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彩作
·綜述·
支氣管哮喘的藥物治療進展
盧彩作
哮喘;藥物療法;綜述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如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淋巴細胞、嗜中性粒細胞、氣道上皮細胞等)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性癥疾患[1]。這種慢性炎癥與氣道高反應性相關。引起反復發(fā)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難、胸悶或咳嗽等癥狀, 通常出現(xiàn)廣泛多變的可逆性氣流受限, 多數(shù)患者可自行緩解或經(jīng)藥物治療緩解。目前藥物治療仍是防治支氣管哮喘的最有效方法, 現(xiàn)將有關支氣管哮喘藥物治療進展綜述如下。
糖皮質激素(簡稱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氣道炎癥的藥物。給藥途徑有吸入、口服和靜脈應用等, 吸入給藥為首選給藥途徑。其中吸入激素的局部抗炎作用強, 可以直接作用于呼吸道, 需要藥物劑量較小, 經(jīng)過消化道和呼吸道進入血液循環(huán)后的藥物大部分經(jīng)肝臟滅活作用, 全身性不良反應較小。研究證明吸入激素可以有效減輕哮喘癥狀, 提高生命質量, 改善肺功能, 降低氣道反應性, 控制氣道炎癥, 減少哮喘發(fā)作的頻率和減輕發(fā)作的嚴重程度, 降低病死率[2]。少數(shù)吸入激素患者引起聲音嘶啞、咽部不適和念珠菌感染等不良反應, 在吸入激素治療數(shù)分鐘后用清水漱口可減少這些不良反應發(fā)生。常用吸入藥物有倍氯米松、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等。目前沒有證據(jù)表明吸入激素可增加肺部感染(包括肺結核)的發(fā)生率[3], 因此那些伴有活動性肺結核的哮喘患者在抗結核治療的同時可以使用吸入激素治療。對輕中度哮喘發(fā)作、大劑量吸入激素的聯(lián)合治療后仍無效的慢性持續(xù)性哮喘患者或靜脈應用激素治療后的序貫治療, 可給予口服半衰期短的激素(如強的松)治療, 當癥狀緩解后考慮減量或停藥, 停藥后可改用吸入劑治療。嚴重急性哮喘發(fā)作, 可靜脈應用琥珀氫化可的松或甲強龍治療, 病情好轉后逐漸減量, 然后改為口服或吸入劑維持。
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簡稱β2受體激動劑)是一種廣泛應用的支氣管舒張劑, 是控制哮喘發(fā)作的首選藥物[4]。此類藥物種類較多, 可分為短效β2受體激動劑(簡稱SABA)和長效β2受體激動劑(簡稱LABA)。SABA常用的藥物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 給藥途徑有吸入給藥、口服給藥和貼劑給藥。LABA不能作為治療哮喘的一線藥物, 必須與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使用, β2受體激動劑的主要不良反應有骨骼肌震顫、心律失常、低血鉀等, 停用或減量后可好轉。
茶堿類藥物具有舒張支氣管平滑肌, 使支氣管擴張的作用, 是治療支氣管哮喘的有效藥物。茶堿與激素合用具有協(xié)同作用。但茶堿類藥物的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較接近, 以及茶堿代謝存在個體差異, 會引起胃腸道、心血管系統(tǒng)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不良反應[5]。影響茶堿類藥物代謝的藥物較多, 如甲氰咪胍(西咪替丁)、喹諾酮類或大環(huán)內酯類等藥物均可影響茶堿代謝, 而使其排泄減慢, 故合用時應減少茶堿類藥物劑量,以免發(fā)生不良反應。新型茶堿類藥物多索茶堿與氨茶堿相比較, 多索茶堿治療支氣管哮喘療效顯著、不良反應低、患者耐受好[6]。
除吸入激素外, 白三烯調節(jié)劑是唯一可單獨應用的長效控制藥物, 但其療效不如吸入激素。如果輕中度哮喘患者吸入激素治療后, 病情仍不能很好控制, 聯(lián)合白三烯調節(jié)劑治療, 可使哮喘患者病情得到更好的控制??勺鳛檩p度哮喘患者吸入激素的替代藥物治療, 亦可作為中重度哮喘的聯(lián)合治療。目前國內主要應用半胱氨酰三烯受體拮抗劑。本品可減輕哮喘癥狀, 改善肺功能, 減少哮喘的惡化[7];可提高吸入激素的療效, 減少哮喘患者每日吸入激素劑量;且服用方便,適用于阿司匹林哮喘、運動性哮喘及伴有過敏性鼻炎哮喘患者的治療。
M抗膽堿藥通過阻斷節(jié)后迷走神經(jīng)通路, 降低迷走神經(jīng)興奮性, 具有支氣管擴張作用, 又能阻斷肥大細胞表面的膽堿受體, 阻止乙酰膽堿的釋放, 促進肥大細胞釋放過敏介質。目前常用的抗膽堿藥有異丙托溴胺霧化劑、噻托溴胺干粉劑以及異丙托溴胺和沙丁胺醇的復方氣霧劑等。此類藥物對夜間發(fā)作的哮喘療效較好, 適用于急重癥哮喘及因顫抖、心悸等不宜應用β2腎上腺能受體激動劑的哮喘患者[8]。這類藥物不良反應較少, 少數(shù)患者因用藥劑量較大而引起口干、皮膚潮紅等不適。
色甘酸鈉和奈多羅米是一類非激素抗炎劑。色甘酸鈉的療效與吸入激素相比, 其療效不夠理想, 故現(xiàn)在不常用于哮喘的治療, 但其安全性好, 除偶爾會引起咳嗽或興奮外, 基本上沒有其他不良反應。奈多羅米與色甘酸鈉相比較, 奈多羅米的療效優(yōu)于色甘酸鈉[9]。這類藥物安全性高, 可用于兒童哮喘及運動相關性哮喘。
脫敏療法是通過少量、多次給已致敏個體注射常見的吸入的變應原提取液(塵螨、貓毛等), 使肥大細胞逐漸脫顆粒,從而減輕或抑制過敏反應。此療法可減輕哮喘癥狀、降低氣道高反應性, 適用于那些變應原明確但又難以避免的哮喘患者。此療法不良反應較多, 所以哮喘患者應用此療法應嚴格在醫(y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 且在環(huán)境隔離和藥物干預無效的情況下才考慮選用。
[1] 蔡柏薔,李龍蕓.協(xié)和呼吸病學.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 2004:835.
[2] 胡江彥, 何濱.支氣管哮喘治療新進展.臨床肺科雜志, 2011, 16(4):587.
[3] 林江濤.支氣管哮喘的藥物治療.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08, 28(8):691.
[4] 徐穎.支氣管哮喘治療研究進展.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08, 35(9):1791.
[5] 溫小萍,符銳.支氣管哮喘的藥物治療進展.中國誤診雜志, 2010, 10(9):2038.
[6] 夷賽平.多索茶堿與氨茶堿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療效觀察.臨床合理用藥, 2012,5(10):51.
[7] 鄭海燕.支氣管哮喘的病理機制及臨床藥物治療.海峽藥學, 2011,23(2):89.
[8] 譚英強.支氣管哮喘的藥物治療.臨床醫(yī)學工程, 2009,16(2):109.
[9] 葛敏.支氣管哮喘治療進展.工企醫(yī)刊, 2012,25(4):52.
547000 廣西省河池市中醫(yī)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