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東
(首都師范大學,北京 100048)
再談滇緬公路的關(guān)閉
——英國外交部決策過程
楊 東
(首都師范大學,北京 100048)
1940年6月,日本向英國提出封閉滇緬公路的要求。英國外交部門先后提出限制運量和封閉公路三個月兩種方案,英日雙方對《封閉滇緬公路協(xié)定》具體文本亦有交涉。英國利用這種妥協(xié)來換取日本為遠東的和平而作出特殊的努力。在談判過程中,英國試圖拖延談判進程以控制局面。因此,關(guān)閉滇緬公路是英國采取的權(quán)宜之計,不能等同于英國在歐洲的“綏靖”。
滇緬公路;克萊琪;哈利法克斯;英國外交部
1940年下半年,英國在歐洲抵御納粹德國的進攻過程中,在遠東最為實際的策略就是支持中國繼續(xù)抗日,保持中日交戰(zhàn)狀態(tài),“英國的觀點是不能忍受拋棄中國的;任何這樣的行為都可能損害美國人對英的好感。另一方面,大英帝國如果沒有美國的幫助不堪與日一戰(zhàn)”[1]。而與這一最為實際的策略相悖的是,在1940年7月18日至10月18日,英國關(guān)閉滇緬公路緬甸段。英國不顧國際法和國聯(lián)決議對日作出有違英國國民道德觀念[2]的妥協(xié),有學者認為這是英國對日綏靖的重要標志。本文認為,這只是英國的權(quán)益之計,與英國對德國的綏靖不同。以下就英國外交部門對這一問題的決策過程進行梳理,力圖還原部分歷史事實。
1940年6月19日,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情報部長土橋勇逸對英國駐東京武官說,避免日本對英國宣戰(zhàn)的唯一方法是:第一,封閉滇緬公路;第二,關(guān)閉香港邊界;第三,英軍從上海撤退。而當時法國戰(zhàn)敗,作為舊秩序的領(lǐng)導之一,法國的崩潰,宣告了舊秩序的真正松動。對于深陷戰(zhàn)局的英國,亞洲現(xiàn)在不僅是距離上的遙遠,更是力量范圍上的遙不可及。日本民眾經(jīng)受天津事變、淺間丸號事件等交涉后,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如此,日本有所動作也是必然,它的直接目的是盡快結(jié)束對華戰(zhàn)爭。6月24日,日本外務省通過正式外交途徑要求英國政府采取措施,禁止通過滇緬公路運送武器彈藥以及諸如燃料、卡車及鐵路器材等物資,并聲稱如果繼續(xù)讓這些物資過境運輸,將對英日關(guān)系產(chǎn)生嚴重影響,由此引發(fā)了英日間的外交交涉。
當時,英國正面臨德國入侵的威脅,不愿也不能在遠東與日本發(fā)生直接的沖突。面對一個亞洲國家提出的非分要求,英國視之為一種屈辱,不肯輕易妥協(xié)。當時,在英國外交部內(nèi)部出現(xiàn)兩種觀點:一是倫敦外交部總部提出的限制滇緬公路運量方案;二是駐日大使克萊琪提出的暫時關(guān)閉公路方案。下文將要論述兩種方案的產(chǎn)生以及最終采取后一種方案的過程。
1940年7月2日,外交部在給駐日大使克萊琪的回電中,對日本所提的三項要求給予了答復,即可以從上海撤軍,關(guān)閉香港對華物資運輸通道,但不能封閉滇緬公路。英國判斷“封閉滇緬公路”是這三項要求中的關(guān)鍵問題,也是最為棘手的問題。外交部指示克萊琪在給日本的答復中予以說明?!皩嶋H上,這條公路的運輸能力有限,并且未來的幾個月將是雨季,該公路的運輸能力將受到進一步的限制。”[3]14英國承認滇緬公路有援華軍火運輸,但英國認為,滇越鐵路關(guān)閉后,日本一定會認為援華物資將轉(zhuǎn)向滇緬公路,因而必須強調(diào)滇緬公路此前的軍火運量有限?!暗?939年全年和1940年前5個月的軍火總量并沒有在實質(zhì)上增強中華民國政府的軍事力量。11月27日至1940年5月末,來自英國的特殊軍用物資更是微不足道。”[4]15英國人的邏輯是,如果保持滇緬公路運輸?shù)脑瓲?,即不發(fā)揮替代滇越鐵路的作用,那么,就不會惹惱日本,因而英國就可能不必封閉公路。
