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yī)院內分泌科,吉林 長春 130033) 趙文成,張建中,李 洋,張 穎,王麗芬,馬 媛
百泌達注射液(Exenatidelnjection)通用名艾塞那肽1,與人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為53%,可發(fā)揮擬GLP-1作用。該藥安全有效,導致低血糖的不良反應極其少見,本院收治了1例百泌達致低血糖患者,現將有關資料報道如下。
患者,女性,59歲,因發(fā)現血糖增高5年余,頻發(fā)低血糖2周于2012年4月16日入院?;颊叻裾J肝炎、腎病和其他慢性病史。5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空腹血糖水平為23.0mmol·L-1,診斷為2型糖尿病。應用胰島素諾和靈50R,于早餐前(18U)和晚餐前(16U)皮下注射,監(jiān)測空腹末梢血糖水平為5.2~6.7mmol·L-1,餐后血糖未予監(jiān)測?;颊?個月前曾因血糖控制欠佳入本科,改行皮下注射百泌達5μg,2次/日,胰島素逐漸減量停用。出院后患者繼續(xù)應用百泌達治療,2周前患者頻繁出現心悸、出汗、手抖,餐前和餐后均有發(fā)作,多次檢測指尖血糖水平均低于3.9mmol·L-1。入院查體:血壓140/80mmHg,心率74次min-1,律齊,心肺聽診均正常,腹部軟,無壓痛,未觸及包塊。輔助檢查示:肝、腎功均正常;甲功正常;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6.60%;空腹血糖水平為6.78mmol·L-1,餐后0.5h血糖水平為5.22mmol·L-1,餐后2h血糖水平為4.33mmol·L-1;空腹胰島素水平為3.6mU·L-1,餐后0.5h胰島素水平為3.6mU·L-1,餐后2h胰島素水平為1.5mU·L-1;胸片示:主動脈結突出。心電圖示:正常心電圖。肝、膽、胰、脾和腎彩超示:輕度脂肪肝。患者入院后立即停止應用百泌達,血糖水平為3.1~8.0mmol·L-1,2周后未再發(fā)生低血糖,患者出院。
GLP-1由末端空腸、回腸和結腸的L細胞分泌,其發(fā)揮降糖作用的主要機制:①GLP-1作用于胰腺β細胞,與其表面的GLP-1受體結合,促進胰島素的釋放,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釋放;②GLP-1亦可通過增強PI-3K和PKC活性途徑,促進胰腺β細胞的增生、抑制其凋亡,改善胰島功能;③GLP-1可作用于下丘腦攝食中樞,降低食欲,延緩胃排空,減少食物攝入,從而降低血糖。正常人空腹GLP-1水平較低,進食碳水化合物數分鐘后,即可刺激L細胞分泌大量GLP-1。回顧性研究證實: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GLP-1和胰島素水平均顯著低于非糖尿病患者,GLP-1水平與胰島素水平呈正相關關系,百泌達可幫助機體在進食碳水化合物后產生適當的餐后胰島素分泌,發(fā)揮降低餐后血糖作用,其促胰島素分泌的作用是葡萄糖依賴性的,作用安全,極少會導致低血糖發(fā)生。該患者應用百泌達治療約5個半月后,頻繁發(fā)生低血糖。根據患者病史和相關實驗室檢查,排除饑餓性低血糖、甲狀腺功能低下等所致低血糖。該患者入院后停用百泌達治療,低血糖發(fā)作次數逐漸減少,2周后再無低血糖發(fā)生,因此考慮應用百泌達所致低血糖的可能性大。GLP-1類似物可導致胰腺β細胞增生、甚至惡變,繼而引發(fā)高胰島素血癥,導致低血糖發(fā)生。有研究曾報道:糖尿病患者胃轉流術后繼發(fā)胰島素瘤,其具體發(fā)生機制:胃轉流術后體內GLP-1水平增高,誘發(fā)胰腺β細胞瘤變。該患者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均較低,胰腺影像學檢查未見異常,排除應用GLP-1類似物后誘發(fā)胰島素瘤的可能。另有研究顯示:GLP-1、胰島孕樣生長因子(IGF-1)與胰島素三者間存在反饋機制,GLP-1能刺激肝臟合成IGF-1,IGF-1具有類似胰島素樣的降糖作用,同時可與胰腺β細胞上的IGF-1受體結合,反饋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導致低血糖和低胰島素水平。該患者雖未化驗IGF-1水平,但綜合考慮服用百泌達導致低血糖的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