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君(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
說短話、寫短文,是一種行政能力,也是一種珍視時間、節(jié)約資源的品格,更是一種貫徹群眾觀點、具有良好作風的體現(xiàn)。說短話、寫短文,革除文山會海,是當前改進作風的一個重要方面。
全國“兩會”后,有人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政府工作報告共1小時40分鐘,比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減少了3000字,是近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最短的?!皟蓵钡淖黠L改進,不僅體現(xiàn)在政府工作報告更“短”,還體現(xiàn)在報告中130多個數(shù)字上,稱得上是一份“數(shù)字化”報告。
文風是作風的顯性表現(xiàn)。說冗長話,寫冗長文章,一直是個痼疾。1992年鄧小平視察南方,在沿途的談話中,對說長話、寫長文章給予了嚴厲批評。他說:“電視一打開,盡是會議。會議多,文章太長,講話也太長,而且內(nèi)容重復(fù)”,鄧小平舉例說:“周總理四屆人大的報告,毛主席指定我起草,要求不超過5000字,我完成了任務(wù)。5000字,不是也很管用嗎?”
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朱毛紅軍嚴明的紀律,是通過十分簡短的語言來表達的。當時頒布“三大紀律六項注意”,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每一條都簡潔清晰,士兵們好理解,易執(zhí)行,制度效率很高。這個文字簡潔的紀律文本,成為全軍統(tǒng)一的行動準則,對加強部隊的思想和作風建設(shè),起了重大作用。
好的講話,不在長,在精。無論何種場合,好的講話總是行于當行,止于當止。
林肯總統(tǒng)的“民有、民治、民享”箴言非常有名,作為表達民主主義基本精神的“葛德斯堡演說”,受到廣泛稱譽,但它是不足300字、不到5分鐘的演說。這個極短卻感人肺腑的歷史性演說,1863年11月19日發(fā)生在賓夕法尼亞州葛德斯堡小山上。它是南北戰(zhàn)爭激戰(zhàn)之地,而那天,是陣亡將士墓的落成典禮。典禮上發(fā)表“主旨”演說的,是哈佛大學校長,也是前任國務(wù)卿愛德華·愛貝列德。
那是一篇長達2小時、13609字的大演說。30000多名聽眾聆聽了這名雄辯家的滔滔雄詞。林肯的講演,則被安排在愛貝列德演說之后。與愛貝列德的大報告相比,林肯的演說實在太短了,以致于攝影師們還沒來得及調(diào)好焦距,林肯的演說已經(jīng)結(jié)束。
這篇演說后來成為英語演講的典范。做了那場大報告的愛貝列德在后來致林肯的信中說:“我的2小時演說,如果能多少接近閣下5分鐘演說的要旨,我將感到十分榮幸……”
2003年底,溫家寶訪問紐約。晚宴上,溫家寶說起對林肯這篇演講的感受:“今天布什總統(tǒng)陪同我參觀了一下白宮。他知道我非常尊敬林肯總統(tǒng),所以特意把我?guī)У搅挚峡偨y(tǒng)的辦公室,而且特意給我看了林肯總統(tǒng)寫的那篇葛德斯堡演說的親筆稿,那是第五稿。那是一篇很精彩的演說,如果沒有林肯確定的聯(lián)邦乃是永久的原則,就不會有美國的今天。這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他那篇演說很短很短,我覺得我這篇演說長了一些……”
歷史和現(xiàn)實反復(fù)證明,好的講話,好的文章在于內(nèi)容、思想的精當而絕不在于洋洋灑灑的大陣勢。相反,“芝麻大的核,西瓜大的殼”,言之無物、空洞八股,是一切“病文濫語”的通病。
一個政黨也好,一個團體也好,文風反映了其內(nèi)在的品格作風。文風折射黨風政風,關(guān)乎黨和政府的形象和事業(yè)成敗。說到底,說短話、寫短文,是一種行政能力,也是一種珍視時間、節(jié)約資源的品格,更是一種貫徹群眾觀點、具有良好作風的體現(xiàn)。說短話、寫短文,革除文山會海,是當前改進作風的一個重要方面。要下更大的氣力整治好長喜空的“病文濫語”,倡導(dǎo)講更短的話、寫更短的文章、開更短的會,把更多的時間精力用在干實事、解決實際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