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告訴駐日大使克萊琪,“只要日本提出的要求與我們對其他國家承諾的義務不沖突,我們都愿意滿足”[3]14,并對“承諾的義務”作了說明:“日本政府提出禁運物資不僅包括軍火,還有燃料、燃料油和汽油、卡車、鐵路物資。因為這些產(chǎn)品有些是緬甸生產(chǎn)的,所以,英國政府很難接受禁運要求。滇緬公路是包含印度和緬甸人共同利益的合法貿(mào)易通道,日本政府的要求與英國政府對印度和緬甸政府所承擔的義務相抵觸。”[4]15這既為英國不封閉公路提供了理由,又為日本政府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間。當然,英國也指出,“日本人的要求也涉及了英美關(guān)系,因為滇緬公路上運送的大部分是美國的產(chǎn)品”[4]15,意圖借用美國向日本施壓。同時,英國提出一些更直接的對抗方式——如果日本要求英國對中國禁運,出于中立,英國也將對日本實施同樣的禁運;英國對于德國通過日本購買英國物資的行為表示關(guān)注。
在給駐美大使洛西恩的電報中,哈利法克斯補充說明了拒絕封閉公路的原因,“滿足前兩項、拒絕第三項的原因在于,這符合美國人的觀念,如果一味讓步,會讓日本覺得我們已經(jīng)奄奄一息”[5]。
克萊琪反對限制運量的做法,他認為應接受日本在緬甸和香港的要求,但拒絕從上海撤軍。限制公路運量的做法在他看來根本不可行,因為日本人會提出如何監(jiān)測的問題??巳R琪認為,“因為所有日本人都熱望于徹底結(jié)束中國戰(zhàn)事,所以滇緬公路問題很可能成為德國拉攏日本加入戰(zhàn)爭的有效手段”,因此,“為了得到日本關(guān)于不向德國再出口的保證,應該封閉滇緬公路”[6]。對于美國方面,克萊琪提出:“一旦我們以‘不可抗拒力’來辯護,美國人將不再如此貶低我們的妥協(xié)?!保?]“美國會在英國如此危險的時刻截斷援助,在我看來是不可想象的。”[8]20對于中國,克萊琪認為,“蔣介石的想法很明顯就是要拉我們同日本進行戰(zhàn)爭,因此,我建議對此要積極提出質(zhì)疑。在我看來,為中國的利益而同日本開戰(zhàn),不符合我們的利益……戰(zhàn)爭將大大增加我們目前的負擔,盡管與日本開戰(zhàn)會換來中國人,甚至是美國人對我們的好感,但這不足以彌補我們的損失”[8]20。
外交部內(nèi)部的分歧并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因為戰(zhàn)時內(nèi)閣既不希望滇緬公路問題成為戰(zhàn)爭的導火索,又不愿意向日本屈服,因而處于兩難境地,沒有適時作出指示,因此,外交部不得不采取了“拖”的應對方式。中國駐英大使郭泰祺在同政務次官巴特勒會談后也體會到了這一點,“祺按英方真意在延宕,當無意接受敵人要求,但亦不肯斷然拒絕”[9]。外交部要求克萊琪盡量和日本就此事進行談判,并且連最初想要答應的第一項要求也不給予明確的回復,“鑒于此,目前你對撤軍問題不要回復,但可說明當?shù)刂笓]官已經(jīng)為避免沖突而做了安排(自行決定)”[10]。對于滇緬公路的問題,仍是以限制運量為答復。外交部認為,日本提出三項要求和日本的經(jīng)濟需要相關(guān),因此,建議克萊琪可以提及英國對日本的經(jīng)濟需要很了解。這樣,既不談具體問題,又擴大談判基礎(chǔ),必然會延長談判過程。
7月6日,克萊琪開始與日本外相有田八郎談判,克萊琪按照外交部的指示行動,結(jié)果在7月8日,“外相要求我轉(zhuǎn)達給英國政府,他對收到的答復感到失望,希望他們能重新考慮”[11]。日本外相的不滿在于,他認為英國提供的1939年到1940年的運輸量不真實,因為封閉滇越鐵路后,滇越鐵路的運輸量必然部分轉(zhuǎn)向滇緬公路。
