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鶴壽(中國古玩收藏鑒賞研究會會長)
精光內(nèi)蘊,瑩潤美玉
盧鶴壽(中國古玩收藏鑒賞研究會會長)
《談瓷論道》之宋代汝窯
6. 汝窯天青釉碗,故宮博物館收藏。本刊資料
5. 汝窯天青釉弦紋樽,故宮博物館收藏。
4. 天青釉盞托,英國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藏。
3. 汝窯青瓷圓洗,臺北故宮博物館收藏。
公元960年,宋代結(jié)束了五代十國的分割混亂局面,人民生活相對安定,生產(chǎn)長足發(fā)展,制瓷工藝百花爭艷,各領風騷,名窯迭出,舉世聞名的五大名窯“汝、官、哥、定、鈞”并駕齊驅(qū),其產(chǎn)品為后世所珍視?!凹矣胸敭a(chǎn)萬貫,不如宋瓷一片”,可見宋瓷彌足珍貴!宋瓷大分年代、小分釉色、細分等級。本文將對各大窯口的基本特征逐一闡述,供愛家、藏家、鑒賞家參考。
汝瓷窯址位于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zhèn)清涼寺,因其宋代屬汝州而得名。“汝為瓷魁”,清雅精美,置官監(jiān)燒,多為御品。由于生產(chǎn)時間短暫,工藝要求極精,產(chǎn)量有限,“唯供御揀退方許賣出”,所以傳世品極少,故南宋就有“近尤難得”之嘆!其身份之尊貴可見一斑。
器型:汝窯瓷器主要有盤、碗、瓶、尊、奩、洗、三足爐等,造型凝練古樸,大方雅致,胎壁較薄,所見無大器,鮮有超過30厘米高的;汝“民窯”則造型多樣,日常生活用瓷居多。汝瓷胎質(zhì)堅硬細密,呈香灰色,器型整體上看多為中部稍鼓,口沿和底足略呈八字外撇,足底多為滿釉支燒,支釘小如芝麻,支釘斷痕處,可見硅化狀。但不是所有汝瓷器底都有“芝麻釘”痕,瓶、尊類器皿多以墊圈墊燒。
1. 汝窯青瓷膽瓶,臺北故宮博物館收藏。
2. 汝窯青瓷蓮花三足洗,私人收藏。
汝窯天青釉葵花洗,私人收藏。
胎釉:汝窯胎土淘練精細,胎骨堅致,釉厚潤澤,猶如堆脂。用三四十倍放大鏡看,釉中氣泡周圍閃現(xiàn)出有銅元素引起的漿紅色圓點,即瑪瑙結(jié)晶體珍珠亮點。汝瓷,器表光素,精光內(nèi)蘊,瑩潤類玉,釉由有天青、粉青、天藍、豆青、月白等(注:出土天青色汝瓷因土浸腐蝕褪色呈灰白色)??s釉、棕眼、釉面開片如蟬翼紋、魚籽紋和蟹爪紋是鑒定汝瓷的一個顯著特征。放大鏡下釉內(nèi)有像霧棉一樣的東西,釉層下偶有微小的藍色、褐紅色或其他色澤的有色顆粒狀,這就是存在釉屋中的玉石、瑪瑙等礦物質(zhì)高溫下結(jié)晶所致。汝瓷氣泡大多封在釉內(nèi),“寥若晨星”,叩之如木聲、銅聲,乃開片使然。開片深而多,就是木聲,反之為銅聲。上手把玩,若迎光側(cè)視,時有紅暈,如夕陽晚照,美不勝收,可謂瓷中一絕。
紋飾:汝瓷典雅雋永,釉色純正晶瑩,官窯中有紋飾的器物極少見;民汝胎釉、造型雖遠不及汝官御瓷,但注重圖案裝飾,刻劃線條自然。其中碗、盤、缽類,外壁多刻以簡單的蓮瓣裝飾,內(nèi)壁往往刻以輻射狀直線紋。較有代表性的是臨汝窯、宜陽窯、新安城關窯,禹縣鈞臺窯和內(nèi)鄉(xiāng)大窯店窯的裝飾工藝。其紋飾題材以纏枝、折枝花卉和團花紋為主,除刻花、印花裝飾外兼施劃、剔等技法。犀利的刀鋒、流暢的線條,圖案疏密有致,瀟灑自如,匠心獨運,充滿濃郁的民風習俗。
工藝:汝窯在裝燒時僅大件器采用墊圈和墊餅,多數(shù)器型物采用裹足釉支釘燒法。從傳世品和清涼寺汝官窯遺址出土瓷片來看,小器三五個,大器多為五至七個支釘,民汝則多采用支釘托燒的疊燒技法。汝瓷表面幾乎不見露胎,釉色渾然一體,棕眼清晰可見。
真假汝瓷辨:真汝手工拉坯,假汝注漿成型;真汝開片自然,假汝顯得呆滯;真汝腰中間外鼓,假汝足口里收;真的不同角度有變光,迎光看胎釉色微泛紅暈。明清兩朝多有仿制,其中以雍正仿器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