力之內的誠實辛苦的工作很可能會最終使她們染上肺病,過早死去,或遭到家庭拋棄,或受到虐待,她們仍然有理由選擇享樂之路,而不是美德與貞操?!?/p>
華倫夫人盡管從事經營妓院這一低賤惡毒的職業(yè),然而卻是為了生存。她本是一個貧苦女孩,在歧視和凌辱中長大,看著周遭的女人在善良和軟弱中被社會折磨死去,而沒受過教育的她只能利用美色營生。在《華倫夫人的職業(yè)》的第二幕中,華倫夫人與女兒薇薇就其職業(yè)的對話,反映了當時英國資本主義社會逼良為娼的現實,殘酷的社會環(huán)境,是導致華倫夫人走向不良職業(yè)的重要原因。
薇薇對于母親的職業(yè)選擇表示不理解,而華倫夫人則做出了如下回答:“你愿意知道我的客觀環(huán)境是什么樣的嗎?……你的外祖母是一個寡婦,在造幣廠旁邊開了一家炸魚店,靠它養(yǎng)活自己和四個女兒;其中兩個是親姐妹,就是莉齊和我,兩人臉蛋長得漂亮,身材也好看?!硗鈨蓚€和我們同母不同父的女兒長得又矮又難看,看上去老是挨餓的樣子;她們是吃苦耐勞、老實巴交的可憐蟲。……她們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老實人??墒撬齻兊囊?guī)矩老實對她們有什么好處呢?……一個在一家鉛粉廠里,一天干十二個小時的活,每星期拿九個先令,后來中了鉛毒死了。原來她以為頂多會弄得一雙手失去活動能力,沒有想到送了命。母親總是要我們學習另一個女兒的榜樣,因為她嫁給了德福海軍軍需廠的一個工人,每星期掙十八個先令,因此有能力把房子和三個孩子收拾得干干凈凈,直到后來她男人喝酒上癮。這種規(guī)規(guī)矩矩的老實人值得尊敬,對不對?……后來我在滑鐵盧車站一家酒吧里端酒洗杯子,每天干十四個小時,一個星期四先令,……在一個冷得要命的夜里,我累得眼皮都睜不開的時候,你猜是誰進來要半品脫蘇格蘭威士忌?是莉齊。她穿著毛皮長大衣,文雅舒坦,錢袋里裝了許多金幣?!盵2]138-140
華倫夫人后來從事了莉齊所從事的職業(yè)。從本質上講,華倫夫人并不是一個墮落的壞女人,她也希望自己從事正當的職業(yè),做一名體面的淑女。在該劇的第四幕中,華倫夫人說:“噢,多么不公平??!不公平!不公平!我一直想做一個好女人。我也試過做老老實實的工作,被人當作奴隸使喚,一直到我詛咒我聽說了‘老老實實的工作’的那一天?!鞭鞭币渤姓J:“你本質上是一個舊傳統(tǒng)的女人?!盵2]181從她們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華倫夫人并非甘愿從事不道德職業(yè),而是社會不公所為,誠實的工作意味著奴隸般的生活,意味著死。華倫夫人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心安理得,因為她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一是要求生存權——不賣淫就得餓死;二是要求發(fā)展權——不賣淫就過不好日子。確實,在那樣一個人剝削人的資本主義社會里,一個下層女子利用自己的姿色來出人頭地,實在無可厚非。因為姿色對于她來說就是僅可開發(fā)的資源了,而她也只能憑此一搏。至于“廉恥”,有產階級和所謂上層人士盡可以掛在嘴上,但對于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窮苦下層人來說,則未免代價甚高,因為要“倉稟足”,才能“知榮辱”。
蕭伯納曾直截了當地表述:“賣淫之所以出現,不是由于女人的墮落和男人的放蕩,而只是由于給婦女的工作報酬太低,輕視婦女和虐待婦女到了無恥的程度,使比較貧苦的婦女不得不為活命而賣淫?!讗赫卟皇莻€人而是社會?!盵5]
蕭伯納在《華倫夫人的職業(yè)》中,以全部的柔情塑造了薇薇這一獨立自尊的新女性形象,一掃之前戲劇舞臺上千篇一律的嬌弱、蒼白的淑女形象,在女性主義的發(fā)展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華倫夫人身上,作者真實地再現了維多利亞時代婦女的孤立和無助,以及她們在經濟上對男性的依附。個體犯罪一直是一個社會問題,如果一個社會無法滿足它的個體成員生存的基本需求,無法滿足個體成員的發(fā)展需求,那整個社會就應該去擔當個體的罪責。蕭伯納不愧是大師級的戲劇家,他一面給予華倫夫人這一類女性的同情,反映賣淫現象的現實根源,同時,又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沒有道德可言,女性爭取經濟獨立之艱巨。
[1]劉春萍,陳錦添.蕭伯納之女性觀探幽[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4):46-48.
[2]蕭伯納.蕭伯納劇作選[M].賀哈定,吳曉園,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3]黃文璐.女性主義視角下的《華倫夫人的職業(y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1(1):103-107.
[4]轉引自楊升華.女性身體的哀歌:斯坦貝克《菊花》的身體敘述[J].安徽文學,2001(3):133-134.
[5]黃嘉德.蕭伯納研究[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8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