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憲魯 (山東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山東 濟南 250014)
近年來,美國高校圖書館紛紛探索學術交流(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服務的新模式。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xié)會(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簡稱ACRL)將學術交流定義為:學術交流是動態(tài)的有機系統(tǒng),其中包含了研究與成果的撰寫、學術質量的評估、向整個學術社區(qū)的傳播及成果的存檔。這個系統(tǒng)既包括一些傳統(tǒng)的交流路徑,如學術性出版,又包括一些新的渠道,如以電子文檔公開研究成果等[1]。
美國高校圖書館開展學術交流服務源于以下背景:(1)學術期刊價格上漲率已經(jīng)遠高于一般的通貨膨脹率,并且超過了圖書館預算。(2)大學出版社學術專著的出版數(shù)量已經(jīng)大幅下降。(3)電子期刊的利用涉及版權法律和合同法律。(4)電子環(huán)境下信息的長期保存、訪問面臨重大挑戰(zhàn),由于大多數(shù)圖書館實際上沒有收藏由出版商許可的以電子形式存儲的期刊內容,圖書館必須開發(fā)新的保存模式[2]。
目前,國內外圖書館開展的學術交流服務是基于開放存取理念的全新服務模式。廈門大學圖書館、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等高校圖書館建立了機構庫,但是尚未設置專門的學術交流服務崗位及學術交流服務部門。國內高校圖書館學術交流服務與美國高校圖書館學術交流服務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3]。 本文通過對美國高校圖書館學術交流服務現(xiàn)狀的分析,為國內高校圖書館優(yōu)化學術交流服務提供一些借鑒和啟示。
本文采用網(wǎng)絡調查方法,訪問了2012年美國高校綜合排名[4]前50的高校圖書館的主頁,獲取其學術交流服務的相關資料,發(fā)現(xiàn)有26所圖書館開展了學術交流服務(如哈佛大學圖書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等)。
美國高校圖書館學術交流服務主要得到兩方面的政策支持:(1)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xié)會的政策支持[5]。該協(xié)會制定了學術交流計劃和改革學術交流體系的策略,主要包括:①與出版社談判將商業(yè)期刊轉變成開放存取的期刊;②由聯(lián)邦政府和私人在作者開放存取期刊出版方面給予經(jīng)費資助;③要求聯(lián)邦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在特定的時間內將研究成果發(fā)表在學術期刊上,并可以公開訪問。(2)基金資助機構的政策支持。美國很多基金資助機構要求被資助者向公眾公開期刊文章,如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美國能源部、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等均對受資助者有此要求。
美國高校圖書館在學術交流服務方面的合作也是學術交流服務的重要內容,對促進高校圖書館學術交流服務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其具體合作形式如下:
3.2.1 學術出版和學術資源聯(lián)盟
美國研究圖書館協(xié)會(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簡稱ARL )成立的學術出版和學術資源聯(lián)盟(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簡稱SPARC)是一個國際聯(lián)盟[6],現(xiàn)有遍布于北美、歐洲、日本、中國和澳大利亞的近800個會員機構。SPARC致力于維持學術出版系統(tǒng)的平衡,其工作重點是推進新的學術交流模式的出現(xiàn),具體包括:(1)告知利益相關者所面臨的問題及學術交流變革的機遇;(2)倡導促進學術交流的潛在技術政策變化,并明確在研究過程中傳播是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3)“孵化”有利于學者和研究組織的商業(yè)出版模式。SPARC在其主頁列出了供圖書館、作者、學生、出版社查閱的資源,涉及校園出版資源中心、機構知識庫、行業(yè)綜述、開放數(shù)據(jù)、開放的教育資源等方面。
3.2.2 堪薩斯大學( University of Kansas )開放存取政策聯(lián)合機構
美國堪薩斯大學是全美國第一批與學術期刊訂閱者以外的讀者分享學術研究成果的大學。2011年,堪薩斯大學已經(jīng)率先與其他21所大學及學院建立了開放獲取聯(lián)盟(Coalition of Open Access Policy Institutions,簡稱COAPI),該聯(lián)盟包括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7]。目前,COAPI有來自46個機構的代表,包括圖書館員、圖書館館長、教師、董事等。根據(jù)相關公告,COAPI將實施“協(xié)作和共享開放存取策略”[8],倡導建立全國開放存取機構,著眼于將注意力集中在開放存取和可能削弱開放存取政策的問題,如一些出版商所要求的開放存取豁免。
