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艷霞
解析血府逐瘀湯
裴艷霞
目的觀察解析血府逐瘀湯的療效。方法選擇病歷110例主治胸中瘀血內阻,頭痛或胸痛,內熱煩悶,失眠多夢,心悸怔忡,急躁善怒或婦科疾病等。結果治療組有效率為94%,對照組有效率為71%。講述血府逐瘀的功效,性、味、主治病以與本方關的病癥。結論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解析血府逐瘀湯可明顯提高臨床療效。
活血袪瘀;行氣止痛;冠心病
組成: 桃仁12 g,紅花6 g,當歸9 g,生地9 g,川芎8 g,赤芍6 g,牛膝9 g,桔梗5 g,柴胡6 g,枳殼8 g,甘草3 g。
功效:活血袪瘀,行氣止痛
入選的110例患者均為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站診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58例和對照組52例。其中的治療組男30例,女28例;年齡27~55歲,平均(38.32士6.26)歲,病程0.5~10年,平均(3.39士1.01)年。對照組男22例,女30例;年齡25~10年,平均(38.26士5.16)歲:病程1~9年,平均3.36士0.89)年。兩組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胸中瘀血內阻,頭痛或胸痛,內熱煩悶,失眠多夢,心悸怔忡,急躁善怒
分析:心主一身之血脈,肝為藏血之臟,血液需要心氣推動,肝氣疏調,肺氣宣降,才能在臟內運行不息,環(huán)周不休。本方所治諸證,均是瘀血為患,瘀血內阻,血運障礙,故成頭痛,胸痛、肋痛,月經(jīng)不調等證。方中重用桃仁、紅花活血袪瘀為君藥;當歸、川芎、赤芍,生地養(yǎng)血活血,袪瘀泄熱;牛膝袪瘀血,通血脈,引瘀血下行,共為臣藥。君、臣相配,袪瘀而不傷陰血。柴胡疏肝解郁,升發(fā)清阻;桔梗開宣肺氣,引藥上行,枳殼行氣寬胸,與桔梗合用,一升一降,使氣機得以恢復而升降自如,以達氣行則血行之效,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相合既行血分之瘀滯,又解氣分之郁結,活血而不耗血,袪瘀又能生新,此法配伍得當。
禁忌:因方中活血祛瘀藥較多,故孕婦忌服。注意事項:忌食辛辣食品。
臨床應用:血府逐瘀湯治療冠心病、偏頭痛、高血脂癥,失眠、婦科疾病,視網(wǎng)膜靜脈阻塞等。
3.1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風濕性心臟病可用 黃芪30 g,丹參30 g,生地10 g,桃仁10 g,紅花10 g,赤芍10 g,川芎10 g,柴胡6 g,桔梗10 g,牛膝10 g,桔殼10 g等。
3.2治療腦血管病證,治療血管性癡呆可用 桃紅10 g,紅花10 g,川芎10 g,當歸10 g,熟地6 g,赤芍10 g,枳殼10 g,柴胡6 g,黃精10 g,石菖蒲10 g,酒大黃6 g,三七粉1.5 g (沖服)等。
3.3治療婦科疾病。治療痛經(jīng)可用 當歸15 g,生地10 g,桃紅12 g,紅花10 g,枳殼12 g,柴胡15 g,赤芍10 g,川芎10 g,牛膝15 g,桔梗10 g,元胡1 g,甘草10 g等。
3.4治肝膽疾病。治療肝硬化。
當歸20 g,生地20 g,桃仁20 g,紅花20 g,枳殼15 g,赤芍20 g,桔梗25 g,牛膝15 g,柴胡20 g,川芎15 g,甘草15 g 等。
綜上所述:可見血府逐瘀湯經(jīng)過加減,可治療以血瘀,氣滯、內阻為主的多種病證。
臨床研究:
① 血府逐瘀湯加減配云南白藥治療帶狀皰疹:② 有此方治療失血、精神病,性功能低下,陰莖萎縮、不孕證,血栓性靜脈炎, 色素沉著、低熱不退,更年期綜合征等疾病。
③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58例,治愈19例,有效28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81.03%;對照組53例,分別為11例、23例、18例,總有效率為65.38%。 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1] 徐曉陽.血府逐瘀湯在疑難重癥中的應用.河北中醫(yī),2000,22(3):191.
[2] 鮑廣義.血府逐瘀湯治療視網(wǎng)膜靜脈阻塞32例.河南中醫(yī),1999,19(5):48.
[3] 孔祥廉.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切吸加膠原酶溶核術后腰痛50例.湖南中醫(yī)雜志,2000,16(3):28.
454000 焦作市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