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玲
(重慶文理學院,重慶永川 40216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把改革創(chuàng)新作為教育發(fā)展的強大動力。教育要發(fā)展,根本靠改革。要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鼓勵地方和學校大膽探索和試驗,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改革步伐。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體制、辦學體制、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質量評價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建設現代學校制度。”①由此可見,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已迫在眉睫,提高辦學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由《綱要》可見,在課程改革上,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課程考核方式上。英語聽力課程是英語專業(yè)技能課程之一,對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是中國學生的一個難點。如何突破學生學習聽力的瓶頸狀態(tài),對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水平,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將會發(fā)揮巨大作用。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對21世紀的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指出:“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時還提到“在加強基礎訓練的同時,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發(fā)現式和研究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利用現有圖書資料和網上信息,獲取知識,并使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各種能力”。②
這一課程要求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不謀而合。建構主義是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來興起的一種新的學習觀,是學習理論中行為主義發(fā)展到認知主義以后的進一步發(fā)展。建構主義的理論順應了外語學習者的認知規(guī)律,它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趯嬛髁x學習理論內涵的認識,建構主義指導下的教學模式可概括為: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資源利用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通過對學生的知識、認知特征和背景的分析,設計適應學生的學習資源、學習策略、認知工具;并通過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責任感和創(chuàng)新精神,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這種模式就實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扮演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評價者的角色,而學生則成為了實施者、參與者、提問者、評價者。
然而,在我國大多數高等院校,基礎階段的英語聽力課時安排均為每周兩課時,學生要在短短兩年的訓練時間內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卻并非易事。那么,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就要把課堂延伸到課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進行教學改革之前,筆者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保留著傳統(tǒng)的英語聽力教學方法,這些方法存在如下弊?。?/p>
1、教學方法陳舊。部分教師在聽力課堂上,還是采取放音聽音的教學方式,教師扮演著機器的操控者的角色。教師注重“具體知識”的傳授而忽略聽音方法的傳授。教師在具體知識的傳授方面,多采用分析文章的大意,并詳細講解文中涉及的單詞、短語、句子及語篇等,沒有注重對聽力技巧的訓練。
2、教學內容單一。課堂教學內容僅限教材內容,課外攝取的材料過少。尤其是對于聽力技巧的講解,缺乏有針對性的練習。
3、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缺乏有力的指導與引薦。英語聽力的提高離不開學生每天的練習,但是學生在課后的聽力學習往往缺乏有效的指導,一是目的性不強,二是學習沒有條理。
4、聽力與口語學習存在脫節(jié)現象。語言本身就是一門“聽”、“說”并進的課程,注重說話者之間的交流。但傳統(tǒng)的聽力課堂注重“聽”,卻很少將聽力練習與口語提高相結合。很多人聽不懂,其實是源于讀的不標準或者是說得不標準。所以,要提高聽力,還得先過口語關,將“聽”、“說”結合起來訓練。
在筆者所在的學校,通過英語聽力教學團隊的共同努力,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上作出了一些探索與嘗試,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幾個舉措:
1、實行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成功的的課堂應該是學生積極參與,氣氛活躍,學習氛圍濃厚,教師駕馭課堂游刃有余,教學方法新穎,注重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學生收效顯著。要達到這一效果,教師必須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語言學家O’Malley,Chamot和Kupper曾在研究中發(fā)現,第二語言學習者在聽力學習中通過使用監(jiān)督、精心設計和推理等學習策略,會有效地提高聽力水平。那么,教師的教學活動首先需要經過精心設計,其次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一定的監(jiān)督,雙管齊下,定會收到效果。
筆者所在的團隊對教學材料進行了篩選,針對聽力策略中的精聽、泛聽技巧,在聽力教學活動中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任務。同時,在課堂中注意采用“啟發(fā)式”、“合作式”和“探究式”的教學方式,不斷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的興奮點,如讓學生對所聽的材料展開小組討論、小組表演、辯論、模仿配音等。充分調動學生聽英語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聽英語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2、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豐富教學內容