美國高校圖書館成立了開展學術交流服務的辦公室、研究機構,并有專門的大學圖書館分館或專門的圖書館員負責具體的工作。例如,2008年哈佛大學教務長向圖書館提議,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學術成果的開放、共享、保存,成立了哈佛大學圖書館學術交流辦公室,并在商學院、法學院等學院設置了專門的學術交流聯(lián)絡員。同時,為了更好地開展學術交流服務,還成立了學術交流咨詢委員會,建立了圖書館實驗室[9]。再如,2007年春季華盛頓大學路易斯分校圖書館成立了學術交流工作組,該工作組由丹福思校區(qū)圖書館和貝克爾醫(yī)學圖書館的館員共同組成,工作組下設版權工作小組、聯(lián)合學術交流網(wǎng)站小組、電子歸檔小組,分別負責具體的服務工作[10]。
美國高校圖書館學術交流服務內容主要涉及開放存取、學術出版、機構知識庫、數(shù)據(jù)管理、版權服務等。
3.4.1 開放存取
開放存?。∣pen Access)是真正意義上的從網(wǎng)上免費獲取文獻,不收取任何費用,也不會受到版權及使用許可限制的服務。開放存取是美國高校圖書館開展學術交流服務的基本內容。例如,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要求教師提交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資助教師出版其研究成果[11];杜克大學圖書館有博碩士論文的開放存取、杜克大學法學圖書館開放存取、杜克大學醫(yī)學中心圖書館資源開放存取、開放存取期刊等項目;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和Lamont-Doherty(拉蒙特—多爾蒂)地球天文臺共同制定了開放獲取政策,呼吁教職人員和管理人員將他們的研究論文通過網(wǎng)上資料庫免費提供給公眾,并建立了開放存取策略模版[12]。
3.4.2 學術出版
學術出版(Scholarly Publishing)是圖書館通過建立在線出版系統(tǒng)或與出版社合作以在線出版學術研究成果的形式為用戶提供服務,也稱數(shù)字出版。例如,杜克大學圖書館的學術出版是在線出版系統(tǒng),包括電子檔案袋、個人或團體博客、音頻、視頻和多媒體策展的項目或一組網(wǎng)站。又如,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多年來一直積極從事電子出版工作,其中許多項目涉及政府文件的傳播和學術交流;康奈爾大學圖書館的出版計劃采用DPubS(數(shù)字出版系統(tǒng))平臺,該計劃提供正式出版的學術文獻的電子版,出版服務包括:技術和業(yè)務咨詢、出版內容準備、網(wǎng)站設計、正式渠道的出版及開放存取出版等,并支持多種出版物形式(期刊、圖書、會議記錄等);出版物涉及康納爾大學圖書館和杜克大學圖書館合作的歐幾里德項目、康奈爾大學東南亞項目出版的名為《印尼》的半年刊、關于發(fā)展中國家的糧食政策的全球食品系統(tǒng)等[13]。
3.4.3 機構知識庫
機構知識庫(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簡稱IR),又稱機構典藏庫、機構庫等,是學術機構為獲取并保存機構的智力成果而建立的數(shù)字資源庫,它是隨著開放存取的發(fā)展而興起的一種新型學術傳播方式[14]。機構知識庫在線文檔能夠實現(xiàn)自由地、不受限制地訪問該機構的研究成果,機構庫包含本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許多不同學科的研究成果。例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圖書館建立了名為JScholarship的機構知識庫,包括工作論文、技術報告、會議幻燈片、訴訟、預印本、數(shù)據(jù)集、多媒體、播客、視頻演示、視頻講座等資源[15];加州理工學院圖書館建立了加州理工學院的開放數(shù)字檔案(Collection of Open Digital Archives,簡稱CODA),該網(wǎng)站提供在線圖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口頭報告等資源[16]。
3.4.4 數(shù)據(jù)管理
