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大____小____
不少于650字,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
題解
這個半命題作文的題目,源于當(dāng)年紅極一時的電影《大城小愛》的靈感,頗具新意。橫線處多填名詞,因此多為兩事物的羅列,而這兩者必然是有聯(lián)系的,應(yīng)是一種極富意義、頗具價值的組合。意義為何?價值是甚?便是此篇作文要解決的重點(diǎn),關(guān)乎文章的主旨立意。同學(xué)們依然可以寫熟悉的親情主題、自然啟示、成長絮語,只是具體的兩事物如何選擇,從何角度切入,需要仔細(xì)琢磨。
大與小,理解多多。大可以是茫茫大千世界,小可以是隱藏其問的滄海一粟,如:大城小事,寫時代洪流中的溫馨采擷;大與小可以是形制上的差異,如:大手小手,寫大手的呵護(hù),小手的成長;大與小可以是年齡上的區(qū)分,如:大男人小女孩,寫父女,寫親情;大與小可以是氣質(zhì)的不同,如:大城小鎮(zhèn),寫風(fēng)情,寫懷念……篇幅上,大與小可以平起平坐,亦可有主賓之分,就看同學(xué)們自己的謀篇布局,只要具備緊扣中心、恰到好處的描寫,寫出這對組合1+1>2的精妙,必然成功。
因此,千萬莫被新鮮出爐的裝扮嚇著,萬變不離其宗,開拓思路,從鮮活的小處落筆,不求辭藻華美,但求寫真寫實(shí)、抒真感情,必然獲得屬于自己的異彩紛呈。
例文一
大男人小女孩楊敏
父親是個粗人,他自己也默認(rèn)。他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從小到大我的屁股就是一個四季如春的花園,總是開滿鮮紅的花兒,一朵未敗,一朵已開,每天連上廁所都必須蹲馬步。
那個時候,我就有這樣的一個父親:時刻準(zhǔn)備著,手操棍棒。
時光流逝,人在長大。進(jìn)入小學(xué),父親再也沒有進(jìn)行過棍棒教育。一方面,我已是一個在青春年華里肆虐的少女了;另一方面,他四十多歲才得了我,也算老來得女,我的長大,意味著他的衰老。但威嚴(yán)仍舊是在的。在家中,我是貓眼皮子底下的老鼠,用小孩兒的心思躲著他的大男人主義。
那時,父親像是幼年印象中兇巴巴的老虎,也是那時,看《還珠格格》才知道了一句話——“虎毒不食子”。更何況,他只是以自己的方式疼愛著他的小女兒罷了。只是,那時候我不懂。
我上初中了,他雖顯老態(tài),卻不肯服老,酒仍喝煙照抽,一邊吐一邊喝,一邊咳一邊抽。而我開始叛逆了,總是跟他犟嘴,他本來就沒讀過什么書,哪里還說得過我這個90后的小知識分子,面對我的長大,他開始弱了下去,越發(fā)像個疲乏的老人。他畢竟是五十多歲的人,大病小病總是有,前段時間查出來了糖尿病,一天到晚在家休息,做起了全職保姆,掙錢的事兒媽媽擔(dān)著,他就在家煮煮飯,洗洗衣,擦擦地板。
這個時候的父親,身上還透著煙酒味兒,仍會罵我,卻再不動手,而且連罵也漸漸少了,多半是沉默,只有酒喝得多了,會像小時候一樣,揚(yáng)起紅撲撲的臉喊著我“寶貝女兒”。
周六,下午要去補(bǔ)課的,他便給我做好了午飯,叫我來吃。我慢吞吞地小口扒著飯,他就站在一旁,靠在椅背上,站著,看著我。
“喏,香菇搛點(diǎn)兒去,你喜歡的?!?/p>
“吃幾塊肉啊,別老想著減肥,吃好了才能學(xué)好?!?/p>
“多吃點(diǎn)兒,你不是一直想長高嗎!”