打破過去“一本書,一張光碟,一節(jié)課”的授課局面,采取以教材為主,網絡、電臺、廣播、電視為輔的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將多媒體設備引進課堂,增加趣味性的視聽練習。同時,依賴網絡學習平臺和校園自主學習中心的支撐,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便利的學習條件,拓寬了學習途徑。網絡學習平臺和校園自主學習中心的開發(fā),讓學生與教師能夠隨時展開學習討論,教師及時回復,學習效果明顯,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堂時間的安排上,教師一般將課堂時間一分為二,一部分用于教材聽力內容訓練,一部分用于學習新聞、演講、經典影片等視頻材料,使學生能夠接觸原聲材料,增進對英美文化的了解,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如我校所選用的聽力教材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聽力教程》系列教材,這套教材的內容編排很有條理,每一單元中都安排有英語新聞的訓練。那么,教師在課堂上除了結合教材講解新聞英語的播放特點外,還需輔以大量針對性的練習,時事新聞對學生具有很大吸引力,所以教師必須準備好每周熱點新聞,如美國總統(tǒng)每周演講的內容就成為了課堂上必聽的內容。經過訓練,學生對英語新聞慢慢產生了興趣,會自覺在課外收聽VOA、BBC等新聞。
3、實行集體備課,集思廣益
為了獲得更好的課堂效果,團隊老師采取集體備課的方式,共同討論、商議每節(jié)課的重難點,為課堂教學做充足的準備。團隊成員之間相互聽課,彼此學習和借鑒他人教學中成功的亮點,并積極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同時,教研室也定期組織召開教研活動,教師分享和討論各自教學實踐中的心得體會,就教學中的新發(fā)現進行深入的研究和總結,并針對存在的難題集思廣益,尋求解決的有效途徑。
4、加強對課外自主聽力的引導與監(jiān)督
聽力能力的提高還需輔以大量的課外訓練,所以教師應首先教給學生如何去進行自主聽力,其次要對所聽的材料進行監(jiān)督與檢查。筆者所在的教學團隊經過研討,精選了部分聽力材料和欄目,作為學生課外自主聽力的素材。如:
(1)不同主題的英語新聞,來自VOA、BBC、CRI等的多主題新聞;
(2)精選的英語美文、聽力文摘、英語演講視聽材料;
(3)及時更新的外文影片;
(4)歷年專四聽力、四六級聽力、雅思聽力、托福聽力材料等。
引導固然重要,但只有學生培養(yǎng)了自主意識,能自覺地去完成課后聽力學習任務,聽力學習效果才會顯現,因此,在教學改革初期,監(jiān)督措施不可少。筆者所在的團隊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諸多嘗試,如成立學習小組,實行組員互評,每個班成立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均需搜集新聞,實行輪流播放新聞,由組長組織小組成員評定成績,作為形成性評價的參考;同時,實行教師評價,教師可通過網絡課程、課堂檢查等方式抽查學生在課外進行的自主學習情況,抽查結果也將計入形成性評價。
5、推行考核方式改革——實行多元評價機制
英語聽力考核方式的改革,最大的變化是實行多元評價機制。英語聽力是知識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求知欲,發(fā)展其探索性思維是教師的職責所在。因此,教師必須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學習效果來評定學生的成績。多元考核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去進行課后聽力訓練,提高其聽力能力。本團隊在教學過程中,將實踐活動列入教學進度表,對實踐內容、形式、時間等方面均作出具體安排,同時,實踐活動面向全體學生,確保全員參與;實踐教學活動形式多樣、新穎靈活。
本課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評價與課程終結性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其中,形成性考核包括以下 幾個方面:
(1)學生參與網絡課程進行自主學習的情況;
(2)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匯報、小組表演、辯論等情況;
(3)學生在課后完成小組協(xié)作任務情況;
(4)學生定期提交的作業(yè)、學習匯報的情況。
課程終結性考試采用閉卷的方式。實行教考分離,由課程負責人牽頭,組織同專業(yè)的教師建立規(guī)范的試題庫,統(tǒng)一組織考試,統(tǒng)一評卷。
通過為期兩年的教學改革試驗,教師的教學效果有了明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較之過去有了很大的進步。然而,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活動,雖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不可盲目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因此,聽力課程的改革更需要教師的精心準備,課前認真設計,全面把握課堂,讓學生在教師的帶動下體會學習的樂趣,切不可盲目夸大學生在課堂上扮演的角色,使課堂變得過于混亂而無法駕馭。同時,需鼓勵教師實行集體備課。授課教師之間需要精誠合作,取長補短,統(tǒng)一教學思想、設計教學方案、討論評價標準等,使學生在教學改革中真正受益。
注 釋:
①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Z].新華社,2010-7-29
②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Z],新華社,2010-7-29
[2]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H.D.B ro w n.P rin c i pl esof L anguage L earning an d Tea ching[M],T h ir d e d i t ion.B ei j ing:F oreign L anguage Tea ch ing an d R esear ch P ress,2002:114-116
[4]韓英.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遠程英語自主學習方法探討[J].中國電化教育,2011,(3):60-61.
[5]司顯柱.多元互動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建構——建構主義視域[J].外語學刊,2011,(1):110-112.
[6]張雅,盧華國.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大學英語聽說課程探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6):142.
[7]劉海瑛.實用英語教學新模式——以行業(yè)為導向,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目的 [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0,(5):186-187.
[8]鄭金淵,呂洪波.教師不可不知的教育流派[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