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靜華
經(jīng)皮給藥治療儀佐治小兒肺炎臨床療效觀察
路靜華
目的 臨床觀察經(jīng)皮給藥治療儀對治療小兒肺炎的療效。方法 下列有50例小兒肺炎患者, 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其中每組各2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應用抗生素靜脈滴注及止咳、化痰、平喘等對癥治療);而治療組在此基礎上, 采用經(jīng)皮給藥治療儀治療法, 先將藥片固定于左右肺俞穴上, 并根據(jù)患者年齡大小及季節(jié)調節(jié)好所需的參數(shù)進行治療。結果 治療組在退熱、止咳、平喘、促進肺部啰音吸收及縮短病程方面療效顯著(P<0.01)。且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 經(jīng)皮給藥治療方法是新一代給藥方式, 它在治療小兒肺炎方面療效顯著。
經(jīng)皮給藥;小兒肺炎;療效
小兒肺炎是兒科中常見疾病, 近年來, 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 其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出現(xiàn)逐漸下降的趨勢, 但是仍然有部分的患兒在疾病的恢復期, 啰音沒有消除, 病情遷延不愈。持續(xù)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給患兒增加了抗藥性和痛苦。近年來, 在長春市兒童醫(yī)院使用中藥經(jīng)皮給藥進行小兒肺炎恢復期肺啰音長期不消的輔助治療, 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6月~2012年7月以來本院50例小兒肺炎患者, 在他們的病例記載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咳嗽、固定濕啰音、胸片有斑片狀致密陰影等表現(xiàn), 全部病例均符合《實用兒科學》肺炎診斷標準。把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常規(guī)治療組(即對照組)24例;其中男性患兒13例、女性患兒11例, 患兒1~3歲10例, 4~5歲的8例, >5歲的有6例, 平均年齡4.8歲, 其中伴有發(fā)熱22例, 胸片示支氣管肺炎17例、大葉性肺炎7例。而經(jīng)皮治療組(即觀察組)為26例。具體為男性患兒14例、女性患兒12例, 患兒1~3歲11例, 4~5歲9例, >5歲6例, 平均年齡4.6歲, 其中伴有發(fā)熱24例, 胸片顯示支氣管肺炎20例、大葉性肺炎6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及主要臨床癥狀和體征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由于對照組采用的是常規(guī)治療方法, 即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對癥治療方法。而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 采用中藥經(jīng)皮給藥導入治療法, 具體做法為:先將2枚一次性理療貼片, 滴入專用呼吸道中藥透皮合劑2.4 ml(DJ-1型, 主要成分麻黃、魚腥草、白芥子等), 分別貼在患兒兩側肺俞穴上, 再將HY-DOl型電腦中頻藥物導入治療儀(兒科型)接通電源后, 根據(jù)患兒年齡、疾病狀況仔細調整好溫度、劑量等參數(shù), 將兩個電極分別放在兩個貼片上, 檢查固定后,按啟動鍵開始, 20 min/次, 1次/d, 連續(xù)使用3 d。
1.3 觀察方法 在患兒開始治療后, 需每日由專人操作, 仔細觀察并記錄體溫、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等情況, 記錄患兒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及肺部X線檢查恢復正常的時間, 患兒治療5 d內判定治療效果。其中療效判斷標準是參照文獻[1]擬定的:①痊愈:患兒在治療5 d內, 發(fā)熱明顯減退, 咳嗽消失, 肺部炎癥消失, 一周后胸片顯示病變炎癥被明顯吸收。②好轉:患兒發(fā)熱減退、咳嗽漸輕, 肺部體征有改善,胸片顯示病變在吸收和逐漸好轉。③無效:上述癥狀和體征沒有好轉, 還有加重的跡象, 胸片檢查沒有吸收好轉的顯示。
1.4 療效判定標準 總有效標準:7 d內主要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或減輕。痊愈標準:患兒用藥后, 在5 d內體溫下降至正常, 其主要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 7 d內主要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有效標準:患兒用藥后, 在5 d內體溫明顯下降或正常, 其主要臨床癥狀和體征逐漸減輕, 7 d內主要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無效標準:患兒在用藥5 d后, 主要臨床癥狀和體征沒有好轉, 或用藥72 h后出現(xiàn)癥狀加重的現(xiàn)象。
是指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效果指標恢復的情況, 而兩組療效結果是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處理的, 因此兩組病例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肺部X線檢查恢復正常時間相比,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1。治療組中,只有1例患兒穴位貼片時, 出現(xiàn)局部輕度紅癢, 無明顯皮疹,停藥后立刻好轉, 并沒有發(fā)現(xiàn)其它毒副作用。
經(jīng)研究證實, 人體的肺俞穴是肺臟精氣輸注于背部的特定穴位, 臨床選擇針刺肺俞穴即可增加肺的通氣量, 也能解除支氣管痙攣, 降低呼吸道緊張程度, 尤其是小氣道的阻力,且隨著留針時間延長而變得更加明顯。而經(jīng)皮給藥治療儀終端有一對電極, 通電后經(jīng)電流刺激, 既有穴位灸療的機械作用, 又具有持久的“長效針感”效應, 既不用留針也能起到留針效果, 還避免了患兒不與醫(yī)務人員合作而導致斷針、彎針等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經(jīng)皮給藥治療儀在治療小兒肺炎時, 是從多個環(huán)節(jié)出發(fā)的, 不僅能達到消炎、抗菌、抗病毒, 還能改善微循環(huán), 解痙、化痰、止咳及增強療效的作用, 并大大縮短病程, 提高療效。由于該方法是一種新型而有效的中西醫(yī)結合的治療方法, 它是集藥療、電療、熱療、穴位灸療為一體,有抗炎、止咳、平喘、退熱等功效, 尤其在消除肺部啰音方面效果顯著, 且對患兒使用后效果十分滿意, 值得臨床大力推廣并使用。
[1] 張影菊.經(jīng)皮給藥治療儀佐治小兒肺炎20例療效觀察.江西醫(yī)藥, 2001, 36(6):469 -470.
130061 吉林省長春市兒童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