“我們那個時候想吃都沒得吃,你現(xiàn)在就別老挑三揀四的了?!?/p>
“喝點(diǎn)兒湯吧,口要干的?!?/p>
“吃慢點(diǎn)兒好了,不著急。”
我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他總是會看著我吃飯,或坐著或站著,自己也不吃,就看著我??词裁茨兀靠吹健拔峒矣信蹰L成”的感慨?看到女兒吃著自己的手藝時心滿意足的幸福?看到一個嬰兒轉(zhuǎn)瞬成為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時“追憶似水流年”?看到自己孩子總是反駁自己時的難受?看到自己最心愛的掌上明珠如今忙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就為了那個什么中考而心疼?看到時光的風(fēng)凜冽刮過自己身上留下的皺紋,而孩子身上卻充滿青春朝氣?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就是這樣一個大男人,什么也不會說,但他希望你就在他的身邊,讓他看著,看到一輩子的終結(jié)。至于為什么要看著你,他也不知道,他只知道,他想看著自己這一輩子的希望,就是這樣簡簡單單地看著。他的目光很微弱,微弱得你都感受不到,可你就是知道,他在看著你。
我也知道,他就是想這樣看著他的愛女,一直老去。
佳作點(diǎn)評
小作者自然真摯的表達(dá),竟讓人如此感動。時光流轉(zhuǎn)中,一個小女孩品讀著一個大男人,從“擒拿格斗”到放下棍棒,再到家長里短,由剛而弱,慨嘆歲月無情,卻讀懂父愛綿長,與日俱增。這是一個冰雪貼心的女孩兒,她善于觀察,長于思考,一段關(guān)于“看”的揣摩透徹分明,父女間的心靈感應(yīng)撥動讀者的心弦。
(華曄)
例文二
大城小橋葉致昂
橋,一直在那兒,無論我在這個城的哪個角落。
小時候在城的那個角落待過很久,正是那無憂無慮的孩童時代,弄堂口的那座庵橋便是記憶里最重要的一幕。
城的那角雖小,但伙伴多,四處串門兒是常事。不一會兒就能召集一幫子“搗蛋鬼”,踩著青石板,一路摸著弄堂墻邊的青磚,一陣風(fēng)似的瘋到橋上去。
正值盛夏,比起整天窩在家里,想來想去到橋上乘涼最劃算!待各自隨自家大人坐好在橋欄上(這是一座旱橋,小河在更早就被填了,所以大人放心地叫我們坐在橋欄上),綠豆湯早已由鄰居準(zhǔn)備好,幾個會耍寶的大人輪番上陣,各種段子匯在一塊兒,東拼西湊竟成了個故事。小孩兒們不懂什么叫胡扯,只顧專心聽著故事。沒事兒還時常咂巴著嘴,拿根枯樹枝上躥下跳地在橋上瞎折騰。
那時正喜歡《西游記》呢,孫悟空就是我們的偶像!每天傍晚,橋上絕對滿座——橋倒成了兒童劇場。我們的癡迷程度就像當(dāng)初70后、80后對《射雕》一樣,每晚必定準(zhǔn)時“收看”!所以每當(dāng)講到如“大鬧天宮”那樣的精彩處,我們個個“張牙舞爪”、“群魔亂舞”,在本來就不寬敞的橋面上“劃火跳”(鄉(xiāng)下說法,專門用來描述小孩無目的性的瞎蹦跶。)
橋邊上有一種植物,叫“一串紅”,搗蛋鬼們經(jīng)常去那灌木上采花下來,放在嘴里一“吸溜”,里面甜滋滋的汁水就被“俘獲”了。按照我們當(dāng)時的速度,那一串紅在之前還紅彤彤的呢,不一會兒就只剩下綠油油的一片了。雖然專干這種破壞自然的壞事,但大人們絕不會罵,因?yàn)椤耙淮t”甜津津的秘密還是他們告訴我們的呢!
一幕幕仿佛老式的電影膠片,在我眼前掠過。十年前,離開這座橋時,年幼的我并不知道這座城的其他部分會如此不一樣,寬闊、喧鬧,高樓林立、行色匆匆、絢麗斑斕。對,我是在這個偌大的繁華中,求學(xué)、生活,長高、變壯的??苫匚镀鹉亲鶚蛏系娘L(fēng)景,總讓我萌生出些許遺憾。
于是,一直掛念著城的那個角落,一直想回到那座橋旁,回到那段不可復(fù)制的時光中。
佳作點(diǎn)評
這是一座童年的橋,這是一座心頭的橋。小作者以親切鮮活的筆觸描繪了橋上的童年時光,只是愈快樂愈憂傷,無名小橋終在某日湮沒于茫茫塵世間,但在他心頭的分量卻格外凸顯。全文情韻悠悠,張弛有度,耐人尋味。
(華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