通過與有田八郎的談判,克萊琪預感到外交部要在一個更廣闊基礎(chǔ)上進行談判的愿望不可行,只依靠英國現(xiàn)有的手段很難拖延談判、平息事態(tài)?!拔艺J為,日本政府現(xiàn)在不可能接受我方任何既有的解決中國問題和日本經(jīng)濟困難的方案……”[12]克萊琪注意到,在會談中,日本外相對于實現(xiàn)中日談判很感興趣。因此,他更加確信日本的首要目標是盡快結(jié)束在華戰(zhàn)爭,封閉滇緬公路只是手段?!巴庀嗪苊鞔_地對我們交流的最后一部分——停止在華的戰(zhàn)事的方法——表示出很大的興趣。首先,外相表達了日本對于英美政府長期支持蔣介石政府的不滿,提出如果英美任何一方對重慶施加壓力,使其與日本和談,那么日本對于英美的態(tài)度就會不同了?!保?3]7月9日,在外交部的既定方案失敗的情況下,克萊琪向外交部提出“封閉滇緬公路三個月”的方案,“我方停止緬甸軍事物資運輸三個月(雨季),在這段時間內(nèi),為遠東獲取昨天日本政府公告上的‘公正和平等的和平’做特殊的努力。如果措施失敗,我國政府仍然保持三個月后恢復運輸?shù)淖杂伞保?4]25??巳R琪認為這個方案有如下益處:
(a)它能使我們度過這段特殊的危險時期,過了這段時間我們可能擁有更有力的地位(或是在歐洲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或是和美國取得更緊密的相互理解),當我們重開公路時,就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冒如此之大的武裝沖突的危險。
(b)日本的下一步將是接近蘇聯(lián),因此日本人的注意力將從我們這里轉(zhuǎn)移。
(c)10月份公路重開是一種工具,確保日本人注意到任何我們和美國同時提出的解決中國問題之建議。
(d)所謂在雨季封閉這條公路會失去中國的說法,不值得考慮(去年的數(shù)據(jù),在雨季的三個月,運輸量只是平時的十分之一),而且這將提供讓中國擺脫苦難的和平談判的機會。
這段時間,可以構(gòu)思英美聯(lián)合幫助日本的經(jīng)濟和金融的具體的計劃,這是防止日本加入德國陣營的最好的方法。[14]26
7月10日,克萊琪的預見得到了證實。日方不能忍受英國的拖延,增加了壓力。有田八郎給克萊琪一封機密信件,信中說:“考慮到昨天閣下在我們談話的末尾所做的建議,英國政府愿意就解決中國事變進行合作等,我做了認真的考慮,并認為上述建議將花費相當長的時間才會有成果,它自然無助于當前問題的迅速之解決。因此,我認為上述建議是不可接受的,閣下最好迅速讓您的政府接受我昨天建議的方式,當然這只是個例子,也可以通過其他合適的方法滿足日本政府封閉滇緬公路的要求;就像我當時告訴您的,我很擔心進一步拖延將給英日關(guān)系帶來可悲的后果?!保?5]
與此同時,戰(zhàn)時內(nèi)閣同意了克萊琪的方案①CAB/65/8/11W.M.(40)199th Conclusions.10/07/1940.在7月10日的內(nèi)閣會議上,自治領(lǐng)國務大臣高德寇特(Caldecote)報告說,孟席斯(Menzies)贊成現(xiàn)實的方案,但布魯斯(Bruce)卻支持達成一項廣泛的協(xié)議。這次討論表明“我們正冒著卷入與日本一戰(zhàn)的重大危險”,表明英國不可能得到比在雨季關(guān)閉公路三個月更好的條款,“除非我們有強大的軍事優(yōu)勢,不然不可能重新開放公路”。(WM 199(40)4,10 July.CAB 65/8.For Bruce’s view see Bruce-Menzies6 July,520.AFPD,IV pp.19-20.)