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冬寒,張學娟,吳冬冰
(海南省三亞市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 572000)
胃癌為臨床常見的惡性疾病,有研究證實胃癌中存在神經(jīng)內分泌型細胞,并構成癌細胞成分之一[1]。隨著檢測技術的發(fā)展,此型細胞在胃癌中的檢出率逐漸增高(3.1%~53.3%)。嗜鉻粒A(CgA)及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均為標記神經(jīng)內分泌細胞及其來源腫瘤的免疫標記物。為探討CgA及NSE在胃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與預后的關系,作者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技術對胃腺癌組織中CgA及NSE的表達水平進行了檢測,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胃腺癌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62.49歲。所有病例均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其中,高分化癌15例,低分化癌14例。全部標本常規(guī)甲醛固定,石蠟包埋,連續(xù)5μm厚度切片,分別作蘇木精-伊紅(HE)染色、CgA、NSE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1.2 免疫組織化學
1.2.1 免疫試劑 抗CgA、NSE單克隆抗體及SP系列試劑盒均購自北京中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2.2 方法 采用LSAB法,每種抗體均設陽性和陰性對照,陽性對照為已知表達陽性的組織,陰性對照以PBS代替一抗。
1.3 結果判定 綜合考慮切片陽性標記細胞占所觀察同類細胞總數(shù)的百分比和陽性標記細胞著色強度2項指標的差異,分別記為-、+、++、+++4個等級,陰性對照片中相應細胞均不著色(表1)。
表1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判定標準
1.4 病理學診斷標準 主要根據(jù)WHO胃癌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并參照如下分級,(1)高分化:腺癌有規(guī)則的腺結構,與腸化生的上皮細胞相似。主要包括乳頭狀腺癌及管狀腺癌。(2)中等分化:介于分化好的和分化差的中間狀態(tài)的腺癌。(3)低分化:高度不規(guī)則的腺體,辨認困難,單個細胞或大小不等的細胞巢,伴有黏液分泌細胞或腺結構。主要包括黏液腺癌及印戒細胞癌。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2.0軟件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CgA在胃腺癌組織中的表達陽性率為27%,低分化組的表達水平高于高分化組,二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NSE在胃腺癌組織中表達的陽性率為33%,與CgA相同,NSE在低分化胃腺癌組的表達水平高于高分化組,二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CgA的表達與胃腺癌分化程度之間的關系
近年來研究已證實在相當數(shù)量的胃癌散在或彌漫含有嗜鉻內分泌細胞,他們或許是某種多潛能瘤細胞向不同方向分化的產(chǎn)物。有研究對胃癌中的5例類癌應用NSE、CG、5-HT等多種神經(jīng)內分泌激素標記物作免疫組織化學研究,結果表明胃類癌能夠產(chǎn)生多種內分泌激素成分,具有多方向分化能力[2-6]。已有研究證實胃癌中存在神經(jīng)內分泌型細胞,并構成癌細胞成分之一,隨著檢測技術的發(fā)展,此型細胞在胃癌中的檢出率逐漸增高(3.1%~53.3%)[7]。
CgA及NSE的表達本身是胃腺癌功能異質性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8]。在本組30例胃腺癌中,CgA的陽性率為27%,NSE的陽性率為33%,與文獻的報道接近[9-10]。此結果進一步證實了胃腺癌中確實存在神經(jīng)內分泌型細胞,并構成癌細胞成分之一。同時發(fā)現(xiàn)CgA及NSE的表達相伴隨,并且在分化較差的胃腺癌中的表達均高于分化較好的胃腺癌,二者具有顯著性差異。此結果從統(tǒng)計學意義上講,有CgA及NSE表達的胃腺癌惡性度高、預后差。臨床上??梢姷礁叻只奈溉轭^狀腺癌治療效果不佳、預后不良。在胃腺癌的治療上要考慮神經(jīng)內分泌細胞的影響,更加合理地制訂治療方案。并且聯(lián)合檢測CgA和NSE,對于判斷胃癌的惡性程度及預后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陳建華,歐陽玉林,朱文彪,等.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EA)檢測在非小細胞肺癌診治中的臨床意義[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05,13(2):199-200.
[2]楊麗英,甄時建,王麗,等.抗p21ras單克隆抗體KGHR1在乳腺癌組織中的免疫反應性[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1,27(1):34-39.
[3]賀量,冷波,陳清西,等.胃癌細胞SGC-7901雙向電泳技術系統(tǒng)的建立和優(yōu)化[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45(2):149-151.
[4]黃文斌,周曉軍.蛋白質組學在消化系統(tǒng)腫瘤中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4,17(5):450-452.
[5]曾波航,李丹,黃慧,等.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CYFRA21-l和CEA的臨床應用[J].腫瘤防治研究,2001,28(6):421-423.
[6]林萬潤,劉雯,馬金龍,等.Secretagogin在神經(jīng)內分泌腫瘤組織的表達[J].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2009,12(6):481-484.
[7]于萍,步宏,王華,等.免疫組化結果的圖像分析與人工計數(shù)方法的對比研究[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03,20(2):288-290.
[8]王銀萍,曲麗梅,郝玉丹.肺小細胞癌支氣管鏡活檢的陷阱——附64例免疫組化研究[J].中國肺癌雜志,2009,12(8):901-904.
[9]張青云,徐建軍,王雅明.人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在腫瘤細胞系中的表達檢測及意義[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5,28(7):728-731.
[10]王文軍,張帆,何雷.促泌素在胃腸道神經(jīng)內分泌腫瘤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12,21(2):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