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朦
下鄉(xiāng)辦案走基層定分止爭便群眾
文/張朦
北京市密云縣巨各莊法庭坐落在密云縣的東北部,雖然位置偏遠,村路難行,但是這里的法官卻已習慣于下鄉(xiāng)辦案,時?;钴S在基層百姓間。為了切實解決部分群眾打官司難的問題,為了讓庭審、調解達到更圓滿的效果,也為了可以在結案后讓當事人放心,巨各莊法庭的法官立足為民司法,堅持能動司法,主動下鄉(xiāng)立案、下鄉(xiāng)開庭、下鄉(xiāng)回訪,深入糾紛現(xiàn)場,來到當事人最為便利的村間路旁、田間地頭、百姓家中辦案,贏得了當?shù)厝罕姷钠毡橘澴u。
“侯法官您竟然真過來了啊,我還正發(fā)愁不知道什么時候能過去,以為你們開玩笑呢!”巨各莊某村村民李某在騎車時被鄰居家養(yǎng)的大狗撲倒,因為一直拿不到賠償款又不懂法律,李某撥打了巨各莊法庭的電話咨詢。法官了解到李某受傷行動不便后,便在當天下午來到了李某家,上門為李某立案。在法官幫助李某辦理手續(xù)的過程中,李某一直很激動,不住地表示感謝?!拔铱偸怯X得法官特別高大,離我們生活特別遙遠,沒想到今天竟在家里就見到你們了,真是幫了我一個大忙?。 ?/p>
自巨各莊法庭成立以來,法庭針對轄區(qū)內部分群眾居住地偏遠,行動不便的情況,積極推出“上門立案”“電話預約立案”“函件立案”“流動立案”“午間立案”“假日立案”等多種措施,設立大集立案點、鄉(xiāng)鎮(zhèn)巡回立案點,切實方便偏遠山區(qū)群眾立案;對于老弱病殘等行動不便的弱勢群體當事人,除采取電話預約立案、法官上門立案外,主動為其代繳訴訟費。
在當事人立案或第一次應訴時,法庭主管立案的法官還為當事人發(fā)放民事填充式訴狀、起訴應訴遞交材料清單,讓當事人清清楚楚起訴、明明白白應訴。并加強訴訟風險告知、舉證期限指導、財產保全提醒,為當事人提供全方位的立案服務。2011年以來,法庭共實行電話預約立案30余件,上門立案40余件。
年近八旬的馬某共育有兩子兩女,現(xiàn)因年老體弱,生活不能自理,就照顧馬某生活起居問題,四子女間相互推諉。無奈之下,自2011年11月起,馬某到北京古春敬老院第一分院居住生活。因四子女拒絕支付馬某在敬老院的生活費、醫(yī)療費,馬某將四子女訴至法院,要求四子女承擔馬某在北京古春敬老院第一分院的生活費等費用。
承辦此案的譚建軍法官了解案情后,叫來了馬某的子女,一起到敬老院開庭調解。在敬老院,法官向老人的子女介紹了老人的生活情況,也讓敬老院的員工對老人情況進行了說明。經過法官耐心的調解以及老人自己、敬老院員工的真情講述,4個子女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忍不住流下淚水,向自己的母親馬某道歉,并紛紛表示會及時承擔費用,讓母親安度晚年。調解結束后,老人動情地拉著承辦法官的手說:“這里這么遠,你們還專門跑過來,真是好人啊!”