在7月11日的內(nèi)閣會議上,與日本盡快達成妥協(xié)的意見被提出來。因為目前的日本政府隨時都可能被反英的政府取代,那時他們有可能對英國宣戰(zhàn)。(WM 200(40)13,11 July.CAB 65/8)。。不過,哈利法克斯仍認為限制運量是第一方案,但給了克萊琪自行決定的權(quán)力?!斑\輸不應該停止,而應保持和去年同期水平……如果你能成功,我仍然傾向這一解決方案。但如果你不能達成這一方案,或是你認為是不明智的,我們授權(quán)你可以立刻根據(jù)你在No.1196號電報第四段中的建議達成和解。”[16]26英國希望日本能體諒英國政府如果作出妥協(xié),將對自己造成很大的傷害?!澳銘摻淮宄河畬θ毡咀龀鋈绱酥蟮淖尣绞琼斨薮蠓磳σ庖姷模覀冞@么做是因為堅信這會極大改善英日關(guān)系。如果部分日本公眾和媒體對英國繼續(xù)保持敵意,那么我們就會處于很不利的地位。”[16]27
克萊琪認為,日本已經(jīng)拒絕外交部以經(jīng)濟問題為基礎(chǔ)和限制運量的談判條件。因此,7月11日,克萊琪否決了外交部的首選方案,直接采用“封閉三個月”的方案,他認為限制運量對日本不具誘惑力,而且外交部這種討價還價的態(tài)度不利于問題的徹底解決[17]。
7月12日,克萊琪與日本外相會晤,雙方達成了一項協(xié)議,基本內(nèi)容如下:
香港——從香港出口的武器和軍火自1939年1月以來已被禁止,沒有日本政府關(guān)注的任何戰(zhàn)爭物資出口,就這個殖民地而言,日本政府的要求已得到滿足。
緬甸——英國政府已經(jīng)同意暫停武器和軍火和以下物資的運輸三個月,汽油、卡車和鐵路物資。英國在緬甸的當局將采取令日本駐仰光總領(lǐng)事滿意的措施來實施禁運。
英國政府停止三個月的武器和軍火的運輸,包括汽油、卡車和鐵路器材。在緬甸的英國當局應告知日本駐仰光總領(lǐng)事他們確保禁運生效的行動。[18]
克萊琪并沒有單純地妥協(xié),他提出了一項要求,這項要求成為英國在日后處理這一危機的前提條件,增強了英國在道義上的優(yōu)勢,即“應為實現(xiàn)遠東公正和平等的和平而做出特殊之努力”。日方表示反對,但外相沒有直接反對英國政府在英國發(fā)表的公告中寫明這一條件,克萊琪認為,這表明日本在正式的并且是秘密的情況下,同意接受“這種認識”。
如此,英國在滇緬公路問題上的限制運量方案變?yōu)榉忾]公路三個月。在這一過程中,英國一直試圖抵制日本關(guān)閉公路的要求,即使像克萊琪這種親日派,也認為這只是一起突發(fā)事件,通過某種妥協(xié)就可以平息。英國的政策并不是要徹底犧牲中國的抗戰(zhàn)事業(yè),而是一個面對武力訛詐的實用主義策略。
7月13日的英日談判,進一步細化了禁運的內(nèi)容。其中包括:禁運鐵路物資、給日本駐仰光總領(lǐng)事以檢查權(quán)、對緬甸地產(chǎn)產(chǎn)品的禁運、香港的海上運輸??巳R琪對于日本的這些要求一一給予允諾,同時要求日本政府放棄在國內(nèi)的反英宣傳??巳R琪希望這次妥協(xié)能防止日本轉(zhuǎn)向德意陣營,給日本國內(nèi)民主派一些空間。
哈利法克斯對克萊琪妥協(xié)的態(tài)度很不滿,表明英國外交部對該協(xié)定的意見不一致。在7月14日給東京的電報中,哈利法克斯對克萊琪所允諾的內(nèi)容逐條提出批評:
2.你的No.1205號電報,并不能證明沒有從禁運名單中剔除汽油或鐵路物資的可能性,我對此感到失望。前者是緬甸的重要產(chǎn)品,禁運它將給這個國家?guī)砝щy。禁運鐵路物資將給非禁運物資運輸?shù)母纳茙硖厥獾睦щy。你應確保不對重要的鐵路建設(shè)物資進行禁運,這些物資不應當包括在外相建議的妥協(xié)中……
3.我們不同意給日本總領(lǐng)事任何形式的監(jiān)督權(quán)。但緬甸政府可以給他信息,接受他的問詢……
