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師范大學 孫紅玖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fā)展、文化交流的深入,人們對演講溝通技能的重要性認識越來越深入。公眾演講能力對于在校大學生的重要性,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畢業(yè)生走進職場,也會發(fā)現(xiàn)很多用人單位非常重視公眾演說能力,尤其是近幾年較為火熱的經濟金融相關職位、教師等工作。一些大型企業(yè),如:中國平安國際金融中心,招聘財富管理師,明確要求“具有嚴密的邏輯思維和分析判斷能力,良好的公眾演講能力和溝通能力?!惫惭葜v能力,逐漸成為學生的核心能力之一,對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來說是一項必備的生存技能。在國際化、全球化的今天,對于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而言,在公眾場合用英語演講的能力,成為社會高素質人才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
開設公共演講課程在西方早已成為慣例。在當代的歐美國家,演講課是學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其普及程度蔚為大觀。以美國為例,孩子們從幼兒園階段就有每周一次的分享時間,他們輪流上臺描述自己的物品并回答同伴的問題;①陳增曙:《考試改革:教學改革與學生減負》,《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6 期?!?5.3%的中學都開設有英語公眾演講教育;②史蘭英:《美國中學英語公眾演講課觀后感》,《絲綢之路》2004年第2 期。而在高等教育中,演講課則是一門必設的課程,很多高校更是將演講課設為所有本科生的必修課。“演講課是國外大學,尤其是許多美國大學對文科生必開的一門課。這門學科具有悠久的歷史。”③顧曰國:《西方古典修辭學和西方新修辭學》,《外語教學與研究》1990年第2 期。
公共演講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卻也是人們的第一恐懼。即使在美國這個注重公共演講能力訓練的國家,公共演講是為人們所恐懼的,甚至很多人認為公共演講比死亡還可怕。我們的學生由于缺乏基本的訓練,缺乏實際演練機會,懼怕公共演講的比例更高,公共演講能力更是在校大學生的一塊短板。在一些實際重要場合,學生由于基本演講技能的缺乏暴露出了許多問題:在課堂演示時的緊張、學生競選等號召性演講中的慌亂、畢業(yè)論文答辯時的不知所措、求職面試時的局促和基本禮儀的缺失。這些場合都是展現(xiàn)學生能力甚至決定畢業(yè)走向的重要平臺,如果不具備良好的公眾演講能力,往往會和重要機遇失之交臂。因此,公眾演講能力成為不少學生增強自信或提升交際形象等個人發(fā)展的瓶頸。正是由于演講能力的普遍匱乏,社會上涌現(xiàn)的大量相關培訓機構都打出了“速成培養(yǎng)公眾演講”的招牌,受到了大眾的廣泛關注。很多缺乏公眾演說能力的大學畢業(yè)生也不得不到這些培訓機構中回爐培訓。
國內英語教學領域對培養(yǎng)公共演講能力的重視始于近年。2000年修訂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 (下稱《大綱》)在英語專業(yè)課程設置(包括英語專業(yè)技能課程、英語專業(yè)知識課程和相關專業(yè)知識課程)中,并沒有規(guī)定開設英語公眾演講相關課程。2005年,外研社在舉辦了第一次“高等學校英語演講課師資培訓班”。國際知名演講學專家、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總校Stephen E.Lucas 教授從教學理念、課程設計、教學方法、評價模式等方面對演講課教師給予了宏觀和微觀層面的全面指導。2007年11月,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在北京舉辦了首屆全國英語演講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隨后全國各地愈來愈多的學校陸續(xù)為英語專業(yè)或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開設了英語演講課,該課程一般面向高年級學生作為選修課學習。
英文系雖然于2003年就為三年級的學生開設了英語公眾演講專業(yè)選修課,但能從中受益人數(shù)有限。由于演講課是一門實踐性課程,課堂上需要每個學生積極、大量的參與和演練,課容量不可能太大,一個年級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能夠選上這門課。在大學四年的學習期間,大半學生缺乏公共演講基本能力的訓練。如何解決學生日益高漲的需求和課容量之間的矛盾?筆者通過兩年的實踐,認為在低年級基礎課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公共演講能力是切實可行的。
英語專業(yè)學生一、二年級基礎課階段主要側重對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開設精讀、泛讀、口語、語音、聽力、語法、寫作等課程。①Lucas,Stephen E,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Press,2006.英文演講課的教學內容包括:如何克服怯場心理、如何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如何確定演講題目及目的、如何進行聽眾分析、如何謀篇布局、如何收集材料及利用材料支撐觀點、如何制作和使用視覺輔助材料、如何演講、如何應對問答環(huán)節(jié)等。英語公共演講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技能和訓練,完全有可能拆分后和相關的基礎課相結合,下放到一、二年級的基礎課程中,對所有學生進行演講技能培養(yǎng)和訓練。在基礎課階段就及早對全體學生著手進行公共演講能力的培養(yǎng),相比于三年級對小部分學生進行培養(yǎng),受益面以及效果自然有極大優(yōu)勢。
