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勐
(福建省國土測繪院,福建廈門 361012)
新農村建設地形圖測繪中常見問題的分析探討
——以福建省新農村測圖項目為例
田勐?
(福建省國土測繪院,福建廈門 361012)
目前全國范圍內正在廣泛地進行新農村建設,地形圖測繪是新農村建設的第一步,質量控制在新農村建設地形圖測繪中有著重要意義。本文以福建省新農村測圖項目為例,提出了在地形圖測繪的質檢過程中遇到的幾個常見問題,并對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提出了解決方案,以此來指導測繪人員避免類似問題的發(fā)生,使地形圖測繪成果的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新農村建設;地形圖測繪;等高線;質量檢查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縮小城鄉(xiāng)差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提高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現(xiàn)代農業(yè)的重要保障;是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的根本途徑;是發(fā)展農村社會事業(yè),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1]。因此我國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勢在必行。
要想搞好新農村建設,城鄉(xiāng)規(guī)劃部門和建設部門首先要了解村莊的現(xiàn)狀,然后根據現(xiàn)狀因地制宜,對新農村的布局和房屋結構進行重新規(guī)劃和設計。為了滿足新農村建設急需的村居規(guī)劃建設和城鎮(zhèn)村莊地籍調查工作用圖的需求,新農村建設地形圖測繪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地形圖的質量與以后的規(guī)劃建設息息相關,所以要對新農村地形圖測繪的質量進行全面控制。
新農村建設地形圖測繪分為以下幾個流程:第一、控制測量,首級控制測量可采用GPS測量的方式,以C級GPS控制點或其他等級控制點為起算點與檢測點,以行政村為單位進行布設,按E級GPS進行靜態(tài)觀測和平差;第二、高程測量,測區(qū)附近有等級水準點時,首級控制點高程應聯(lián)測四等水準。附近無等級水準點時,首級控制點采用GPS擬合高程進行求算;第三,圖根控制測量,在測區(qū)首級控制基礎上,可以采用圖根一、二級光電測距圖根導線進行加密,也可以采用GPS -RTK形式進行圖根控制測量;第四、全數字地形測圖,GPS-RTK綜合測繪能力強,定位精度高,數據安全可靠,測站間無需通視[2]。
以福建省新農村測圖項目為例,由于福建省大部分農村分布在地形復雜的山區(qū),測圖難度很大,在地形圖質檢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地形圖繪制會出現(xiàn)幾個常見的問題,為避免以后類似問題的反復出現(xiàn),現(xiàn)將這些問題及其解決方案總結如下:
3.1 山體等高線的走勢
測量過程可能導致山體等高線與實際走勢不符,出現(xiàn)變形的情況,這是由于測繪人員對地形的高程點采集密度不夠和點位沒有選在地形特征點位置所造成的。因為測區(qū)位于地形復雜、交通不便的山區(qū),山體雜樹荒草叢生,受自然條件的限制,測量難度很大,測繪人員對地形的高程點采集密度不夠,導致了山體的形狀并不能完全準確的體現(xiàn)出來,尤其是山脊和山谷的走勢不明顯,這就要求測繪人員對山體高程點的采集要有豐富的經驗。對于山體高程點的采集,測繪人員要懂得采集特征點,特征點對整個地形的控制至關重要,哪怕一個特征點都有可能更加細化地形。山體特征點包括山頂、鞍部、凹地、山脊、山谷、谷底上的點和坡度變化點,因為山頂和凹地上的點可以控制山體的高程,山脊線和山谷線可以反映山體的形狀變化,坡度變化線是等高線密度變化的分界線。對于測量難度很大的山體,如果部分山體坡度變化不明顯、呈現(xiàn)沒有起伏的斜面,可以適當地減少高程點的采集,因為其等高線呈現(xiàn)分布均勻、走勢直的特點,少量高程點即可控制;如果部分山體的形狀和坡度變化很大,對其特征點的采集就顯得尤為重要,不能遺漏和隨意取舍,應在其形狀和坡度變化較大的山脊線、山谷線和坡度變化線上盡量采集更多的高程點,只有這樣才能準確繪制測量難度較大的山體。圖1為同一地區(qū)的地形圖,其中A為山體特征點采集不完善的地形圖,B為山體特征點采集到位的地形圖,A和B進行對比便可以明顯的看出特征點的重要性。
圖1 特征點采集對等高線走勢影響對照圖
根據實際經驗,村莊周邊的山體大部分都有道路。對于測量難度很大的山體,在測量這些道路的同時,也給山體部分的測量帶來了很大便利,所以測繪人員要充分利用這些道路,不管是小路還是鄉(xiāng)村道路,對道路兩側的地形進行嚴密控制,對有效特征點盡量加大采集范圍,這樣就會有效避免山體變形的問題。道路兩側的地形控制好后,對山體的頂部、鞍部和凹處等特征點采集可以單獨進行,這樣可以有效提高作業(yè)效率。
