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莉
隨著信息化網絡化電子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日趨明顯。電子網絡的日益發(fā)達,特別是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tǒng)的廣泛應用,對審計人員的要求也愈來愈高。
內部審計信息化就是在信息化的基礎上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內部審計須經歷3個發(fā)展階段。一是手工審計階段;二是計算機輔助審計階段;三是信息化管理為核心的審計階段。
國外審計界開發(fā)多種審計技術方法,大量運用計算機輔助審計。而國內審計目前以監(jiān)督和評價內部控制體系運行的有效性為導向的管理審計,通過評價財務控制、經營管理控制和信息系統(tǒng)控制的有效性來促進提高內部控制能力和水平,幫助組織實現目標,以強大的信息系統(tǒng)和暢通的溝通渠道為支撐的諸多要素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這就要求我們實施審計的時候,不能僅僅局限于對各個功能要素進行孤立的審計,而要從總體上對內控能力進行動態(tài)、系統(tǒng)的審計評價。審計人員只有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動態(tài)審計,積極開展事前審計、事中審計和事后審計,才能擴大審計面,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因此,實現內部審計全面轉型與發(fā)展,審計手段必須從手工操作向信息化過渡直至根本轉變。這是內部審計工作發(fā)展的內在需要,也是內部審計實現現代化的標志。加快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步伐,不僅是為內部審計提供技術支撐的需要,也是適應信息科技高速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加強信息化建設是搞好內部審計工作的必然選擇。
3.1 少數單位重視不夠 單位領導對內部審計工作重視不夠,支持不力,給力不足制約著內部審計信息化發(fā)展。有的單位的重視還停留在口頭上,真正能落實在行動上的很少,導致出現審計人員缺失,信息化建設配套跟不上。
3.2 內審人員參差不齊 內部審計組織和內部審計人員無論從數量還是技術水平上都存在著嚴重的不足,這也一直是影響和困擾審計工作全面、深入開展的短板。大多數單位的內審人員都是由財務部門調入,很少有單位配備專業(yè)對口的審計人員。當然財務也是審計的基礎,但審計人員更需要接受全面的審計知識,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學習修身。年齡稍大些審計人員安于現狀,對新事物缺乏主動參與,計算機知識知之甚微。隨著審計信息化要求的逐步提高,真正意義上缺的是人才,少的是技術。
3.3 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審計風險依舊存在 審計方法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同時也帶來了形成審計風險的新因素。(1)不能有效確定對被審計單位信息核算系統(tǒng)是否符合標準,給審計工作增加了審計風險;(2)因操作、程序處理錯誤、黑客非法入侵、傳輸故障等問題均可能對電子數據造成破壞和泄漏,增加了審計風險;(3)傳統(tǒng)審計中每一步都有文字記錄,在審計信息化中,傳統(tǒng)的審計線索不復存在,幾乎實現了自動化操作,但因電子數據存在安全問題,增加了審計風險;(4)電子數據難于轉換、分析,使得審計人員較難整理、分析數據,必然會帶來審計風險。
4.1 提高內部審計信息化的認識 信息化建設是科技強審計、科技促審計的有力舉措和根本保證。多年的審計工作證明審計也是效益。審計信息化關鍵在領導,單位領導要統(tǒng)一認識,高度重視信息化審計工作,把信息化審計工作放在事關重要的位置,以信息化促管理,以高科技促效益。
4.2 引進人才 內部審計信息化離不開人才?,F在內部審計不僅缺人,而且缺人才,尤其缺既懂審計業(yè)務,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要彌補這一空缺必須挖掘內在潛力,加大學習培訓力度,為內部審計人員“充電”,使在職審計人員盡快適應和掌握信息化條件下的現代審計技術,讓審計人員能做到勇于創(chuàng)新,勤于思考,積極奉獻,以解決審計人員內在不足的問題。另外,可以引進人才,把一些既懂審計業(yè)務,又懂計算機業(yè)務的復合型人才引進到內部審計隊伍中來,增強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發(fā)展的后勁,加快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步伐。
4.3 正確認識審計信息存在的風險 (1)審計信息化在審計工作中的定位應明確是輔助性,它不可能代替專業(yè)人員的審計。(2)審計人員應明確審計信息化范圍也是有限的,高科技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必然存在相應的弊端。(3)要正確評估審計信息化給審計工作可能帶來的風險,盡可能避免或減少審計風險。審計人員在審計時必須認真檢查被審計單位所提供的數據,是否屬審計時間范圍內的數據,是否真實,并對數據進行復核;采用就地審計或抽查審計的方式,在審計調查前事先不通知被審單位,現場調取電子數據,以防操作員將數據篡改、刪除等;并在審計的同時積極督促網絡系統(tǒng)采取安全措施。
總之,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道路還很長,地區(qū)之間、行業(yè)之間、單位之間千差萬別,還需因地制宜,不斷調整完善。在信息化基礎上進行審計將是內審工作的必然趨勢,信息化的發(fā)展能促進內審人員更好地履行審計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