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碧菊 陳 沛 陳華麗
19例大腸癌患者造瘺口的護理體會
蔣碧菊 陳 沛 陳華麗
大腸癌;瘺口護理
大腸癌是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總稱,是消化道常見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目前手術治療仍然是最為有效的手段。患者由于病情的需要而實行了腹壁造瘺術,手術對患者的生理造成嚴重的打擊,而術后腹部瘺口的出現(xiàn),排便習慣的改變導致患者對自我形象的迷茫,因此對造瘺后的患者實行精心的護理干預,幫助患者的生理、心理、自我認知的恢復具有重要的意義[1]。自從2010年以來,我科病房依據(jù)大腸癌患者造瘺術后的護理要求,結合患者的身心需求,對19例患者開展了有針對性地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反響,現(xiàn)將其體會報告如下。
以我科2010年10月以來收治的大腸癌且施行腹壁結腸單腔造口的19例患者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齡41~78歲。其中直腸癌13例,結腸癌6例。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由于癌癥的確診,對患者而言是嚴重的心理打擊,因此需要護理人員以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針對不同患者的人生經(jīng)歷、性格特點、性別、年齡有針對性的給予鼓勵、安慰,讓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后續(xù)醫(yī)療工作。護理人員客觀的向患者介紹所患疾病的基礎知識,手術治療的必要性,手術可能會遇到的困難,腹壁造瘺對以后生活的影響,減輕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提前對造瘺后排便習慣將改變做好心理準備。
2.1.2 術前準備給予患者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少渣的飲食,術前3天開始進行腸道準備,術前1天協(xié)助醫(yī)生對患者的腹部造瘺口進行定位,瘺口除依據(jù)病情、手術方式來確定外,還要考慮患者術后護理的方便。
2.2 術后護理
2.2.1 瘺口護理一般于術后2天,腸蠕動恢復后,開放造瘺口。需要注意觀察瘺口的血液循環(huán)狀況,腸黏膜的顏色是否正常,是否為粉紅色,有無變深、發(fā)紫、壞死的表現(xiàn),腸黏膜有無水腫、出血、滲液、流膿等。
2.2.2 瘺口周圍皮膚護理術后給予造瘺的皮膚創(chuàng)口換藥,以碘伏、酒精棉球由內到外清潔皮膚,注意不觸碰瘺口的腸黏膜,避免腸黏膜受到刺激,在瘺口未開放前以石蠟紗布覆蓋創(chuàng)口,防止感染[2]。術后由于排便習慣尚未建立,尤其術后1周常有稀薄糞液、腸道分泌物的溢出,刺激瘺口周圍皮膚,引起發(fā)紅、炎癥。因此需要注意保持瘺口周圍皮膚的干燥、清潔,每次排便后,清理干凈排泄物后,以溫水由內向外洗凈瘺口周圍皮膚,擦干水漬,涂擦軟膏,以阻止排泄物對皮膚的浸漬,防止皮炎、濕疹的發(fā)生。
2.2.3 造口袋的使用一般根據(jù)患者瘺口的大小、經(jīng)濟條件、舒適度來選擇不同的造口袋,最好選用除臭、透明的一次性造口袋。指導患者或家屬造口袋內有糞便時需及時清除,對成形的大便以軟紙輕輕抓出,動作輕柔,切勿用硬物觸碰腸黏膜,以免黏膜破損,感染。隨后以溫水清洗瘺口及周圍皮膚后再套上造口袋。
2.2.4 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處理護理人員應協(xié)助醫(yī)師觀察術后造口的恢復狀況。術后常見造口周圍皮膚的炎癥,表現(xiàn)為紅腫、疼痛、滲液等,因此需要保持局部皮膚的干燥、清潔,及時清理瘺口的分泌物,以碘伏、酒精棉球由內向外消毒皮膚,保護創(chuàng)面,促進切口的愈合[3]。更換敷料時需仔細觀察瘺口有無血液滲出及出血量,觀察瘺口的血液循環(huán)是否良好,腸黏膜的顏色、光澤度,若出現(xiàn)新鮮滲血、腸管顏色變暗、光澤度變差時,及時通知醫(yī)師以便進行處理。同時告知患者或家屬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及其早期表現(xiàn),患者有不適時,盡快通知醫(yī)護人員。為防止造口的狹窄,造瘺口開放后每日以手指對造口進行擴張,防止狹窄的發(fā)生。