4.執(zhí)行禁運的日期和禁運目錄,見緬甸辦公室No.557號報告。一般來說,禁運種類包括在玻利維亞和巴拉圭戰(zhàn)爭中英國政府發(fā)出的《1931年武器出口禁運令》中的所有項目,除飛機外……
5.因為不可能將汽油從禁運目錄中剔除,所以需要做一些安排,允許非禁運物資運輸?shù)能囕v攜帶足夠從中國往返的汽油(見緬甸辦公室發(fā)給仰光的No.545號電報)。將會告知你相關(guān)安排,確保數(shù)量不會超過必需。[19]
在不得不接受妥協(xié)的情況下,哈利法克斯著重強調(diào)了英國接受封閉公路要求的前提條件?!拔乙瘸吻?,在我的No.671電報中第三段關(guān)于滇緬公路的意圖從屬于以下條件:在這三個月中,進行特殊的努力達成遠東公正和平等的和平,并且如果這種努力失敗了,英國政府保有恢復交通的自由?!保?9]39同時,要求在雙方的聯(lián)合協(xié)定里必須寫明這一條件。
7月15日,克萊琪按照外交部的指示,再次同日本外相探討了鐵路物資、緬甸產(chǎn)石油等問題。對于緬甸地產(chǎn)的石油,日本外相說從來沒有考慮過允許緬甸的石油自由運往中國,他同樣拒絕了克萊琪提出的限制緬甸汽油出口量的建議。關(guān)于鐵路物資,日本外相表示對此無能為力,因為阻止中國政府建設(shè)任何鐵路是日本的軍事需要。關(guān)于汽油,外相同意放開往返中國的運輸車輛用油、仰光與重慶的航空郵件服務用油。日本不同意在秘密備忘錄里滿足哈里法克斯的要求,即寫明英國妥協(xié)的前提條件。日本的理由是日本政府不能公開說,他們?yōu)榱伺c蔣介石達成和平而簽訂了協(xié)定。另外,日方也不同意加上“如果談判失敗,英國政府保有恢復交通的自由”,認為這是為報復留下機會,并致現(xiàn)任的政府于不能被容忍的境地。
經(jīng)過此番交涉,英國最終爭得了放寬運輸車輛和航空郵件服務用油的承諾,另外英國強調(diào)的前提條件和三個月后有重啟公路的自由也被寫入秘密備忘錄。英日雙方達成妥協(xié)。7月17日晚,克萊琪與有田八郎簽訂了《封閉滇緬公路協(xié)定》,并從18日開始生效。7月18日,丘吉爾和哈利法克斯分別在下議院和上議院發(fā)言,宣布與日本達成了《封閉滇緬公路協(xié)定》。在哈利法克斯的發(fā)言中,說明了當時英國的困境?!皣覍τ谶h東危機的總方針已經(jīng)重申過了。我們堅決維護我們的要求,確保中國的自由和獨立,同時我們也經(jīng)常表達希望增進與日本的關(guān)系。要達成這些目標,有兩項重要的事情——時間和緩解緊張。一方面,日本人對滇緬公路上的軍事物資運輸?shù)谋г箤е戮o張迅速增加。但另一方面,永久關(guān)閉這條公路將違背我們作為中國的友好中立國所承擔的義務。因此,我們所做就是暫時性安排,希望借此贏得時間,可以產(chǎn)生一個對沖突各方都公正平等的,能被雙方自愿接受的解決方案。”[20]在哈利法克斯發(fā)給駐華大使卡爾的電報中,他清楚地說明了封閉滇緬路行為的實質(zhì)。“你應避免卷入就我們行動是否合法的爭論。事實是,對于聰明人來說是很明顯的,是這種緊急時刻迫使我們服從了日本人的要求,但我們不希望在官方的聲明里強調(diào)我們在遠東的虛弱而鼓勵日本極端主義者。三個月后,滇緬公路發(fā)生什么情況取決于歐洲的局勢,鑒于日本人可能的反應,越少談及該主題,暫時來說,對中國利益和我們的利益越好。”[21]
英國政府滿足日本的要求,顯然違背了中英之間關(guān)于緬甸的條約的國際法原則和國聯(lián)關(guān)于中日沖突所通過的決議。令人玩味的是,丘吉爾在議會發(fā)言中沒有明確說明英國三個月后的政策,而日本在國內(nèi)的公開協(xié)定內(nèi)容,也沒有說是暫時關(guān)閉公路三個月。如此看來,英國政府將此事件看做是恥辱,暫時忍受下來;而日本政府也不認為是取得了完全的勝利。因此,《封閉滇緬公路協(xié)定》是英日雙方政府的一種外交上的游戲,雙方對未來的變化,都有所保留。英國的窘境在哈利法克斯與中國駐英大使郭泰琪間的談話中說得較為清楚:
