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波 牛秀艷 尤 艷
吉林省遼源市婦嬰醫(yī)院護理部,吉林 遼源 136200
靜脈穿刺是護理工作的基本操作之一,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小兒頭皮靜脈穿刺在靜脈穿刺操作中難度較大,熟練的穿刺不僅可以減少痛苦,而且能提高患兒的搶救成功率。下面探討一下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成功的技巧。
1.1 穿刺前做好準備工作,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取得家長的配合,讓患兒平臥,囑咐家長摁住患兒膝關節(jié),另一家長雙手繃緊患兒的頭皮,雙臂輕壓、夾住患兒的雙肩使其相對固定,不讓其身體扭動。
1.2 皮膚準備,因毛發(fā)影響膠布的粘貼,導致固定失敗,應剃除進針部位周圍約3cm處皮膚的毛發(fā),避開受損、感染、囟門和骨隆突處皮膚[1]。
2.1 小兒頭皮靜脈特點,小兒頭皮靜脈豐富淺顯易見,血管呈網狀分布,血液可通過側支回流,故順行和逆行進針均不影響回流。額正中靜脈粗、直、不滑動、痛感差、易固定,一般為首選;但易外滲,逆行進針可克服外滲缺點。額淺靜脈及顳淺靜脈淺、直,暴露明顯、不滑動,因血管較細,穿刺技術難度大;耳后靜脈稍粗,但皮下脂肪厚,不易掌握進針深淺度,且不好護理;顱骨縫間靜脈較粗、直,但易滑動,不易掌握深淺度。也可選眶上靜脈,但如進針位置不佳,易造成輸液不暢。
2.2 選擇合適的頭皮靜脈,盡量避開骨隆突處,選靜脈多采用一看二摸的方法,看就是仔細觀察血管是否明顯,要選擇血管走行較直的靜脈。靜脈呈蘭色,用手摸時無波動感,而動脈則相反,顏色與皮膚一樣,且有波動感。在臨床上難以區(qū)分的為額正中,淺小動脈很難摸到波動,且動靜脈顏色也很難區(qū)分,它常與靜脈伴行。但仔細比較它還是較靜脈顏色淡一些,且深淺深一些,而選擇合適的血管是靜脈穿刺成功的前提。護士要輕、穩(wěn)、慢、準,選擇自己認為有把握的血管。當患兒哭鬧時,因靜脈回流壓力上升,頭皮靜脈血管會有1次短暫充盈過程,這時應巧妙地抓住時機,順利完成穿刺。
3.1 執(zhí)針手法,傳統的手法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執(zhí)針柄上、下面,此手法的缺點:手掌心朝上,手的靈活性欠佳,不好掌握進針的力度和速度,有時影響視線?,F在95%以上的都采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執(zhí)針柄的前、后面。此執(zhí)針手法的優(yōu)點:執(zhí)針穩(wěn),手比較靈活。
3.2 穿刺要領,常規(guī)消毒皮膚,小兒頭皮靜脈宜采用直刺法,針尖斜面朝上通過皮膚直接刺入靜脈。進針角度以前額正中靜脈、額淺靜脈、顳淺靜脈為5°~15°,頭頂靜脈、顱骨縫間靜脈、耳后靜脈、眶上靜脈為15°~30°。小兒頭顱沿額縫、冠縫、矢狀縫、人字縫均有靜脈走行,穿刺時摸清骨縫,進針角度30°~60°。對不太清晰或者不清晰的血管,用指尖順靜脈走向探摸,體會血管走向、深淺、粗細、滑動度,然后穿刺。要領是針頭斜面進入皮下后,向前向下由淺到深緩緩進針刺入,見回血,即可固定。掌握穿刺過程中的力度和速度得當,進入皮膚時用力稍大、速度要快,切忌針尖斜面在表皮與真皮之間停留,引起疼痛劇烈及進針不暢,進入皮下后放平針頭,針頭與血管平行,用力輕穩(wěn)、速度宜慢 (否則易穿破血管),直刺入血管,見回血后,根據血管的曲直走向再平行血管送針少許。對于脫水的小兒,血容量不足,頭皮血管凹陷回血差,有的根本不回血,這時就憑針感,針進入粗一些的靜脈是落空感,而針進入細的靜脈是光滑感,這時用手輕捏頭皮針導管即可見回血,如無回血可放開輸液器調節(jié)開關局部無腫脹,滴液順利即可固定。
3.3 穿刺后的補救方法,穿刺后無回血,外撤針頭時見回血,則說明穿透血管,即扎穿血管后,針頭外撤有回血后,不應停止,再將針頭平行進針少許,使針頭超過扎穿部位,可避免滲漏。
