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艷
(哈爾濱市第四醫(yī)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26)
兒童鼻腔異物是耳鼻喉科急診中的常見病,多發(fā)生于2~6歲幼兒,因幼兒不能自訴,往往表現(xiàn)為單側(cè)鼻阻塞,流黏膿涕和鼻出血或涕中帶血以及呼氣有臭味時才到醫(yī)院來就診。鼻腔異物取出一般都是采用耵聹鉤取出,手術(shù)器械比較單一,易增加小兒鼻腔黏膜損傷及小兒的痛苦程度。為制作比較理想的鼻腔異物鉤,我們歷經(jīng)一年多時間選材與研究,成功將耵聹鉤與口腔科0.7 mm不銹鋼絲相結(jié)合制作成簡單、方便、損傷小的鼻腔異物鉤,現(xiàn)介紹如下。
1.1 臨床資料:從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先后取出兒童鼻腔異物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齡1~7歲;病程10 min~5個月。異物多為豆類、谷類、塑料球、玻璃球、紐扣、紙團、橡皮條等。臨床表現(xiàn)為單側(cè)鼻阻塞、流膿涕、鼻出血或涕中帶血以及呼氣有臭味等。
1.2 制作方法:將耵聹鉤前段鉤狀部分去掉,保留后段手柄部分。取口腔科0.7 mm不銹鋼絲約8 cm長,直接在中點部位折彎成小魚形,于鋼絲平面垂直方向折彎約30度,呈小藥勺狀,后端鋼絲與耵聹鉤柄焊接成為一體,見圖1。
圖1 鼻腔異物鉤
1.3 治療方法:鼻腔異物均在鼻鏡暴露下取出,球形等圓滑異物用我們自制異物鉤取出。先看清異物位置、大小,吸凈鼻腔內(nèi)分泌物,在1%丁卡因表面黏膜麻醉下,小兒合作者無需麻醉,由一位家長坐在治療椅上抱持,另一位扶頭,使患兒處于坐位,異物鉤從異物的上端越過異物進入鼻腔到達異物的后方,鉤住異物向外拉出。有出血或局部有感染者給生理鹽水噴鼻,口服抗生素。
23例鼻腔異物均一次取出,有3例鼻腔有微量滲血,觀察片刻自止,未作特殊處置,給予生理性鹽水噴鼻、口服抗生素3~5 d,隨診1周無繼發(fā)感染等并發(fā)癥出現(xiàn)。
發(fā)現(xiàn)兒童鼻腔異物應及時送醫(yī)院治療,不可自行在家處理,切勿用鑷子夾取,尤其是圓滑的異物,容易將異物推入鼻咽部并墜入喉、氣管、支氣管內(nèi)導致生命危險。臨床上鼻腔異物的取出都是采用耵聹鉤,由于耵聹鉤尖端極其鋒利,大的鼻腔異物和谷類、豆類異物不易鉤出加之患兒恐懼不能配合而掙扎時很容易損傷鼻腔黏膜[1]。我們自制的耵聹鉤手柄與鋼絲相結(jié)合的鼻腔異物鉤取材方便、設計合理、實用、成本低廉,既有一定的強度又有很好的彈性,前端鋼絲表面光滑,順鼻腔方向走行不易刮傷鼻腔黏膜,后端手柄均為鋼質(zhì)結(jié)構(gòu)、質(zhì)硬、耐磨,可高壓滅菌,可反復使用多年,值得臨床推廣。
[1] 韓瑞珠,金德均,郭化敏,等.鼻腔、鼻竇、頜面部槍彈傷及異物32報告[J].中國急救醫(yī)學,1995(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