3.2 較大坡度山體的表示方法
一般來說,坡度在70°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可用等高線或用等高線配合符號表示。質量檢查時發(fā)現(xiàn)有的測繪人員把坡度稍大的地形也用斜坡坎表示,這種方法未必可取。是否用斜坡坎表示要看山體的坡度是否大于70°,這就要看山體等高距和等高線平距之比是否大于2.75。如果等高距和等高線平距之比大于2.75,說明山體坡度在70°以上,等高線平距太小,難以用等高線表示,這時可以考慮用斜坡坎或者懸崖表示;如果等高距和等高線平距之比小于2.75,說明山體坡度在70°以下,這時要用等高線表示。例如實測山體斜坡的高差為25 m,平距為15 m,等高距和等高線平距之比為1.67,小于2.75,故此山體要用等高線表示,如果測繪人員用斜坡坎表示的話,首先,在1∶1 000的分幅圖上斜坡坎所占面積很大,極不協(xié)調,再者,斜坡坎也不能表示山體的形狀和走勢,故測繪人員在處理坡度較大的山體時,應慎重考慮,選擇等高線表示還是選擇斜坡坎表示。
3.3 被道路截斷的山谷的表示方法
質量檢查時發(fā)現(xiàn)有的測繪人員在處理被道路截斷的山谷等高線時出現(xiàn)了不符合邏輯的問題。當道路通過山谷時,山谷被道路截成了兩段,道路兩側用斜坡坎或者陡坎表示,上段山谷的高程低于路面的高程,測繪人員就很容易把上段山谷的等高線圍成一個圈封閉起來,形成了一個凹進去的坑,如圖2中A所示,其實這是不合理的。由于山谷中長滿了荒草,測繪人員并沒有注意到山谷里有一條很窄的自然形成的溝渠,沿著山谷從山上流下來,仔細聽能聽出流水聲,如果被圍成一個坑的話,那么水就會一直往這個坑里流,這個坑勢必會形成一個水塘,時間久了水也會漫過道路流出來,即便是沒有自然溝渠,長期的降雨也會讓上段山谷形成一個水塘。然而事實上上段山谷里并沒有積水,所以我們可以判斷,道路下面肯定有一個涵洞把水流從上段山谷引向下段山谷,所以上段山谷的等高線不應該封閉,而是在道路旁斜坡坎或者陡坎處斷開,如圖2中B所示。
由此可見,地形的復雜性加大了測量工作的難度,但是通過內業(yè)判斷地形圖的合理性也可以發(fā)現(xiàn)復雜地形中隱藏的地物,然后再去實地驗證判定結果的真?zhèn)?,如果與判定結果不一致,還要找出其他的原因,使繪制的地形圖在邏輯上合情合理,更加符合真實情況。
圖2 被道路截斷的山谷對照圖
3.4 梯田的表示方法
由于對梯田的表示方法缺乏認識,有的測繪人員把梯田坎表示為田埂,有的則表示為等高線,為了達到合理、統(tǒng)一的目的,在此作一下說明?!豆こ虦y量規(guī)范》規(guī)定:“梯田坎的坡面投影寬度在地形圖上大于2 mm時,應實測坡腳,小于2 mm時,可量注比高。當兩坎間距在1∶500比例尺地形圖上小于10 mm、在其他比例尺地形圖上小于5 mm時或坎高小于等高距的1/2時,可適當取舍”,因為新農村建設用圖比例尺為1∶1 000,所以梯田坎坡頂至坡腳水平寬度實地大于2 m時,應實測坡腳,兩坎間距實地小于5 m時,可適當取舍。梯田比較緩且范圍較大時,可用等高線表示。還有的測繪人員對梯田何時用田埂表示何時用陡坎表示不是很清楚,一般來說對于1∶1 000的地形圖,當梯田坎的比高實地大于0.5 m時,應該用陡坎表示,小于0.5 m時,用田埂表示。
3.5 房屋后斜坡坎的表示方法
山區(qū)的房屋很多都是依山而建,受地形的限制,很難找出一小塊平地,所以村民便把山邊的斜坡削掉,推出一塊平地來建房子,這樣房子背后便留了一條人為削出的坎,很多坎有6 m~7 m甚至十幾米高,坎坡頂至坡腳的水平距離比較大。只要不是接近90°的,一般要在坎上、坎下立鏡測量,并記錄陡坎的坎向和走向[3],這樣才能測出坎坡頂至坡腳的水平距離。對于1∶1 000地形圖一般規(guī)定,斜坡在圖上投影寬度小于2 mm,以陡坎符號表示,就是說斜坡坎坡頂至坡腳的水平距離小于2 m時可以用陡坎表示,如果大于2 m就不能用陡坎表示,按照實際情況應該用斜坡坎表示。如果斜坡坎坡頂至坡腳的水平距離大于2 m也用陡坎表示的話,就會誤導看圖人員或者設計人員認為房屋后面有一塊空地可以利用,而實際上是斜坡坎。正確的方法就是實測坡腳,用斜坡坎表示。圖3為同一區(qū)域的地形圖,其中A用陡坎表示房后坎,B用斜坡坎表示房后坎。具體用陡坎表示還是斜坡坎表示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判斷依據就是坎坡頂至坡腳的水平距離是否大于2 m。
圖3 房屋后斜坡坎表示對照圖
上述問題只是在實際地形圖質量檢測中發(fā)現(xiàn)的常見問題,還有一些其他問題也不能忽視,例如電桿的連線不正確、植被的地類符號注記與實地不符、房屋結構和路面材料注記錯誤等問題,測繪人員如果稍加注意,有一個嚴謹的態(tài)度,完全可以避免類似問題的發(fā)生。想要得到準確可靠、能最大限度反映現(xiàn)狀的地形圖,測繪工作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外業(yè)方面,作業(yè)人員嚴格按規(guī)范要求操作,保證對地表地物調查到位,測繪到位,做到不錯、不漏、不差,最大限度減少測繪過程中的差、錯、漏,從而保證外業(yè)數據采集的質量[4]。要想保證地形圖的測繪質量,就一定要從細節(jié)做起,尤其要注意一些隱藏的地物,采集點的密度要符合要求,還要懂得辨別各種地物的表示方法。