3.關(guān)于滇緬公路問題,我說,正如大使所知,英國政府的代表對于中國絕不是不友好,對于大使在最近幾個月中不斷提起我們注意的大事,我們也是知道的。我可以向大使保證,滇緬公路絕沒有被當做‘不值得一提’的事情,它對于中國、英國都是大事。但是,目前英國人民正為他們的生存而戰(zhàn),攻擊隨時都可能落到英國自己身上。我確信,蔣介石將軍不會不知道英國現(xiàn)在的想法,我們在目前情況下能避免增加敵人的數(shù)量就盡量避免。香港和上海的公共租界也很重要,英國政府也不認為它們不是至關(guān)重要的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冒險讓日本卷入我們的自治領(lǐng)的事務,或是在遠東水域發(fā)生危險的沖突。
4.我說,形勢很明顯是受美國政府的態(tài)度影響,而且法國的崩潰已經(jīng)影響了海軍地位,這是我們不得不考慮的。我能領(lǐng)會蔣介石將軍會認為我們夸大了與日本發(fā)生沖突的危險,但是英國政府在目前的情況下不能無把握地冒險一試,特別是在這緊要關(guān)頭。
5.我們因此試圖找到一種妥協(xié)方式,這種方式對英國的原則和中國的實際造成的損害最小。我們給駐日大使的指導路線就是尋找達成這種妥協(xié)的可能性,這就是在某段時間里限制某類物品,我希望通過這種方法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英國政府知道任何解決方式對于中國而言都是令人厭惡的,或在某種程度上是傷害,不過這種安排保證是暫時的,只是三個月,僅在雨季限制滇緬公路的對華運輸。我已經(jīng)很直接地向大使說明了英國政府面臨的困難,我毫不懷疑總司令會明白這一切。如果這種安排可行,英國政府將利用這段時間爭取一個能被蔣介石將軍接受的安排……[22]
關(guān)閉滇緬路是否是英國綏靖政策的又一重要體現(xiàn)呢?在筆者看來,不是。首先,從長時段來看,英國在放棄英日同盟后,對于日本并不是一味妥協(xié),它在亞洲采取的是“棄日親美”,而且英國從未將日本當做是同等的敵手。其次,就關(guān)閉滇緬公路這件事情來看,英國在歐洲與德意同時交戰(zhàn),本土受困,在遠東又得不到美國的明確表示,而日本在英國最為困難的時刻,提出苛刻條件,對英國進行武力訛詐,英國必須作出妥協(xié)。后來的歷史事實證明,英國一旦得到美國的明確支持,就開放了該公路,即使日方得到印度支那的機場,可以用武力封閉滇緬公路時,英國為了得到美國人的認可,再也沒有妥協(xié)避戰(zhàn)。再次,關(guān)閉滇緬公路協(xié)定和慕尼黑協(xié)定有著本質(zhì)上的不同。英方關(guān)閉的是在緬甸境內(nèi)的路段,不能稱為直接“出賣”第三國的利益。當中方知道無法改變時,提出汽油是急需物資,要求英方做些安排以保證部分醫(yī)療單位的運作[23],在《封閉滇緬公路協(xié)定之秘密備忘錄》中,英國提出了“運輸車輛用油、仰光與重慶的航空郵件服務用油”的條款,就是英方的變通之法。
國民黨政府在外交照會中認為,關(guān)閉滇緬公路是“英國政府精心計劃的方式,實際上以中國為代價幫助侵略者”,在當時難免摻有外交斗爭的色彩。待塵埃落定后重新審視這段歷史,明了現(xiàn)實情況和本國利益才是英國外交的本質(zhì),方案的出臺和決策不是簡單的立場問題,而是眾多實際的細節(jié)的互動決定了這一過程。
[1]Sir Llewellyn Woodward.British Foreign Policy in the Second World War,Vol.II[M].London: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1971:87.