2.2.5 心理護理雖然患者在術前接受了心理護理并了解造瘺的知識,但大多數(shù)患者術后仍難以接受腹壁的造口及排便習慣的改變,患者常有抑郁、自卑、絕望等負面心理。護理人員通過專業(yè)的心理、社會、倫理知識的培訓,分析患者的具體心理問題,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患者積極的心理干預,緩解患者焦慮、恐懼、絕望、抑郁的負面心理,減輕心理負擔,以輕松的心理狀態(tài)面對疾病,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逐漸接受造口。隨著我國醫(yī)療技術的進步,大腸癌的治愈率也隨之提高,5年生存率在逐漸增加。但中晚期患者的生存率仍然不高,大腸癌術后患者對自身的遠期生存時間及生活質量的保障存在著焦慮、擔心,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的性格特點、受教育程度、閱歷等方面,并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手術情況、病檢結果等為患者提供遠期生活質量的評估、注意事項,消除患者的顧慮,建立對以后生活的信心。
2.2.6 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進行適量的運動以利于恢復,術后盡早下床活動,避免靜脈血栓的形成。營養(yǎng)補充及飲食初期以高蛋白、高熱量、低脂無渣的流質食物為主,避免加重腸道負擔和對造瘺的損傷;不進食硬質、粗糙、辛辣食物,避免對造口的刺激;少食牛奶、豆?jié){、紅薯等易產氣的食物,以免引起腸道活動的增加,排氣、排便次數(shù)的增加,造成生活中不必要的困擾;術后行放化療時,患者易發(fā)生惡心、嘔吐、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不良,指導患者及家屬采取少食多餐,維持體內營養(yǎng)的供給[4]。指導患者訓練,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學習造口護理的知識,學會護理造口,觀察腸道的消化情況,若出現(xiàn)排便困難或造口感染應盡快就診,以便找出原因,緩解癥狀。
本研究19例行造瘺術后的大腸癌患者,2例術后瘺口周圍皮膚發(fā)生炎癥,通過清潔皮膚,及時消毒換藥,涂擦氧化鋅軟膏的處理,炎癥得以控制。剩余患者瘺口無其它并發(fā)癥發(fā)生,術后恢復良好,平均住院時間13天?;颊邔ψo理工作均表示滿意。
大腸癌手術對患者的機體是重大的打擊,而手術施行的腹壁造瘺和排便習慣的改變對患者心理的沖擊不亞于手術的創(chuàng)傷,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特殊的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充分的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為患者做好心理疏導,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手術。術后協(xié)助醫(yī)師觀察造口的血運狀況,及時發(fā)現(xiàn)并做好瘺口及其周圍皮膚的護理,保持創(chuàng)口的干燥、清潔,避免分泌物、排泄物對皮膚的浸漬,防止感染和炎癥的發(fā)生。還要教會患者清理瘺口糞便,學會瘺口護理,更換造口袋。指導患者進行適宜的運動鍛煉,注重飲食調理,減少多渣、產氣食物的攝入,保護腸道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最后完成身心功能的全面恢復。
[1] 陳書艾,范章云,陳俊霞,等.和諧-互動式護理模式在腸癌造口患者術后身心康復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5):39-40.
[2] 包學紅,白桂蓮.直腸癌腸造瘺口術后的護理指導[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9,11(1):49.
[3] 史明芬,馬曉杰.直腸癌Miles手術的護理體會[J].中國當代醫(yī)學,2007,6(9):127.
[4] 陳賽君.健康教育對結直腸癌術后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1):46-47.
R473.73
A
1673-5846(2013)02-0336-02
簡陽市人民醫(yī)院,四川資陽 64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