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英
子宮瘢痕妊娠(CSP),是指由于子宮內膜損傷,從而胚胎組織著床在損傷部位生長發(fā)育。多是由于清宮術、剖宮產引起,隨著醫(yī)學技術不斷進步,清宮術造成子宮瘢痕現(xiàn)象較為少見,多由于分娩過程中剖宮術,再次妊娠著床與子宮瘢痕部位引起[1]。CSP在臨床中屬于比較危險的妊娠。由于著床在瘢痕部位,導致胎兒不能良好的生長發(fā)育,往往會導致流產,陰道大量流血以及孕晚期很容易產生子宮破裂,由于社會生活壓力較大,晚婚晚育的人群日益增多,高齡產婦的患者也在逐步增加,同時剖宮產幾率也在同比上漲,而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正常改革,已經重男輕女的現(xiàn)象,從而出現(xiàn)CSP的發(fā)病率也在增多,而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妊娠中期患者進行傳統(tǒng)的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進行引產其效果不容樂觀,因此通過進行臨床研究,進行利凡諾聯(lián)妊娠中期引產,其效果較好,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集本科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入院的瘢痕子宮中期妊娠56例患者。所有患者年齡23~42歲,平均(34±2.7)歲,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28例。其中對照組患者28例,年齡23~40歲,平均(33±1.9)歲,均為經產婦,其中行剖宮產一次者19例,行剖宮產兩次者7例,行剖宮產兩次以上者2例;距上次剖宮產時間為0.5~3年,平均為1.5年;孕周13~27周,平均孕周為20.3周。治療組患者28例,年齡24~42歲,平均(35±2.3)歲,均為經產婦,其中行剖宮產一次者18例,行剖宮產兩次者8例,行剖宮產兩次以上者2例;距上次剖宮產時間為0.5~3年,平均為2.1年;孕周13~27周,平均孕周為19.5周。
1.2 輔助檢查 56例患者均有停經史,尿hCG檢查為陽性,血β-hCG升高,B超檢查子宮下段剖宮產切口瘢痕處有孕囊及胎兒發(fā)育。剖宮產瘢痕處子宮肌層最薄厚度約2~5 mm不等。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治療
1.3.1.1 用藥前準備 本組28例患者均hCG檢查為陽性的患者。同時確定血壓,脈搏,心率,血凝等均無異常,是否有陰道炎等其他炎癥,如有其他炎癥應當治愈后方可實施藥物流產。在服藥時應當告知患者基本流程,在服藥后3~4 d胚胎組織排除時,由于患者會伴有劇烈的腹痛,應當給予鼓勵和安撫,確保組織順利排除,同時密切進行心電監(jiān)護及出血量,防止大出血或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3.1.2 用藥方法 米索前列醇和米非司酮配伍進行藥物保守治療,同時進行檢查尿hCG,血β-hCG、彩超以及陰道流血情況。米索前列醇可促進妊娠子宮宮縮,與米非司酮配伍使用可達到良好的效果。在米非司酮頓服200 mg,48 h,單次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0.6 mg。服藥后觀察患者流產效果,必要時需在進行清宮術。
1.3.2 治療組治療
1.3.2.1 用藥前準備 確定血壓,脈搏,心率,血凝等均無異常,是否有陰道炎等其他炎癥,并作及時處理,在給藥前應對患者進行為期3 d的陰道沖洗護理,1次/d[2],可有效防止在用藥過程中可能引發(fā)的并發(fā)癥。
1.3.2.2 用藥方法 陰道沖洗3 d完畢后,孕期在13~18周患者,通過導尿管取利凡諾注射液50 mg,注入宮腔。留置導尿管24 h后取出。孕期在18~27周患者,取利凡諾注射液100 mg,通過注射器由下腹向羊膜腔內注射本藥物[3]。注射完畢后進行口服米非司酮200 mg,次日再次服用米非司酮200 mg,服藥后觀察患者流產效果,必要時需在進行清宮術。
1.4 診斷標準 用藥后觀察是否自然排出胎兒、胎盤、胎膜,并通過B超檢查宮腔殘留情況為主要引產成功的診斷標準,同時通過B超檢查,可為確診是否進行清宮術的主要參考依據(jù)[4]。同時將宮縮時間,胎兒娩出時間以及出血量記錄在案,作為臨床診斷標準參考數(shù)值。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宮縮時間、總產程時間、出血量情況比較 經兩組進行不同藥物引產,宮縮時間為用藥開始至出現(xiàn)宮縮。總產程為出現(xiàn)宮縮至胎兒,胎盤和胎膜完全娩出。治療組聯(lián)合應用米非司酮和利凡諾后,在宮縮時間、總產程時間、出血量均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宮縮時間、總產程時間、出血量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宮縮時間、總產程時間、出血量情況比較(±s)
組別 宮縮時間(h) 總產程時間(h) 出血量(mL)治療組(n=28) 34±2.4 5±2.7 84±21.7對照組(n=28) 62±8.7 13±4.9 124±34.1
