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芝
支氣管哮喘是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慢性病之一。近年來,支氣管哮喘發(fā)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已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1]。預防性治療是哮喘治療成功的關鍵所在,而吸入劑治療是最安全最有效的預防性治療措施。通過護理干預使患者能夠以正確的給藥方式,對健康行為的持續(xù)依從性,達到及維持臨床控制,從而降低哮喘患者的發(fā)病率,提高生活質量。本文旨在以護理干預哮喘患者吸入劑治療依從性的調查,探討改善哮喘患者治療依從性和提高哮喘患者的生活質量的一些護理策略。
1.1 一般資料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調查我院門診及住院的65例支氣管哮喘患者,其診斷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分會哮喘學組制定的支氣管哮喘防治診斷標準,治療醫(yī)生均建議采用激素及β受體激動劑吸入治療。65例哮喘患者中,女29例,男36例。年齡為16~80歲,50歲以上的占患者總數(shù)8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及大專40例,大學及以上6例。哮喘間歇發(fā)作期輕度患者26例,疾病發(fā)作期18例,重癥3例,緩解期18例。均做肺通氣功能檢查。
1.2 方法 調查內容包括一般狀況、哮喘知識和用藥依從性。一般狀況:應用自制量表收集患者的一般健康狀況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病情嚴重程度等并記錄病史內容,哮喘癥狀以及應用峰流速儀的情況。此外進行資料收集,調查時采用統(tǒng)一指導用語,專人負責,采用無記名填寫方式,向被調查者說明填寫量表的方法,在30 min內獨立完成。本次調查共發(fā)放調查問卷65份,收回63份,有效問卷63份,無效問卷2份,無效問卷主要為填寫項目不全。
2.1 哮喘知識認知水平 45例哮喘患者就一些哮喘癥狀、誘因等問題認識水平較高,但是缺乏自我監(jiān)測,管理的知識。有50例患者認為應該參加體育運動,有52例患者認為鍛煉能保持健康和較好的應對哮喘,有42例患者對哮喘狀態(tài)及病情評估有了解,有10例患者應用峰流速儀監(jiān)測病情,有11例患者認為哮喘發(fā)作時應用吸入性藥物時效果好。
2.2 藥物治療依從性 調查顯示,30例患者能夠依從醫(yī)囑進行治療,并定期復診;26例患者發(fā)作期時能聽從醫(yī)師的醫(yī)囑進行治療;6例患者對用藥治療自我調節(jié),哮喘不發(fā)作時不用藥,嚴重時自行加藥,劑量不規(guī)范。
3.1 哮喘患者相關疾病知識與藥物治療依從性 本次結果顯示,80%患者相關疾病知識水平達到中等水平,藥物吸入治療依從性及自我監(jiān)測護理能力處于中下等水平。分析原因可能為哮喘是慢性疾病,易反復發(fā)作,發(fā)作時的痛苦,影響其心理健康;自我護理能力差,表現(xiàn)為用藥隨意性強。
3.2 影響藥物吸入性治療依從性的因素 影響患者藥物吸入性治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2],其原因是復雜而又相互影響的。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病程,發(fā)病季節(jié)等,均影響患者吸入藥物治療哮喘的依從性。在醫(yī)患交往過程中,其相互良好溝通對疾病有效治療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為患者提供一份詳細的治療護理方案,以達到最佳的傳授效果為目標與患者進行交流。
3.3 注重患者的心理護理及社會家庭支持 心理治療有助于改善肺功能,也有助于控制哮喘發(fā)作。如放松訓練,家庭治療進行心理干預。哮喘患者的教育方式也很多,如新聞媒介,社會健康教育機構等,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通過對65例哮喘患者進行哮喘問卷調查方法,獲知哮喘患者哮喘相關知識水平呈中上水平,藥物吸入治療依從性呈中等水平,主要影響因素是對哮喘疾病相關知識運用,定期復查,醫(yī)患關系,經(jīng)濟負擔,社會及家庭支持等。依從性是通過根據(jù)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對疾病的學習認識和實踐的能力及建立良好醫(yī)患關系基礎上的患者的管理來實現(xiàn)的。通過多種途徑,各種方式對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教育,強調和患者共同制定治療方案,使患者理解哮喘的本質及應用規(guī)范化療法治療哮喘的方法。并爭取社會支持系統(tǒng),減少哮喘復發(fā)率,提高支氣管哮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哮喘患者的生活質量。
[1]李淑霞,等.成人哮喘病人健康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護理研究,2009,23(5A).
[2]董正惠,等.哮喘病人相關知識認知及吸入治療依從性調查.護理研究,2009,23(3A):593-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