第二、內業(yè)數據成圖是新農村地形測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直接影響最后輸出成果的圖面資料和數字地形圖在數據庫中的管理[5]。修圖時要剔除外業(yè)采集不正確的點,圖內各種線劃和符號應準確、統(tǒng)一,圖面清晰,線條光滑;房角線垂直方正;線與線接頭盡量封閉,無出頭、斷頭或不到邊的情況。保證圖面、層碼、高程值一致。文字、數字和符號的注記位置應選取恰當,保證注記無誤。避免地物之間重復壓蓋,如水涯線與陡坎重合時,可用陡坎邊線代替水涯線,水涯線與坡腳重合時,仍應在坡腳將水涯線繪出[6]。
第三、對測繪成果要進行科學的自我檢查和判斷。保持地形圖的邏輯性和合理性是判斷地形圖繪制是否正確的有效方法,測繪人員要善于利用此方法。
總之,采用外業(yè)和內業(yè)糾錯相結合,科學的檢查和判斷,再加上嚴謹細致的工作態(tài)度,測繪人員就會將地形圖的測繪質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1] 苗苗.新農村建設的內涵及意義[J].吉林農業(yè),2006 (8):1.
[2] 嚴秀娥.淺談數字化測圖方法[J].城市建設,2011(4):395.
[3] 楊曉明,段莉.數字地形圖測繪中的幾個問題探析[J].測繪通報,2004(10):44.
[4] 李國華,王漢西.測繪數據外業(yè)采集項目的管理組織方法探討[J].山東國土資源,2011(3):39.
[5] 王巖,朱軍桃,黎志軍.新農村測圖的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09(5):352.
[6] 王洪財,鄭春南.淺談大比例尺地形圖內業(yè)處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31):28.
《城市勘測》正式啟用在線投稿、審稿系統(tǒng)的通告
本刊自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啟用在線投稿、審稿系統(tǒng)。投稿作者請登錄本刊網站www.cskc.cn,點擊“作者登錄”,按照提示的程序直接進行網上投稿,無需郵寄紙本。即日起,所有投稿請使用投稿系統(tǒng),非特殊情況下,本刊不再接受郵箱投稿。
網上投稿系統(tǒng)尚不完善,可能會在短期內給廣大投稿作者造成一定的不便,敬請原諒。投稿作者若有問題或建議,歡迎與編輯部聯(lián)系。電話(傳真):027-85711307;郵件:cskc@126.com。
《城市勘測》雜志社
Common Problem s Analysis in Topographic M apping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Fujian Province New rural Rural M apping Project as an Exam ple
Tian Meng
(Fujian Province Land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Xiamen 361012,China)
At present,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is nationwide widely ongoing,topographic mapping is the first step for new rural construction,whi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quality control of topographicmapping.The article which takes the project of topographic mapping for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Fuji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presents several common problems found in the quality inspection of topographicmapping,and analyzes these problems,which finally are solved.This article can guide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personnel to avoid similar problems happening again,and 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results.
New rural construction;Topographic map;Contour line;Quality inspection
1672-8262(2013)01-135-04
P217 文獻標識碼:B
2012—06—11
田勐(1985—),男,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地理信息系統(tǒng)開發(fā)、測繪工程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