類似這樣的案子在巨各莊法庭可以說不勝枚舉。為了方便當事人,法庭設置了以“四村”為輻射區(qū)域的巡回審判便民網絡及“三位一體”巡回調解網絡?!八拇濉笔侵敢?guī)模較大、人口較多或地理位置比較集中的“中心村”,企業(yè)較多、外來人口較多的經濟發(fā)展“重點村”,矛盾突出、案件高發(fā)的“問題村”以及距離派出法庭較遠、當事人往返耗時耗力的“邊遠村”。法官會結合各“村”實際,有針對性地選擇開庭方式與地點?!叭灰惑w”即在轄區(qū)糾紛高發(fā)的鄉(xiāng)鎮(zhèn)設立巡回審判站,在案件多發(fā)的村落設置巡回審判點,形成以法庭為核心、巡回審判站為支撐、巡回審判點為補充的巡回調解網絡,或為強化法制教育就地辦案,或為方便當事人專程上門調解,竭盡所能為群眾提供訴訟便利,為百姓做好普法宣傳。
同時,對離婚、贍養(yǎng)、析產繼承、相鄰關系等農村多發(fā)案件以及當事人有特殊情況的案件,法官也盡量就地開庭,就地咨詢,就地答疑,最大限度地為農民群眾參與訴訟活動提供便利。
雖然走村訪戶十分辛苦,就地開庭對于法官來說也有諸多不便,但是每每想到這一舉措可以極大地方便當事人,可以讓當事人更好地接受法院的判決、調解,法官們總是能打起精神,將法庭開在敬老院、開在村委會、開在大大小小方便老百姓參與訴訟的地方。
巨各莊法庭的法官不僅在辦理案件整個過程中,做到下鄉(xiāng)立案、巡回審判,更注重及時了解裁判和調解協(xié)議的履行情況,對仍存矛盾隱患的案件,繼續(xù)開展說服教育工作,力爭實現(xiàn)案結事了。
2013年3月份,巨各莊的王圣飛法官審理了一起贍養(yǎng)案件。王老太今年已經72歲,本在3個兒子處輪班養(yǎng)老,但因為3個兒子兄弟之間的矛盾,造成老人無處養(yǎng)老。王法官接到案件后立即對案件進行開庭審理,并給雙方做了大量的調解工作,最后老人選擇去養(yǎng)老院養(yǎng)老。調解結束后,王法官多次來到村中的養(yǎng)老院看望老人,進行案后回訪。在回訪的過程中,老人的兒子李某對王法官耐心細致的調解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表示“多虧了法官的及時調解,讓母親很快有了養(yǎng)老的地方”。王法官了解到,雖然李某等人的母親在養(yǎng)老院養(yǎng)老,但兄弟姐妹幾人也時常去養(yǎng)老院看望老人,這些讓王法官的心里也感到十分踏實。在養(yǎng)老院,王老太更是拉著王法官的手表示感謝,說沒想到案子都結了,自己還經常能看到法官的身影。
案件審理結束后,法庭的法官們會留意當事人對于調解、判決結果的反應。對于沒有當庭執(zhí)結的或者一方當事人略有爭議的案件,法官會在判決生效后及時打電話和雙方溝通,詢問案件的執(zhí)行情況。對于類似王老太的這種贍養(yǎng)、撫養(yǎng)、人身傷害賠償案件等,法官除了確保當事人訴求的案款及時得到賠償外,還會抽空看望當事人,確保雙方的矛盾徹底化解,力促家庭團圓、鄰里和諧。
下鄉(xiāng)回訪使得法庭的法官工作量增加不少,但是法官們卻一個個樂此不疲。他們覺得,下鄉(xiāng)回訪的確辛苦,但是會讓心里踏實,知道自己辦的案子十分成功,或者能及時發(fā)現(xiàn)結案后的問題并及早解決,怎能不放心,不開心?!
“人民法官為人民”,巨各莊法庭的法官們不僅說到了,而且用行動做到了。據法官介紹,從2011年該法庭共巡回審理案件300余件,著重利用“百村庭審行”“巡回法庭進農家”等審判活動,深入當事人家中、村委會、田間地頭就地立案、開庭、庭后回訪。法庭的法官們用熱心對待每一位當事人,用誠心解決每一個問題,用耐心辦好每一件案子。他們力爭用最便民的方式妥善解決好每一起糾紛,讓自己踏實,更讓百姓放心!
責任編輯/鄭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