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蓉蓉章 薇
(1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7;2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7)
曲池穴的臨床應用和實驗研究進展
盛蓉蓉1章 薇2
(1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7;2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7)
曲池穴是手陽明大腸經(jīng)的合土穴,合穴是經(jīng)氣會合于臟腑的部位,用于治療六腑病癥,有調理腸腑,固衛(wèi)解表之功。刺激其對人體的很多疾病有較好的緩解作用。本文對曲池穴的臨床應用與實驗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曲池;臨床應用;實驗研究
1.1 在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的應用
陸永輝,唐旭東運用《靈樞》針刺深度法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肝郁脾虛型患者均取章門、中脘、天樞、關元、期門、曲池、合谷、陰陵泉、足三里、太沖穴,針刺深度1~6分,行平補平瀉手法,觀察兩個療程的療效,結果第二個療程的療效遠優(yōu)于第一療程的療效[1]。許凱用點揉合谷,內(nèi)關、曲池、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穴位治療嬰幼兒腹瀉,總有效率為97.5%[2]。
1.2 在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中的應用
臨床研究顯示,針刺曲池穴治療高血壓病不僅操作簡便、安全有效、不良反應少,而且起效快,作用持久,明顯改善臨床癥狀的特點。張紅星等將針刺曲池穴與舌下含服心痛定對高血壓患者的即刻降壓效果進行比較研究。結果顯示針刺曲池穴即時降壓效果顯著,針刺后3min血壓開始下降,與針刺前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針刺曲池穴降壓起效時間明顯早于舌下含服心痛定者[3]。
1.3 在皮膚科疾病中的應用
大量的臨床及實驗研究證明,針灸對治療過敏性皮膚病確有獨特的療效,如對接觸性皮炎、蕁麻疹、日光性皮炎、疥瘡、過敏性紫癜等病均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同樣治療慢性蕁麻疹廖氏則用三棱針快速點刺曲池穴,然后用擠捏法使點刺的針孔出血約1mL,與西藥組口服鹽酸左西替利嗪片做對比,結果針刺組療效遠優(yōu)于西藥組,說明曲池作為基本穴治療慢性蕁麻疹不僅操作方便,費用低廉,而且沒有西藥所帶來的不良反應,在臨床上值得推廣[4]。
1.4 在免疫系統(tǒng)疾病中的應用
曲池穴在免疫系統(tǒng)中應用得最多的是自血療法,自血療法是將患者自身的靜脈血抽出再注入其自體穴位或肌肉組織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大量臨床證明用自己的血打入曲池穴可以刺激機體自身免疫系統(tǒng),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促使免疫應答,促進細胞吞噬作用及抗體的產(chǎn)生,以抵御外來過敏原的干擾,加速疾病治愈??讋倮扔?0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自體靜脈血3~4mL,與乙肝疫苗混合后分別注射曲池、足三里穴,每星期1次,配合苦參素膠囊口服,治療組持續(xù)應答為47.5%,對照組為35.0%[5]。
1.5 在骨傷科疾病中的應用
根據(jù)上病下治、左病右治的繆刺理論,肘關節(jié)是膝關節(jié)的對應點[6],曲池穴是膝關節(jié)的對應穴。任碩用溫針灸對側曲池穴治療膝骨關節(jié)病總有效率為90.9%[7]。也有經(jīng)驗指出針刺患肢對側的臂中、曲池穴,在行針的同時,囑患者活動膝關節(jié),可以療膝關節(jié)痛[8]。同樣李必保,向詩余采用針刺曲池為主穴配合電針,波形為疏密波,曲池穴重刺激來治療膝骨關節(jié)炎,以上三者都能夠減輕疼痛,緩解癥狀,阻止和延緩疾病的發(fā)展[9]。而馬言清針刺曲池穴配合TDP照射治療網(wǎng)球肘,即肱骨外上髁炎,總有效率有80%。說明曲池治療本病,可疏風定痛,消腫散結,疏通經(jīng)絡,調節(jié)全身氣血,促進局部氣血旺盛,從而達到扶正祛邪、病除體安的目的[10]。
2.1 對胃腸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
現(xiàn)代研究表明:曲池穴對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等均有明顯的調整作用,艾灸該穴可使胃蠕動遲緩,針刺該穴又可調節(jié)腸道蠕動,空、回腸蠕動者可即時性增強,強者可以即時性減弱,針刺闌尾炎患者的曲池等穴,無論在X線下觀察還是在手術下觀察,均可以看見闌尾的蠕動明顯增強,緊張度增加,或闌尾弧度變動,移位,呈卷曲擺動,或見分節(jié)氣泡移動加快,內(nèi)容物排除,闌尾血管收縮。說明電針“曲池”穴可以引起臟腑效應,大腸蠕動功能增強,從而解釋曲池穴能夠治療便秘等胃腸疾病。
2.2 對心腦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
近幾年,許多學者通過實驗研究針刺曲池穴有明顯的降壓效應,錢春艷[11]等為了觀察電針曲池穴對兩腎一夾高血壓大鼠血管組織局部及循環(huán)Ang含量的影響,以及探討電針曲池穴降壓的可能機制,他將40只SD大鼠分為正常組,模型組以及電針組,電針組取雙側曲池穴用疏密波每天刺激20min,治療8周后測量各組所有大鼠的尾動脈收縮壓以及檢測Ang含量,結果正常組、模型組大鼠血壓無明顯變化,電針組血壓明顯下降,模型組主動脈及血漿Ang的含量均明顯高于正常組,電針組主動脈及血漿Ang的含量均明顯低于模型組,這個實驗進一步證實了曲池穴是降壓的有效穴位[12]。
2.3 對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
