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璐露 郭放 高玉霞
946例小兒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孫璐露 郭放 高玉霞
目的 了解深圳市2012年小兒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方法 收集2012年4月~2012年12月來深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門診手足口病946例患兒的一般資料, 包括性別、年齡、職業(yè)、戶籍來源、發(fā)病時間等內容, 應用Excel 2007建立數據庫, 使用SPSS17.0 for windows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主要應用了頻數、百分比等統(tǒng)計學方法。結果 手足口病發(fā)病人數男性多于女性, 男女比例約為1.71:1;發(fā)病年齡≤3歲的患兒占總人數的74.84%;散居兒童, 占53.07%, 幼托兒童364例, 占38.48%;發(fā)病時間, 發(fā)病高峰主要是6~7月份, 占63.32%, 其次為9月份, 占13.32%;患者居住地為農村414例, 占43.76%;常住人口為298例, 占31.50%, 流動人口648例, 占68.50%。結論 小兒手足口病流行呈現出一定人群、季節(jié)和地區(qū)規(guī)律, 3歲以下男性散居兒童特別是流動人口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點人群。
小兒;手足口??;流行病學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性疾病, 在我國以CoxA16、EV71為主, 多發(fā)于5歲以下的學齡前兒童, 以患兒發(fā)熱, 手、足、口腔等部位皰疹、斑丘疹為主要臨床表現, 當病原體為EV71可引起患兒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甚至死亡[1], 主要致死原因為腦干腦炎及神經源性肺水腫。目前, 我國手足口病防控形勢不容忽視, 2012年衛(wèi)生部發(fā)布的全國法定丙類傳染病疫情報告顯示, 手足口病的發(fā)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均居首位。廣東省是手足口病的高發(fā)省份之一,本研究對2012年深圳市946例手足口病患兒進行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為降低手足口病發(fā)病率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2012年4月~2012年12月來本院門診手足口病患兒946例, 均符合我國衛(wèi)生部頒發(fā)的《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中手足口病的臨床診斷標準[2]。
1.2 方法 應用Excel 2007建立數據庫, 使用SPSS17.0 for windows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主要應用了頻數、百分比等統(tǒng)計學方法。
2.1 發(fā)病概況 2012年4月~2012年12月來本院門診手足口病患兒946例, 其中收治入院201例, 重癥2例, 無死亡病例。病例主要為3歲以下散居兒童。
2.2 人群分布
2.2.1 性別與年齡 男性597例, 女性349例, 男女比例約為1.71:1。<1歲者 65例, 占6.87%, 1~3歲者 643例 ,占67.97%, 4~5歲者127例, 占13.42%, >5歲者111例, 占11.73%。≤3歲的患兒為高發(fā)人群, 占總人數的74.84%。
2.2.2 職業(yè) 散居兒童人數最多為502例, 占53.07%, 其次是幼托兒童364例, 占38.48%, 學生71例, 占7.51%, 其他9例 , 占 0.95%。
2.3 時間分布 4月份就診55例, 占5.81%, 5月份就診75例, 占7.93%, 6月份就診287例, 占30.34%, 7月份就診312例, 占32.98%, 8月份就診49例, 占5.18%, 9月份就診126例,占13.32%, 10月份就診30例, 占3.17%, 11月份就診6例,占0.63%, 12月份就診6例, 占0.63%。6~7月份就診數占總病例數的63.32%。
2.4 地區(qū)分布與戶籍來源 患者居住地為城區(qū)235例,占24.84%, 城鄉(xiāng)結合部297例, 占31.40%, 農村414例, 占43.76%。常住人口為298例, 占31.50%, 流動人口648例,占68.50%。
手足口病是一種全球性傳染病, 世界大部分地區(qū)均有流行報導, 全年均可發(fā)?。?]。本研究顯示手足口病男性患兒多于女性, 與喬夢凱等[4]對南京市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結果一致, 手足口病是通過健康人群與患者鼻咽部分泌物、糞便以及皰疹液的接觸傳播的, 從性格上看, 男孩子比女孩子更加淘氣和活躍, 與病原體接觸的機會較大而較易被感染[5]。
本研究結果顯示, 手足口病患者主要是3歲以下兒童,占總人數的74.84%。各年齡人群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 但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 尤以年齡較小、免疫力低下的≤3歲年齡組發(fā)病率最高。散居和幼托兒童是手足口病的高發(fā)人群, 特別是散居兒童給疾病管理和控制帶來很大阻礙。
本病的發(fā)病特點為夏秋發(fā)病, 南方部分地區(qū)存在兩個發(fā)病高峰期, 而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僅有一個高峰期。本研究顯示6~7月份是手足口病患病的一個高峰月份, 之后, 9月份又有一個較小的高峰期, 與曹桂華等[6]對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結果相似(發(fā)病主高峰集中在4~7月, 病例數占59.59%, 次高峰集中在9~11月, 病例數占23.14%)。
本研究顯示來診的手足口病患兒中流動人口占68.50%,與謝顯清等[7]對2009年深圳某街道手足口病流行學特征分析結果相反, 其結果顯示手足口病發(fā)病以常住人口為主, 占全部病例的98%, 暫住的人口僅占2%。本研究結果提示我們應重視流動人口患兒手足口病疫情。
本研究顯示小兒手足口病流行呈現出一定人群、季節(jié)和地區(qū)規(guī)律, 以3歲以下散居的暫住兒童為主, 男性發(fā)病多于女性, 6~7月份夏秋季節(jié)是高發(fā)時間段, 農村兒童發(fā)病多于城市。本病在治療上缺乏特異、高效的抗病毒藥物, 預防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關鍵環(huán)節(jié), 因此, 無論是幼托機構或是家庭都應根據本病的流行病學特征切斷流行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給予有效的預防, 以降低手足口病的發(fā)生率。
[1] Blomqvist S, Klemola P, Kaijalainen, et al.Co-circulation of coxsackieviruses A6 and A10 in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outbreak in Finland[J].J Clin Virol,2010,48(1):49-5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32.
[3] 劉麗婷,胡海霞,王桂茹.小兒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4):5642-5645.
[4] 喬夢凱,石利民,王燕,等.南京市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及病原學特征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3 ,10(1):89-91.
[5] Mao L, Wu B, Bao WX, et al.Epidemiology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nd genotype characterization of Enterovirus 71 in Jiangsu,China[J].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2010,49:100-104.
[6] 曹桂華,林琳,劉渠,等.2008~2011年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疾病監(jiān)測,2012,27(1):864-867.
[7] 謝顯清,張學英,譚惠玲.2009年深圳某街道手足口病流行學特征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管理,2011,27(1):54-55.
518000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孫璐露); 吉林大學第一臨床醫(yī)院(郭放); 吉林大學護理學院(高玉霞)
高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