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祖光,危群華
(萍鄉(xiāng)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江西萍鄉(xiāng)337000)
臨床分離腸球菌的分布及耐藥性
何祖光,危群華
(萍鄉(xiāng)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江西萍鄉(xiāng)337000)
腸球菌屬;臨床分布;耐藥特性
腸球菌是人類及動物腸道中的正常菌群,為條件致病菌,不僅引起尿路感染,還可引起敗血癥,腹腔炎、心內(nèi)膜炎等危及生命的感染。為此,筆者對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本院分離的腸球菌所致感染進行統(tǒng)計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菌株來源臨床菌株: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符合2001年衛(wèi)生部頒布的《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1]的各種臨床標本分離的68株腸球菌株,菌株的分離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3版的操作進行,質(zhì)檢菌株:糞腸球菌ATCC29212由江西省臨檢中心提供。
1.2菌株鑒定及藥敏試驗由珠海迪爾微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鑒定及藥敏復合測試板完成,同一患者,同一部位感染同一菌株只按一株計算,剔出重復計數(shù)株。
1.3統(tǒng)計方法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WHONET5.4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見表1、表2、表3。
表1 68株腸球菌臨床標本來源
表2 68株腸球菌屬的臨床科室分布構成比(%)
由于抗菌藥物廣泛使用,患者嚴重基礎疾病,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的開展,醫(yī)院感染均以條件致病菌為主。
腸球菌屬是醫(yī)院感染的主要條件致病菌之一,其細胞壁堅厚,對許多抗菌藥物表現(xiàn)為固有耐藥、獲得性耐藥,所致感染呈逐年上升趨勢[2]。本院分離的腸球菌以屎腸球菌(57.3%)和糞腸球菌(33.8%)為主,共占91.1%,明顯高于陳迎曉等報道[3]63.8%。本調(diào)查中屎腸球菌明顯高于糞腸球菌與國內(nèi)相關報道的糞腸球菌為主明顯不符,表明臨床分離腸球菌的分布存在明顯的地區(qū)差異。39株屎腸球菌中28株分離自尿液標本,24株來自ICU病房。表明屎腸球菌主要以引起ICU患者感染為主。這可能與ICU病房患者病情重、長時間尿路置管、長時間使用廣譜抗菌藥物相關。在血液中分離的7株腸球菌有4株來自燒傷患者,說明腸球菌容易引起燒傷患者菌血癥或敗血癥。
隨著廣譜抗菌藥物大量使用,特別是第三代頭孢類、喹諾酮類等廣泛應用,細菌的耐藥性明顯升高,已引起臨床廣泛的關注,腸球菌屬的耐藥現(xiàn)象比較復雜,既有染色體介導的天然耐藥,又有染色體外質(zhì)粒介導的獲得性耐藥,腸球菌屬對青霉素耐藥的主要機制是由于細菌產(chǎn)生了一種低親和力的青霉素結合蛋白(PBP),腸球菌屬對氨基糖苷類的耐藥機制是細胞壁通透降礙和產(chǎn)生氨基糖苷鈍化酶。藥敏結果顯示屎腸球菌對青霉素、氨芐西林、環(huán)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紅霉素、高水平慶大霉素耐藥率分別為100%、100%、97.4%、97.4%、92.3%、87.1%,糞腸球菌對上述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分別為65.2%、60.8%、60.8%、47.8%、65.2%、34.8%。屎腸球菌耐藥率明顯高于糞腸球菌。均未檢出耐萬古霉素菌株,糞腸球菌有2株耐替考拉寧。對于一般腸球菌感染,臨床上常用青霉素、氨芐西林與氨基糖苷類藥物聯(lián)合用藥,具有協(xié)同作用,但本院分離的腸球菌對青霉素、氨芐西林耐藥率高,尤其是屎腸球菌對青霉素及氨芐西林100%耐藥,臨床應該根據(jù)藥敏結果合理選擇抗菌藥物。
表3 主要腸球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近年來,耐高濃度氨基糖苷類、萬古霉素的腸球菌不斷增長,加大了腸球菌屬引起的嚴重感染的治療難度[4],為此對于重癥腸球菌感染患者要加強營養(yǎng)物質(zhì)補充,提高機體免疫力,抗感染能力,嚴格遵守侵入性操作指征,加強手衛(wèi)生和無菌操作,根據(jù)藥敏結果合理選用有效抗菌藥物,只有這樣才能延緩抗菌藥物的耐藥性,才能有效的控制感染的發(fā)生。
[1]衛(wèi)生部.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S].2001.
[2]葉倩,胡龍華,賈坤茹,等.醫(yī)院感染腸球菌屬的特征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09,29(1):23.
[3]陳迎曉,江宇,金小亞,等.158株腸球菌屬的臨床分布及耐藥研[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9):3047-3049.
[4]楊自副,王艷,蔣潔晗,等.168株腸球菌屬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8):1160-1162.
R446.5,Q939.92
B
1674-1129(2013)05-0512-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3.0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