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本刊記者 馬大才
金沙縣是今年受災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7月28日,在大方縣禹謨鎮(zhèn)沙興村下壩組,黨員干部、群眾聚在一起召開了一次尋水大會,并建立了尋水小分隊,大家紛紛獻言,努力找尋可能存在的新水源,經過商討,尋水隊決定到已經封山育林30多年的子槽溝找水。
經過大家努力,終于在一塊大石崖下發(fā)現(xiàn)了一股清泉。據(jù)測量,此水源每天可出水70立方米。
確定水源點之后,在村委會的組織下,村民各自準備挖溝工具,揮刀揚鋤,挖溝鋪管,在水源地建起了一個約100立方米的蓄水池,然后用政府無償提供的價值7000元、1400米長的水管鋪溝引水入戶,極大地緩解了下壩組村民的飲水難題。
對呂淑群老人來說,子槽溝的新水源已經是盼望了很久的甘泉了,水直接流到家里的水缸,她老伴再也不用來回跑山路背水喝了。
呂淑群的老伴陳開祥今年64歲,在子槽溝的水沒引到家里之前,都是他背水喝。陳開祥老人每天早上五六點就要起床,要走一兩里山路,到沙興村石料廠排隊背水,一天要背兩次,一次背兩桶,有40斤重,很辛苦。
“今年旱得厲害,苞谷、高粱、辣椒全都沒了,我現(xiàn)在50多歲了,還沒有見過這么嚴重的干旱,連喝水都很困難?,F(xiàn)在溝里流著的水,是政府無償提供水管、水泵給我們引過來的?!?金沙縣禹謨鎮(zhèn)沙興村村民蒲高贏指著自家土地邊小水溝說。
今年6月以來的干旱少雨天氣,使金沙縣禹謨鎮(zhèn)74個村民組不同程度受災,半數(shù)以上原有水源枯竭,全鎮(zhèn)24711人以及8000頭(匹)大小牲畜處于缺水狀態(tài),農作物成災面積3.654萬畝,直接經濟損失11185.7萬元。
禹謨鎮(zhèn)目前已投入抗旱資金39.7萬元。其中金沙縣級財政專項撥款10萬元,縣鄉(xiāng)各級單位、個人捐款28.9萬元??h政府提供200桶價值8000元的礦泉水,全部分給老、弱、病、殘及五保戶。
為了抗旱救災,禹謨鎮(zhèn)全鎮(zhèn)黨政干部直接下到村里,對每個村的旱災損失進行統(tǒng)計,準確摸清旱災損失具體數(shù)據(jù),每天開調度會,摸清各個地方缺水狀況。根據(jù)不同地段的缺水情況,組織送水車隊分時段、分片區(qū)供水,同時以村為單位,車拉、人背、馬馱,給飲水特困區(qū)群眾送水。
禹謨鎮(zhèn)鎮(zhèn)長羅涌對記者說:“原本禹謨鎮(zhèn)有很多小水窖、儲水池,但還得指望下雨啊!天不下雨這些水窖根本就不管用,就連小季也種不上,即使種上了莊稼也長不出來。”
目前,金沙縣從縣委、縣政府到農村,都處于繁忙的抗旱之中。金沙縣已投入抗旱資金260萬元,各級各部門投入抗旱機具450臺,抗旱運水車60臺,投入各類型號PE管2萬米,實施緊急抗旱打井56口,正式實施啟用23口。
8月7日,農業(yè)部部長韓長賦到金沙考察旱災情況,對金沙抗旱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金沙各級部門要增強“大季受災小季補、種植損失養(yǎng)殖補、養(yǎng)殖損失務工補”的意識,全力以赴打好抗旱攻堅戰(zhàn)。
8月12日,貴州省有色金屬和核工業(yè)地質勘查局領導殷明華等領導一行前往金沙,向金沙縣捐贈價值22萬元的10臺深井水泵,并抽調精干技術人員組成60余人的打井隊伍,投入資金450余萬元,大型打井設備10余臺,給金沙縣抗旱救災帶來極大幫助。(責任編輯/岳 振)
今年6月以來的干旱少雨天氣,使金沙縣禹謨鎮(zhèn)74個村民組不同程度受災,半數(shù)以上原有水源枯竭。圖為禹謨鎮(zhèn)民警為村民擔水。(王文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