2.2 兩組引產成功率與行清宮術比率比較 經對兩組引產成功以及引產后宮腔內有殘留后行清宮術患者比率,可見治療組患者引產成功27例,引產成功率為96.42%,對照組患者引產成功20例,引產成功率71.42%,治療組引產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治療組行清宮術者4例,行清宮術比率14.28%,對照組行清宮術者14例,行清宮術比率50.0%,治療組行清宮術比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科收治的子宮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均為剖宮產,同時均為孕中期患者,多數(shù)患者均缺乏相關知識,通常由于明顯不適,才到本院就診,通過臨床資料可見,均為剖宮產術不足五年患者[5]。通過B超可見,前來就診患者胎兒多發(fā)育不良,均小于同孕期正常胎兒,其中有4例B超檢查未見胎心的等生命指征。
由于孕中期胎兒較大,在引產過程中很容易引起瘢痕裂開導致大出血[6]。嚴重威脅患者生命。而在治療過程中,由于子宮已經收到一次傷害,而進行手術治療時,會對子宮造成第二次創(chuàng)傷,同時由于孕中期胎兒較大,進行腹腔鏡等清宮術難度較大,很容易引發(fā)宮腔感染以及瘢痕處破裂等并發(fā)癥。在對孕中期終止妊娠患者尤其是瘢痕妊娠,應采用相對較為安全的治療方法。臨床多進行藥物引產,如有殘留在進行清宮術[7]。
而臨床藥物流產藥物多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進行聯(lián)合應用,其服藥后至宮縮時間較長,經臨床結果可見,總產程時間相對較長,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繼而引發(fā)出血量相對較多,同時,由于患者為瘢痕子宮,而總產程過長,子宮進行長時間的刺激,很容易引發(fā)瘢痕破裂而引起大出血[8]。同時其引產成功率相對并不理想,為71.42%。因此治療組采用米非司酮聯(lián)合利凡若進行聯(lián)合用藥[9]。利凡若為注射藥物,可以直接有效地注入宮腔,通過臨床大量文獻研究可見,利凡若對于終止中期妊娠效果明顯,引產成功率為95%以上。同時不會產生用藥無宮縮現(xiàn)象[10]。由于通過直接注入宮腔,可有效減少患者服藥所帶來的副作用,而米非司酮為新型抗孕激素,能與孕酮受體及糖皮質激素受體結合使蛻膜、絨毛組織變性,導致胚囊壞死[11]。兩者相互配伍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臨床效果,通過臨床結果可見,治療組引產成功率96.4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42%,同時宮腔內有少量殘留需要行清宮術患者為4例,但此4例患者其中3例均為胎兒,胎盤,胎膜成功娩出,進一例因引產失敗需進行手術治療。同時在宮縮時間、總產程時間、出血量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勺C明米非司酮和利凡諾聯(lián)合對瘢痕妊娠孕中期引產效果明顯。
[1]周蘭.米非司酮和利凡諾用于中期引產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12(21):121.
[2]韓桂英.米非司酮聯(lián)合利凡諾中期妊娠引產50例臨床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3,34(15):2960-2960.
[3]劉曉梅.米非司酮聯(lián)合利凡諾應用于中期妊娠引產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15):14-15.
[4]王偉.利凡諾爾羊膜腔內注射配伍口服米非司酮終止16-28周妊娠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3,32(12):61.
[5]李培君.米非司酮+米索藥物與雷夫諾爾羊膜腔穿刺在瘢痕子宮中期引產中的效果分析[J].甘肅醫(yī)藥,2013,32(5):344-346.
[6]韓悅.米非司酮聯(lián)合乳酸依沙吖啶用于瘢痕子宮妊娠中期引產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7):595-596.
[7]任步琴.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產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514-515.
[8]楊娟,劉素梅.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瘢痕子宮中期引產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08,5(30):108-109.
[9]孫立軍,劉霞,馮靜歡.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產中的鎮(zhèn)痛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24):59-60.
[10]辛保春.口服流產藥在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24):163-164.
[11]李苑瑛.利凡諾聯(lián)合米非司酮用于瘢痕子宮引產的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4):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