[2]CHAR 20/8/171,Letter from William Temple,Archbishop of York to WSC,13/07/1940[Z/OL].[2012-12-10].Churchill Archives Centre,Cambridge:Churchill Archive.http://www.churchillarchive.com/explore/page?id=CHAR+20%2F8%2F171.
[3]FO 436/8 F3544/43/10,Viscount Halifax to Sir R.Craigie(No.634),02/07/1940[Z]//Anthony Best,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Ⅲ,Series E,Vol.2.Frederick,Md:UPA,1997.
[4]Viscount Halifax to Sir R.Craigie(No.635),02/07/1940[Z]//BDFA.
[5]Viscount Halifax to the Marquess of Lothian(No.1348),02/07/1940[Z]//BDFA:17.
[6]Sir R.Craigie to Viscount Halifax(No.1149),04/07/1940[Z]//BDFA:17-18.
[7]Sir R.Craigie to Viscount Halifax(No.1154),05/07/1940[Z]//BDFA:19.
[8]Sir R.Craigie to Viscount Halifax(No.1163),05/07/1940[Z]//BDFA.
[9]秦孝儀.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zhàn)時期(第三編):戰(zhàn)時外交(二)[M].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1:114.
[10]FO 436/8 F3544/43/10,Viscount Halifax to Sir R.Craigie(No.657),05/07/1940[Z]//BDFA:21-22.
[11]Sir R.Craigie to Viscount Halifax(No.1183),08/07/1940[Z]//BDFA:23.
[12]Sir R.Craigie to Viscount Halifax(No.1186),08/07/1940[Z]//BDFA:23-24.
[13]Sir R.Craigie to Viscount Halifax(No.1187),08/07/1940[Z]//BDFA:24.
[14]Sir R.Craigie to Viscount Halifax(No.1196),09/07/1940[Z]//BDFA.
[15]Sir R.Craigie to Viscount Halifax(No.1203),10/07/1940[Z].//BDFA:26.
[16]Viscount Halifax to Sir R.Craigie(No.671),11/07/1940[Z]//BDFA:26-27.
[17]Sir R.Craigie to Viscount Halifax(No.1213),11/07/1940[Z]//BDFA:28-29.
[18]Sir R.Craigie to Viscount Halifax(No.1222),12/07/1940[Z]//BDFA:30.
[19]Viscount Halifax to Sir R.Craigie(No.697),14/07/1940[Z]//BDFA.
[20]Viscount Halifax to His Majesty’s Representatives at Washington(No.1576)and Moscow(No.285),18/07/1940[Z]//BDFA:50-51.
[21]Viscount Halifax to Sir A.Clark Kerr(No.313),18/07/1940[Z]//BDFA:52.
[22]Viscount Halifax to Sir A.Clark Kerr(No.303),12/07/1940[Z].//BDFA:32.
[23]Viscount Halifax to Sir A.Clark Kerr(No.308),17/07/1940[Z]//BDFA:48.
責任編輯:王 珊
K107
A
1002-0519(2013)05-0112-06
2013-08-30
楊東(1980-),男,吉林延吉人,首都師范大學世界史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國際關(guān)系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