1.與語音課、口語課結合,重在克服怯場、訓練儀表儀態(tài)
一、二年級的語音、口語課,學生進行的很多練習需要學生面對小組成員、班級全體成員發(fā)言,課堂上可能還會安排朗讀比賽、背誦比賽等等。這些場合首先是幫助學生克服怯場和緊張、建立信心的大好時機。三年級剛上演講課時,超過半數(shù)的學生還有嚴重的怯場表現(xiàn),體態(tài)僵硬、語無倫次、詞不達意、不敢和聽眾進行目光交流,甚至手顫聲抖。反思這一讓人憂心的現(xiàn)象,我們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其實白白浪費了太多學生課堂發(fā)言的機會??谡Z課上的練習,老師和學生除了關注學生說的內容,如果對學生以何種方式來說稍加關注和指點,學生說出來的效果完全可以大大提高。老師可以傳授給學生如何從容、大方地面對聽眾、如何與聽眾建立目光交流、如何運用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運用語調的高低、緩急和停頓、如何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或停頓,流利地表達。授課教師除了在語音、語調方面幫助學生,再額外傳授一些演講的基本技巧,要求學生在課堂練習中實踐并加以指導,久而久之,每個學生在公眾面前講話的體態(tài)、表情、手勢、目光交流、聲音控制、語速控制、抑揚頓挫,都會趨于專業(yè)而老練。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現(xiàn)代組織制度和審計制度的不斷完善,審計工作越來越重要,政府審計、社會審計、內部審計都需要大量的審計人才?,F(xiàn)階段,職業(yè)院校很多畢業(yè)生學習了相應的理論知識,但實踐技能不強,而用人單位需要的是熟悉崗位流程、經過短期培訓就能上崗的畢業(yè)生。這種供需脫節(jié)的情況造成了就業(yè)單位大量需要人才,而職業(yè)院校相關專業(yè)學生就業(yè)困難的尷尬局面。審計模擬實訓課程的開設,將會對審計人才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關鍵性作用,有利于促進職業(yè)院會計與審計專業(yè)學生的就業(yè)。
簡而言之,口語課堂上學生的每一次發(fā)言都成為他面對整個班級發(fā)言的機會,幫助學生建立起聽眾意識。發(fā)言的時候,老師要求學生和聽眾建立起目光交流,有表情的面對聽眾,要大聲、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要借助語調、手勢表達自己的情感。
為了幫助學生克服怯場心理,課堂上建立起友善的氣氛至關重要。為了降低學生的緊張程度,一開始練習時,鼓勵但不強求學生到臺前發(fā)言。大膽的學生可以到臺前一試身手,對于內向羞怯的學生,只鼓勵他們從座位上站起來發(fā)言即可,請全班同學轉過身來面對發(fā)言的學生。
借助口語課學生發(fā)言機會多,老師向學生強調聽眾意識、傳授演講時的儀表儀態(tài)、訓練流利、自信的表達,使學生的每一次發(fā)言都成為一次面對公眾的演講練習,一個學期結束,學生完全可以大方、自信的面對全班發(fā)言。
2.與聽力課結合,重在觀摩、分析、模仿
學習經典演講是提高演講水平的必由之路。大學一、二年級都開設了聽力課,聽力課借助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設備,可以為學生提供音頻、視頻材料。演講尤為講究循序漸進;在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大好背景下,從音頻到視頻,為學生觀摩演講提供了優(yōu)越的課堂條件。網絡的發(fā)達也使教師使用最新的演講素材成為可能。譬如,教師可以選取美國總統(tǒng)的競選演講、名人演講、電影節(jié)的頒獎演講作為聽力材料,除了幫助學生聽懂所選取的材料,也引導學生分析演講者的獨特風格、觀摩演講者的手勢等等。觀看經典、分析經典、模仿經典,這樣的訓練無疑幫助學生從經典中受益。
3.與寫作課結合,重在演講稿的寫作
撰寫演講稿是成功演講的第一步。怎樣選擇以及決定演講題目,怎樣確定基本觀點,為演講稿搜集、研究資料,查找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jù),怎樣組織文章,怎樣開頭、結尾,怎樣使用邏輯、修辭,怎樣用感情、說理打動聽眾等準備發(fā)言稿的技巧,這些謀篇布局、說理舉證、開首結尾的內容與二年級開設的英語寫作課密切相關、絲絲相扣。任課老師在授課過程的相關時機,加入一、兩篇經典的演講稿進行分析,幫助學生看到寫作的技巧如何運用到演講中,使寫作課的內容與演講課的內容建立相關聯(lián)系,為演講稿的寫作打下良好基礎。譬如,在學習文章開頭段寫法的時候,老師可以請學生自擬一個演講稿的題目,并讓學生為這篇演講稿寫出開頭部分,每個學生在全班面前講出這個開頭段,讓真實的聽眾給予評價,看看演講中什么樣的開頭更引人入勝。這樣的練習,學生需要將寫作手段和演講手段結合,是非常好的實踐。課堂上聽眾的及時反饋,對每一位演練者也是最有效的幫助。平時的寫作課上,學生寫作多半是為了完成作業(yè),沒有明確的觀眾或讀者,老師是唯一的讀者。寫演講稿時,學生在話題選擇、收集素材、謀篇布局、例子的選擇等方面盡可能地吸引讀者的注意。寫作的任課老師只需要留心為學生設計幾個類似的練習,就可以將寫作和公眾演說很好的融合在課堂中,給學生真實的練習機會。
