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蕓芳 周志享 廖敬良
康復技能訓練對110例精神病患者康復效果的作用分析
黃蕓芳①周志享①廖敬良①
目的:研究并分析康復技能訓練對精神病患者康復效果的作用。方法:選擇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0例精神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n=55)與對照組(n=55),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康復干預方法,觀察組在常規(guī)干預的基礎上,使用康復技能訓練法,針對兩組患者治療療效進行詳細記錄與分析。結果:干預訓練后,兩組在陰性癥狀量表評分、康復療效評定量表評分方面均有顯著改善(P<0.05),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P<0.05)。結論:康復技能訓練對精神病患者康復效果較為顯著,可以在臨床上應用和推廣。
康復技能訓練; 精神病患者; 康復效果; 作用分析
精神病的發(fā)病機理目前還未完全明確,治療以及日后的護理也有著一些局限,如果沒有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患者的社會功能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1-2]。目前,很多醫(yī)院已經(jīng)對精神病患者采取康復技能訓練,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院近年來對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復技能訓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0例精神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0例,女40例,年齡20~56歲,平均(44.5±1.2)歲,病程3~20年,平均(15.2±2.3)年,病程5年以上的患者均在本院住院時間超過3個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中精神疾病的診斷標準,其中精神分裂癥65例,情感性精神障礙27例,精神發(fā)育遲滯(輕度)7例,神經(jīng)癥11例;病情較為平穩(wěn),病情中的陽性癥狀不明顯,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懶散、孤僻、無意志、缺乏興趣等。將110例精神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5例。觀察組男35例,女20例,年齡22~55,平均44.5歲;對照組男35例,女20例,年齡20~56歲,平均45.2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訓練前的陰性癥狀量表評分及康復療效評定量表評分比較差異均無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維持原有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康復干預方法;觀察組在常規(guī)干預的基礎上,使用康復技能訓練法,每周訓練時間為5 d,干預時間保持1年??祻陀柧氈笇Чぷ饔舍t(yī)院的專業(yè)醫(yī)師和護理人員擔任,具體的訓練方式為:
1.2.1 生活技能訓練 先訓練患者按時起床,整理床鋪;到洗漱間刷牙洗臉、到衛(wèi)生間大小便、到飯?zhí)冒凑找?guī)定座位使用餐具用餐,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每天沖涼、更換衣服,做到著裝整齊、能隨著天氣變化添減衣服;男患者剃胡須(女患者月經(jīng)處理)、修剪指甲;主動排隊服藥。每月對訓練效果進行總結,未達到效果者予以心理上的疏導,排解其心理壓力,并反復示范、指導、訓練。對訓練效果較好者予肯定和物質(zhì)獎勵,并增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訓練如:打掃衛(wèi)生、清洗鞋襪、協(xié)助派飯、收拾飯桌等[3]。
1.2.2 社會交往技能訓練 傳授給患者如何進行目光的接觸、聆聽技巧、坐姿的訓練、與病友或工作人員打招呼、怎樣答與問,有禮貌,學說“謝謝你”,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想法,與病友間互相幫助。編排一些模擬的情境或簡單的游戲進行角色扮演訓練。訓練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優(yōu)點,給予表揚、鼓勵。組織患者開展集體活動,把學到的社交技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4]。
1.2.3 文娛活動和工療訓練 在工作人員帶領下做早操,打羽毛球、乒乓球,安排聽音樂、看電視、閱讀報紙等;同時,根據(jù)患者病情結合患者興趣參加農(nóng)療種菜、養(yǎng)家禽家畜;工療縫紉、繪畫、寫字、做手工、修理單;參加日間中心等,幫助患者的日后恢復[5-6]。
1.3 評價標準 兩組分別于訓練前后使用陰性癥狀量表、康復療效評定量表進行評定。康復療效評分分為3級:總分<16分為完全正常;16~21分為不同程度功能下降;≥22分為功能明顯障礙。由2名未參與技能培訓的醫(yī)師進行評定,評定前檢驗1次。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文中的所有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陰性癥狀量表評分 兩組訓練前各項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干預訓練后,兩組陰性癥狀量表評分均有顯著改善(P<0.05),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P<0.05),見表1。
2.2 康復療效評定量表評分 兩組訓練前康復療效評定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訓練后,兩組康復療效評定量表評分均有顯著改善(P<0.05);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更顯著,各因子分均有顯著改善(P<0.05),見表2。
表1 兩組陰性癥狀量評分比較() 分
表1 兩組陰性癥狀量評分比較() 分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訓練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工作情況 生活能力 社會能力 講衛(wèi)生能力 關系興趣觀察組(n=55) 訓練前 3.45±0.60 3.21±0.38 3.32±0.67 2.77±0.42 4.11±0.37訓練后 1.67±0.23*△ 1.77±0.18*△ 1.86±0.47*△ 1.23±0.24*△ 1.66±0.24*△對照組(n=55) 訓練前 3.46±0.34 3.23±0.56 3.28±0.56 2.77±0.32 4.12±0.45訓練后 2.27±0.33* 2.44±0.28* 2.68±0.44* 1.98±0.38* 2.86±0.22*
表2 兩組康復療效評定量表評分比較() 分
表2 兩組康復療效評定量表評分比較() 分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訓練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情感淡漠 思維貧乏 意志缺乏 社交缺乏 注意障礙 總分觀察組(n=55) 訓練前 5.25±1.22 3.48±1.50 3.44±0.86 4.07±1.23 2.46±0.98 18.7±5.79訓練后 3.27±0.77*△ 1.98±1.21*△ 1.56±0.37*△ 1.55±0.34*△ 1.08±0.04*△ 9.44±2.73*△對照組(n=55) 訓練前 5.28±1.61 3.46±1.17 3.37±1.18 4.17±1.45 2.44±0.98 18.72±6.39訓練后 4.36±0.85* 2.42±0.85* 2.37±0.54* 2.64±0.45* 1.47±0.55* 13.26±3.24*