數(shù)據(jù)管理(Data Management)是圖書館基于大型存儲設備、高性能服務器及服務終端等為用戶提供的科研數(shù)據(jù)存儲、訪問、下載等一系列服務[17]。例如,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的數(shù)據(jù)管理服務為用戶提供數(shù)據(jù)管理的工具和資源,包括數(shù)據(jù)管理計劃模版、學術共享的數(shù)據(jù)存取、數(shù)據(jù)管理的FAQ服務、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數(shù)據(jù)管理和共享以及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可用的數(shù)據(jù)存儲列表等[18];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圖書館制定了數(shù)據(jù)管理計劃,該計劃是關于用戶在研究過程中及研究結束后如何保存數(shù)據(jù)、提供數(shù)據(jù)訪問的文檔,加州大學為了滿足用戶數(shù)據(jù)管理計劃的需求,由加州大學數(shù)字圖書館的數(shù)據(jù)監(jiān)護中心建立了專門的網(wǎng)站,網(wǎng)站有關于數(shù)據(jù)管理計劃的詳細介紹,并提供數(shù)據(jù)管理工具、數(shù)據(jù)存儲庫鏈接等。
3.4.5 版權服務
版權服務(Copyright Service)是美國高校圖書館開展學術交流服務的重要內容,旨在為用戶傳播《版權法》,避免學術交流出現(xiàn)違反《版權法》的現(xiàn)象。例如,華盛頓大學路易斯分校圖書館有專門的版權工作組,其任務是為該校的版權管理工作開發(fā)和維護一系列考慮到版權法、行業(yè)指導、實踐和技術管理的最佳實踐,具體策略包括:開發(fā)關于版權及相關問題共享的門戶網(wǎng)站,提供協(xié)助該校成員管理和理解版權問題的工具和服務,提供適合部門、項目、小組的工作站和簡報等。佐治亞理工學院圖書館在學術交流服務網(wǎng)站專門對作者可能遇到的版權問題進行說明,包括個人研究成果的版權歸屬、個人是否可以將研究文章歸檔在個人網(wǎng)站上或在數(shù)字資源庫上、如果將個人研究成果歸檔在個人網(wǎng)站上或在數(shù)字資源庫上是否需要與出版社談判等問題[19]。
我國各級政府及科研管理部門都很重視學術研究活動,從國家科技部、教育部到地方科技、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都會批復很多基金資助科研項目及一些行業(yè)基金資助項目,而各類高校承擔著我國絕大多數(shù)科研項目,各種形式的科研成果層出不窮。因此筆者認為,各級各類基金資助機構可以借鑒美國基金資助機構的經(jīng)驗,對受到資助的項目提出向公眾免費公開學術研究成果的要求,也可以和高校圖書館聯(lián)合建立研究成果開放存取網(wǎng)站,使高校研究者能夠免費獲取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促進學術成果的傳播。
ARL發(fā)起的學術出版和學術資源聯(lián)盟在高校圖書館學術交流服務方面起到了積極的引導和推動作用。中國圖書館學會也可以在此方面做出貢獻。中國圖書館學會成立了4個專門工作委員會:學術研究委員會、編譯出版委員會、交流與合作委員會和閱讀推廣委員會[20],但并沒有成立專門指導高校圖書館學術交流服務的委員會。筆者建議中國圖書館學會根據(jù)我國高校圖書館開展學術交流服務的實際情況,成立高校圖書館學術交流服務工作指導委員會,對我國高校圖書館學術交流服務進行宏觀指導,使高校圖書館從思想上重視學術交流服務,并采取相應措施推進更多高校圖書館開展學術交流服務工作。
學術交流服務是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的重要工作,能夠促進學術研究成果共享,我國高校圖書館應當提高對學術交流服務工作的重視程度。首先,要成立專門的學術交流服務機構。高校圖書館的學術交流服務工作涉及服務工作的組織、具體服務工作的實施等環(huán)節(jié),筆者建議高校圖書館成立學術交流服務工作辦公室。該辦公室可以設置技術工作組、版權服務組、對外聯(lián)絡組等不同的工作組,負責學術交流服務工作的統(tǒng)籌管理,各工作組負責具體工作的開展。其次,要擴展學術交流服務的內容。我國高校圖書館除建立機構知識庫外,還應逐步開展期刊文獻開放存取服務、學術出版、數(shù)據(jù)管理與存儲服務、版權服務等多方面工作,完善學術交流服務體系。
我國高校圖書館在資源建設及服務方面已經(jīng)有很強的合作意識,已經(jīng)建成了數(shù)十個高校圖書館聯(lián)盟,各高校圖書館聯(lián)合開展了文獻資源建設、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閱讀推廣等一系列合作,提升了單個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借鑒美國堪薩斯大學圖書館與哈佛大學圖書館等21家高校圖書館在學術交流服務方面的合作經(jīng)驗,筆者建議高校圖書館依托地域優(yōu)勢,與本區(qū)域內高校圖書館聯(lián)合開展學術交流服務,共同制訂學術交流服務策略,聯(lián)合開展學術交流服務相關的技術研究,確定學術交流服務的內容,從而促進區(qū)域內高校學術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共享。
[1]ACRL.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Defined[EB/OL].[2012-09-10].http://www.ala.org/acrl/publications/whitepapers/princip lesstrategies.
[2]ACRL.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in Crisis[EB/OL].[2012-09-10].http://www.ala.org/acrl/publications/whitepapers/princip lesstrategies.