4.與精讀課結合,重在課堂實戰(zhàn)演練
精讀課程是兼顧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性課程。精讀每周6 課時,任課老師相對來說有比較大的靈活性,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一些的機會進行公共演講能力的培養(yǎng)。譬如,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對課文的背景內容進行介紹。其實,越來越多的課堂要求學生們做課堂展示(presentation),但往往學生們更關注的是講的內容,忽略的是與聽眾的交流等基本演講技巧。因而,常常出現(xiàn)一種情況:學生們在各種課堂做了很多次展示,到上演講課時還存在怯場、慌亂、手足無措、忽略聽眾需求、所講內容缺乏邏輯、大段念PPT 上的內容等等現(xiàn)象。這也就是說,學生們之前做的課堂演示和真實的公共演講嚴重脫節(jié),
再如,學生在選擇所講的內容時往往忽視聽眾的需求,結果往往是雖然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準備,卻不能引起聽眾的興趣。提前告訴學生他們所講的內容要考慮到課文內容和同學需求,可以幫助學生做出滿足聽眾需求的展示。以《當代大學英語第四冊》第7 課的背景介紹為例:課文介紹的是美國加州的森林大火,學生介紹有關加州的背景知識。負責第7 課背景知識介紹的小組,在班上做了個小小的民意調查,了解同學們的興趣點。在他們的展示中,不但介紹了加州的氣候和地理特點(與課文理解密切相關),還介紹了加州的著名學府、洛杉磯湖人隊以及老鷹樂隊的《加州旅館》這首歌。補充的內容都是學生的興趣點,所以這個小組的介紹結束后,聽眾不斷提問,學生們甚至各抒己見爭論起“加州旅館”到底指的是什么。
每次這樣的課堂展示后,學生都進行互評,這些評論既包含演講內容本身,也包含演講者的面部表情、體態(tài)語言、和觀眾的目光接觸等綜合性的評價。教師在此基礎上,對普遍性問題加以提示和指導,全班受益。在演說中,學生學做一個好聽眾和評論者,學會傾聽批評及其他不同視角的意見。以此來提升他們與人溝通、與人合作等解決問題的能力。
1.課后學生分析課堂演練錄像
學生在各種基礎課課堂上的演示、匯報、發(fā)言都可以錄制下來并制成視頻文件,學生課下反復觀看自己的錄像,發(fā)現(xiàn)各種問題,如雙手的控制、眼神的控制、表情的變化、聲音的變化、遣詞造句等等,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額外訓練。
這個工作一開始需要有教師的幫助,可以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逐個觀摩錄像并加以點評,逐漸的可以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這個工作的一個好處是給學生們一個互相學習的機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弱點并觀察其他同學在這方面如何做得,給學生一個近距離模仿的榜樣。學生之間的交流,甚至是手把手的幫助,是學生提高的一個很好的資源。學生們通常對這個活動很感興趣,充滿期待。
2.鼓勵學生參與各種比賽
一、二年級基礎課階段,系里為學生們組織了各種活動,如朗誦比賽、背誦比賽、演講比賽、英文劇演出等等。通常是那些膽子大的、外向的、有一定表演才能的學生積極參與這些活動,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各班級為了取得名次,往往也是選拔出比較優(yōu)秀的幾個學生參加不同的活動。在各種比賽中露面的也往往是那幾個比較突出的學生。為了普遍提高學生的公共場合演講能力,不妨把這種比賽意味更濃的活動改為更加鼓勵普遍參與的活動,為那些需要鍛煉的學生、還比較怯場的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通過多參與這些活動,得到實際的鍛煉和提高。
跨年級、跨課程的培養(yǎng)學生的公共演講能力,需要基礎課的各個任課教師達成共識,一致認識到公共演講能力對當代大學生的重要性,一致認識到公共演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一門課就能培養(yǎng)出來的能力,正如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是需要長期、持之以恒的培養(yǎng)和訓練而得來的一樣。在此共識之上,基礎課教師需協(xié)同作戰(zhàn),統(tǒng)一規(guī)劃,根據(jù)各門課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公共演講能力的某一個側面訓練,既避免不同課堂的重復訓練,又能在一、二年級基礎課階段有規(guī)劃地、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學生的公共演講基本技能。
這樣做的好處有三。其一,作為基礎課堂的訓練,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從中受益,從而普遍提高學生的基本演講能力。其二,為期兩年的連續(xù)、持續(xù)訓練、不同場合的訓練,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練習機會和場合。其三,學生在基礎課堂接受了公共演講的基本訓練,三年級上選修課時已經有了一個很高的起點,為培養(yǎng)學生更高的演講技能提高了空間和可能,奠定了基礎,從而培養(yǎng)出更多、更優(yōu)秀的應用型、創(chuàng)新型和復合型外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