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蘇曉王利華王梓媛
1.銀川市婦幼保健院外科,寧夏銀川750001;2.銀川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婦產科,寧夏銀川750001
環(huán)乳暈一期縫合切口在乳腺膿腫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探討
姜蘇曉1王利華1王梓媛2
1.銀川市婦幼保健院外科,寧夏銀川750001;2.銀川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婦產科,寧夏銀川750001
目的:探討經乳暈一期縫合切口在哺乳期乳腺膿腫手術治療中的應用。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1例哺乳期乳腺膿腫患者的臨床資料,均行經乳暈弧形切口,并一期縫合,術后留置負壓引流管。結果:其中59例一期治愈,2例復發(fā),病程平均縮短至1周,病程中換藥減少至1~2次,無痛苦,隨訪半年,無乳房變形,瘢痕不易察覺。結論:采用經乳暈一期縫合切口的方法在乳腺膿腫治療中具有創(chuàng)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等特點,手術效果可靠。
乳腺膿腫;乳暈切口;一期縫合;應用價值
乳腺膿腫是哺乳期婦女常見疾病,治療原則為切開減壓,充分引流[1],傳統(tǒng)治療多采用乳房放射狀切口,術后開放引流傷口,因此存在換藥痛苦、病程長,愈合后瘢痕明顯、易變形等缺點。很難為現(xiàn)代女性接受。我科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乳腺膿腫患者61例手術中,均采用乳暈弧形切口[2],并一期縫合的方法,從治療效果看,克服了傳統(tǒng)手術方法的缺點,取得良好療效[3]?,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61例均為哺乳期女性,年齡21~42歲。產后7天~5個月。均有乳腺局部紅、腫、熱、痛表現(xiàn),結合B超,診斷為乳腺膿腫。根據(jù)B超分類,單房膿腫43例,多房膿腫18例。最大膿腫直徑13cm,最小3cm。膿腫中心點到乳暈邊緣距離為0~5cm。需要明確的是,所有病例術后均行回乳治療,常規(guī)行細菌培養(yǎng)+藥敏試驗。選擇一種一代或二代頭孢菌素靜滴抗感染治療4~7天。
1.2 手術方法所有患者均術前用B超定位,明確膿腫數(shù)量、大小、位置及層次、分隔情況。A組患者膿腫直徑小于10cm,手術采用全身麻醉,均經乳暈弧形切口,切口長度不超過乳暈周徑的1/3,切開皮膚后盡可能采用直捷通路分離入膿腔,用一手指將存在的膿腔分隔充分的剝離,使膿腔成為一體,使用大量生理鹽水(1000ml以上)反復沖洗膿腔,完全去除壞死組織及膿液。并用碘伏溶液浸泡5min,自切口置入一根多側孔的硅膠引流管,直徑約6mm,末端置于膿腔最底部,可吸收線間斷縫合切口,良好固定引流管,可再次通過引流管沖洗膿腔,檢查引流通暢后,接持續(xù)負壓吸引,查無漏氣,再外敷無菌輔料,略加壓包扎胸廓及乳腺。當日即回乳治療,術后無需換藥,術后一日可見乳汁及少量膿液排出,保持管路通暢即可,一般2至3天無明顯引流液即拔除引流管。B組患者乳腺膿腫體積較大,直徑超過10cm以上,麻醉及手術過程同上,但為避免復發(fā),術中將單腔引流管改為雙套管負壓引流,方便術后作對流沖洗,余治療同前。
術后59例患者均一期治愈。2例患者于術后3天因引流不暢,體溫不降,拆線開放傷口引流后2周治愈。A組拔管時間平均3(2~4)天,B組平均5(4~6)天,兩組均于術后7天傷口拆線,宣告治愈。病程均無明顯疼痛,需使用止痛藥患者4例,術后隨訪3月均未發(fā)生乳漏及復發(fā)。乳暈處瘢痕不易察覺,無乳房及乳頭乳暈變形。
對于哺乳期乳腺膿腫,傳統(tǒng)外科治療方法采用放射狀切口引流,不作一期縫合,目的在于保證充分引流膿液,但因切口不符生物學力線,往往術后遺留明顯瘢痕,且組織損傷大,愈合過程長(平均2~3周),期間多次傷口換藥,患者痛苦異常,生活質量差。近年通過臨床反復觀察實踐,發(fā)現(xiàn)只要術中充分引流膿腔,清除壞死組織,即便一期縫合切口,置引流管的方法同樣能起到充分減壓引流作用[4],該法優(yōu)勢明顯:創(chuàng)傷小,痛苦輕,病程縮短一半以上,降低了醫(yī)療費用,術后乳房及乳頭不易變形,乳暈弧形切口瘢痕隨訪半年幾乎難以察覺[5]。對患者心理影響極小。均符合微創(chuàng)手術概念。同時該方法為醫(yī)護工作者減輕了換藥的工作量,技術簡便、效果好,復發(fā)率低[6],易在基層醫(yī)療單位推廣。
[1]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七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05-306.
[2]Liu XF,Zhang JX,Zhou Q,et al.A clinical study on the resection of breast fibroadenoma using two types of incision[J].Scand JSurg,2011,100(3):147-152.
[3]汪潔,高雅軍,高海鳳,等.膿腔置管沖洗與切開引流治療乳腺膿腫的比較[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7,7(4):354.
[4]呂小星,陳紹宗,李學擁,等.封閉負壓引流技術對創(chuàng)周組織水腫及血管通透性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3,7(8):1244-1245.
[5]潘紅英.乳暈切口行乳腺手術683例報告[J].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0,2(1):49-51.
[6]祝玉祥,章佳新,邵穩(wěn)喜,等.經乳暈切口負壓引流治療乳腺膿腫[J].中國美容醫(yī)學雜志,2011,20(1):11-12.
R655.8
A
1007-8517(2013)22-0062-01
2013.09.21)
姜蘇曉,山東人,主治醫(yī)師,本科學歷,從事普外科及整形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