精神病的病程多有遷延的特征,現(xiàn)階段的治療手段有限,目前對于精神病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各種治療精神病的藥物對于急性期陽性癥狀有著較好的抑制作用,但是對于陰性精神病癥狀的改善效果較差。國外的相關調(diào)查研究表明,陰性癥狀是精神病患者社會功能障礙受阻的主要因素,改善其陰性癥狀才能夠從根本上恢復患者的各項功能,由此可見,改善精神病患者的陰性癥狀對于患者日后的康復和回歸社會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7-8]。在傳統(tǒng)藥物治療的基礎之上,使用規(guī)則系統(tǒng)的康復訓練可以有效緩解精神病患者的陰性癥狀,阻止或者延緩患者社交退縮情況的發(fā)生[9-11]。
本文的調(diào)查表明,兩組經(jīng)過康復干預之后,陰性癥狀量表評分和康復療效評定量表評分均改善顯著(P<0.05),兩組思維貧乏、感情淡漠、注意障礙等均得到了顯著的改善,社會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這就說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康復訓練對于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以及社會興趣方面均有著十分顯著的效果。此外,觀察組訓練后陰性癥狀量表評分和康復療效評定量表評分比對照組改善程度更加明顯,訓練后的思維貧乏、感情淡漠、注意障礙、社交缺乏、意志缺乏等因子分改善效果顯著(P<0.05)。這就說明對于觀察組的康復訓練能夠更好的改善精神病患者的陰性癥狀,更加利于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因此,觀察組患者在生活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面部表情等表現(xiàn)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
因此,康復技能訓練對精神病患者康復效果較為顯著,可以在臨床上應用和推廣。
[1]郝偉,于欣,許毅,等.精神病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8.
[2]臧振君.北京市朝陽區(qū)社區(qū)康復概況分析[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8,23(6):560.
[3]楊秋蘭,侯峰,李榮琴.社會生活技能訓練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恢復的作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4,8(9):1632-1633.
[4]郭平,郭華,楊長虹.社會技能訓練對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康復,2002,6(5):659-660.
[5]陳汝蘭,江連娣,招用燕,等.康復技能訓練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4(5):51-52.
[6]王玉玲,程新強.技能訓練對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6(25):22-23.
[7]林慧.84例精神病患者社區(qū)康復效果觀察[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6):587-588.
[8]仲來福.衛(wèi)生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39-241.
[9]徐文煒,袁國楨,張紫娟,等.慢性精神分裂癥社會技能訓練的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8,23(3):241-244.
[10]昌延力,李文詠,項玉濤,等.精神衛(wèi)生全程服務對社區(qū)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作用[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4,10(4):198-199.
[11]王素紅,席永濤.護理服務補救在精神病人保護約束中的應用.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33):61-62.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role of rehabilitation skills training and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ommon mental disorders.Method: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2 in our hospital, 110 cases of psychiatric were admitted for the study, wh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55) and control group(n=55), 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ven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ehabilitation skills training, the therapy of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Result: Compared with the intervention training, two groups in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score, rehabilitation efficacy evaluation scale score (P<0.05),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P<0.05). Conclusion: The rehabilitation skills training and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i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Rehabilitation skills training; Psychiatric patients;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Analysis of the role
The Civil Affairs Bureau of Guangzhou Mental Hospital,Guangzhou 510430,China
10.3969/j.issn.1674-4985.2013.31.064
①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 廣東 廣州 510430
黃蕓芳
2013-08-12) (本文編輯: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