3.4 傳統的穿刺方向是向心方向穿刺[2]。因為小兒頭皮血管是呈網狀分布,向左向右都能流通,所以在穿刺方向上向哪個方向穿都能順利滴藥,對已經穿刺過的血管,可在穿刺點前方進針,如果這條血管的后方或側方有分叉血管且彈性好,可調轉針頭方向穿刺,液體不經過已穿刺針眼,不容易滲漏。
4.1 穿刺成功見回血,及時固定針頭是非常重要的,穿刺成功后穩(wěn)妥貼好第一根膠布是關鍵,穿刺成功后用左手食指固定針柄于小兒頭皮上,左手拇指置 (墊)于接近針柄的塑料管的下方,可隨意調整針體與皮膚成一適宜的角度,保持針體與血管平行,防止針尖翹起。右手打開輸液器開關,觀察輸液通暢后,用第一塊膠布將針柄粘貼牢固,如針柄懸空可在針柄下墊一個干棉簽頭部,用第二根帶有棉紗的輸液貼寬膠布貼在針體并遮針眼。用第三根膠布從靠近針柄的頭皮針塑料管下面穿過并向上、向前交叉固定。把頭皮針的塑料管向上自然彎曲成一小圓形后用第四根膠布固定。第五根膠布將頭皮針塑料管的末端固定于左或右耳廓上或者固定于沒有頭發(fā)的頭皮上。
4.2 如遇到有患兒因哭鬧或應用退熱藥物引起頭部多汗而影響膠布固定時,可用頭圍固定法固定于穿刺點所粘膠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膠布脫落。
5.1 護士因其工作對象工作環(huán)境、社會地位、壓力等因素造成的心理緊張、工作壓力比一般職業(yè)更為突出。在小兒靜脈穿刺中一次成功很重要,所以要求護士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增強信心,更重要的是使病人家屬對護士產生信任感,達到配合的目的。
5.2 針對患兒哭鬧躁動,家長從護士到患兒的血管及穿刺針都要自己指定,有些家屬用語言來表示護士必須一次穿刺成功,不成功則責怪護士,甚至大吵大鬧引起投訴。穿刺中護士要保持沉著、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保持一種樂觀的積極的向上的一種情緒,熱愛本職工作,排除不利因素的影響,必要時可請家長避開。
明亮的自然光線是最理想的光線,靜脈顯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勞,光線不好時,可選用2根30W日光燈,燈管放在操作者前上方,據穿刺靜脈45~50cm的距離為宜,以便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大大解除了患兒的痛苦,也為護士的工作提供了方便,最多的能留置五天,統計一個患兒住院十天只需扎兩針,減少了反復的頭皮穿刺,家長滿意。我們做了細菌學的研究,留置七天內都是安全的。如發(fā)生靜脈紅、腫、硬,拔針用硫酸鎂濕敷一天即可好轉。長期靜脈輸液的患兒應用靜脈留置針,減少反復穿刺對血管的破壞,減輕痛苦。
綜上所述,針對患者具體情況,應用以上不同方法,并有機的結合應用,可有效地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患者需求的不斷提高,輸液方法已發(fā)展為多途徑、快速度、長留置的趨勢,穿刺方法盡量做到無痛、微痛,避免對血管機械性、化學性損傷,使輸液技術向快捷性、準確性、安全性方向發(fā)展。護士熟練的穿刺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質及與患兒及家屬的有效溝通、信任和積極配合,是提高小兒頭皮靜脈一次穿刺成功率的三大因素。作為一名兒科護士,必須從這三個方面去總結經驗,練就過硬的本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小兒頭皮靜脈一次穿刺成功率。
[1]麻淑君,孔祥穎,林萍.小兒靜脈輸液針頭不同固定方法200例臨床觀察[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07,30(3):3.
[2]郭紅霞,師顏紅.小兒靜脈輸液重新穿刺的原因分析與護理[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6,27(19):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