[3]葉 蘭,初景利.大學圖書館學術交流及機構庫的崗位設置分析[J].圖書情報知識,2010(5):87-92.
[4]U.S.News & World Report. National University Rankings[EB/OL].[2012-09-10].http://colleges.usnews.rankingsandreviews.com/bestcolleges/rankings/national-universities.
[5]ACRL. The ACRL Scholarly Communications Initiative[EB/OL].[2012-09-15].http://www.ala.org/acrl/publications/whitepapers/principlesstrategies.
[6]ALA. SPARC[EB/OL].[2012-09-16].http://www.arl.org/sparc/about/index.shtml.
[7]ALA. Coalition of Open Access Policy Institutions (COAPI)[EB/OL].[2012-09-16].http://www.arl.org/sparc/about/COAPI/.
[8]University of Kansas. KU Establishes First Coalition of Institutions Practicing Open Access [EB/OL].[2012-09-16].http://archive.news.ku.edu/2011/august/3/openaccess.shtml.
[9]Harvard University Library. Office for Scholarly Communication[EB/OL].[2012-09-21].http://osc.hul.harvard.edu/.
[10]Scholarly Communication[EB/OL].[2012-09-21].http://scholarlycommunications.wustl.edu/.
[11]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brary. Scholarly Publishing@ MIT Libraries[EB/OL].[2012-09-25].http://libraries.mit.edu/sites/scholarly/.
[12]Columbia University Library.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Programm[EB/OL].[2012-09-25].http://scholcomm.columbia.edu/.
[13]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Digitization, Publishing, and Copyright Digitization and Digital Content Management[EB/OL].[2012-09-26].http://www.library.cornell.edu/svcs/serve/scholarly.
[14]王學勤.機構知識庫建設相關政策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7(3):44-47.
[15]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Library. Scholarly Communication[EB/OL].[2012-09-28].http://guides.library.jhu.edu/scholcomm.
[16]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brary. Scholarly Communication[EB/OL].[2012-09-29].http://library.caltech.edu/scholarly/faculty.htm.
[17]李曉輝.圖書館科研數(shù)據(jù)管理與服務模式探討[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5):46-52.
[18]UC Davis University Library. Scholarly Communication[EB/OL].[2012-09-29].http://www.lib.ucdavis.edu/ul/about/schcomm/.
[19]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brary. Scholarly Communication[EB/OL].[2012-09-29].http://www.library.gatech.edu/scdc/scholcomm?destination=node/8.
[20]中國圖書館學會.中國圖書館學會簡介[EB/OL].[2012-10-01].http://www.lsc.org.cn/CN/gyw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