針刺對機體免疫功能的調節(jié)作用已得到廣泛證實,尤其是曲池穴,為機體的強壯要穴,其作用更加明顯。秦曉勇等將小鼠隨機分為對照組和針刺組,針刺組每日針刺曲池穴,對照組不予針刺[13]。11d后采用補體致敏酵母菌血凝法,并分別測定各組小鼠的脾臟系數(shù),檢測針刺曲池穴對小鼠紅細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響,結果在血凝滴度1∶16時,針刺組小鼠與對照組小鼠相比,血凝陽性率有顯著性差異(P<0.01),脾臟系數(shù)針刺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說明針刺曲池穴對小鼠的紅細胞免疫粘附功能有增強作用,而紅細胞免疫功能增強,有利于機體的免疫清除,也就解釋了曲池穴能夠治療某些免疫功能低下性的疾病。
2.4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術用于曲池穴的研究
在人腦功能的研究中,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術越來越受到學者們的關注與應用,而探討針灸針刺穴位對疾病的特異性研究更加顯示出了這一技術手段的獨特優(yōu)勢,提供了一定的可視性依據(jù)。閆立平,孫忠人等利用FMRI-Bold技術,獲取電針曲池穴時腦功能圖像,結果電針右側曲池穴引起同側的初級軀體運動區(qū),輔助運動區(qū),雙側的初級軀體感覺區(qū)(SI)和次級軀體感覺區(qū)(SII)[14]。另外,雙側頂上小葉(SPL)、頂下小葉(IPL)、對側扣帶回(CG)、雙側的楔前葉(Pcu)、雙側顳中回(MTG)和顳上回(STG)、黑質底部(SN:B)、中腦導水管(Aq)、海馬(HG)下丘腦(Hy-Vm)、尾核有明顯激活。從而揭示了曲池穴具有治療半身下遂、慢性疼痛疾病、糖尿病、精神疾病、婦科疾病、胃腸道疾病、惡心、嘔吐等病癥的中樞功能機制,為臨床選用曲池穴治療各種慢性疼痛疾病、胃腸道疾病、糖尿病提供理論基礎。說明曲池穴對于視覺疾病可能會有積極作用[15]。
《難經(jīng)·六十八難》曰“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jié)痛,經(jīng)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合穴可以治療臟腑氣機上逆及下泄的病癥,具有調整內(nèi)臟的功能可見五輸之合穴也可以治療由臟腑不和而出現(xiàn)的脹滿、逆氣、結滯、泄瀉等病癥。關于曲池穴與胃腸的關系,古籍及近10年的文獻報道中運用曲池穴主要治療高血壓,皮膚病疾患,很少用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而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jīng)之合穴,理應能與大腸存在相對特異性的聯(lián)系,應該對于胃腸道消化系統(tǒng)中很多疾病能夠起到很好的療效,但在文獻報道得比較少,而曲池穴位治療胃腸道疾病的理論機制也尚不清楚,有待我們進一步去探索。
[1] 陸永輝,唐旭東.《靈樞》針刺深度法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J].中國針灸,2011,31(11):975-977.
[2] 許凱.點穴配合捏脊治療嬰幼兒腹瀉80例[J].陜西中醫(yī),2001,22 (7):418-419.
[3] 張紅星,張?zhí)品?劉悅平.針刺曲池與藥物即時降壓的對比觀察[J].中國針灸,2001,21(11):645.
[4] 廖小七,肖鵬.曲池穴放血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1):119.
[5] 楊巧菊.自體血穴位注射治療痤瘡36 例[J].中國民間療法,2008, 16(7):11.
[6] 孔勝利,李志剛,孫立新.穴位注射聯(lián)合苦參素綜合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31):7586-7587.
[7] 孫鳳媛.自血與大劑量乙肝疫苗穴位注射聯(lián)合苦參素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療效觀察與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4(25):77.
[8] 任碩.溫針灸對側曲池穴為主治療膝骨關節(jié)炎22例臨床觀察[J].針灸經(jīng)絡,2010(1):33-34.
[9] 李必保,向詩余.針灸治療膝骨關節(jié)炎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7,29(7):54-55.
[10] 馬言清,余天祥.針刺曲池穴治療肱骨外上髁炎[J].中國民間療法,2011,19(11):15.
[11] 錢春艷,陳邦國,魏丹,等.電針曲池穴對高血壓模型大鼠血壓及血管緊張素的影響[J].湖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8,10(3):5-7.
[12] 王志波,肖紅玲,肖麗梅,等.針刺豐隆、曲池及三陰交對高脂血癥小鼠血脂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2011,33(12):1860-1862.
[13] 秦曉勇,詹曦菁,韓景田,等.針刺曲池穴對小鼠紅細胞免疫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0,9(4):283-284.
[14] 閆立人,孫忠人,謝兵,等.電針曲池穴腦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表現(xiàn)[J].針灸臨床雜志,2005,21(3):61-63.
[15] 胡依平,劉鷹.艾灸曲池穴對心氣虛患者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的影響[J].河北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5,4(5):101-102.
R245.2
A
1671-8194(2013)20-0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