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紅
(吉林省遼源市中心醫(yī)院,吉林 遼源 136200)
老年腦血栓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
王艷紅
(吉林省遼源市中心醫(yī)院,吉林 遼源 136200)
目的 觀察 老年腦血栓形成患者的心理變化,找出應對辦法。方法 針對我科280例60歲以上老年患者臨床觀察分析生理和心理變化,實施個性化心里護理。結果 患者的負性心理好轉,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增加。結論 加強針對老年腦血栓形成患者的心理護理,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以利老年腦血栓患者早日康復。
老年;腦血栓;心理護理
腦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常見的原因腦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中老年患者較多,臨床發(fā)現(xiàn)患者普遍存在一些兒不良的負性心理,如社會心理應激、精神緊張、吸煙飲酒過量、勞累、不合理飲食或情緒波動而誘發(fā)。經(jīng)臨床觀察,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問題表現(xiàn)為:孤獨、焦慮、懷疑、悲觀和絕望5種類型[1]。特別是一些兒生活不能自理的腦血栓形成患者,剛起病時從心理上很難以接受這一現(xiàn)實,我們科根據(jù)患者的不同特點,臨床認真細致觀察,有的放矢地進行個性化心理護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先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280例60歲以上老年患者,年齡60~81歲,平均64.5歲,男205例,女75例,經(jīng)治療護理后268例患者病情好轉,心理上能夠接受病情,積極配合治療護理,8例未見好轉,因合并其他疾病,病情惡化4例死亡。
腦血栓形成臨床多見于50~60歲以上的有動脈硬化的老人,大多數(shù)在睡眠和安靜等血流緩慢、血壓降低時發(fā)生,呈突然起病不能說話,常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肢體活動障礙,常于一側上肢開始,數(shù)小時或數(shù)日達到高峰,數(shù)小時或一兩天其他部分障礙發(fā)生累及不能隨意活動或失語。大多數(shù)意識清楚,老年患者起病后可有頭暈、頭痛、肢體麻木、短暫失語,多數(shù)不伴嘔吐等癥狀,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語言、運動、感覺、心理和情感障礙等,患者表現(xiàn)為煩躁、多慮,孤獨、悲觀、恐懼、沉默不語,特別是老年患者極易產(chǎn)生自卑、焦慮、抑郁和悲觀厭世的消極心理情緒,對突發(fā)的疾病不能正確對待,諸多的不良負性心理因素可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護理以及病情康復轉歸。
3.1 入院宣教
護士應主動熱情迎接新入院老年患者,攙扶到床邊,耐心地介紹住院環(huán)境,通知醫(yī)生,盡快為患者診治,安撫患者情緒,消除焦慮、恐懼心理。了解老年患者個性、愛好、飲食起居和習慣,耐心向患者講解有關疾病和康復的知識,觀察老年患者精神狀態(tài)、心理活動等表現(xiàn),主動關心傾聽他們述說自己的病情,使患者感到親情的溫暖,宣傳醫(yī)院以及醫(y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成功康復患者的配合實例,增加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賴,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護理,護士在禮貌、熱情、關心,友善的態(tài)度下對患者進行工作,能夠使患者獲得親切感、安全感和信任感。
3.2 提高臨床護理
加強臨床基礎護理是護理工作的核心,只有護士過硬的護理技術,才能得到患者和家屬的充分認可。比如有一次我科的一名小護士,上班時間不長,對于臨床護理宣教的方法掌握不太靈活,醫(yī)囑下甘露醇快速滴入,護士挺認真正規(guī),操作都按要求無菌一步一步進行,然后,站在患者旁邊把用藥的作用、藥理以及注意事項面無表情的背了一邊,患者和家屬沒弄懂,有一家屬問:“什么意思”,這名護士很不樂意的說“把手拿過來,扎針”,如果一針穿刺成功也就沒事了,可偏偏患者血管靜脈不好,連扎兩針沒有扎上,患者和家屬非常不滿,發(fā)生爭吵,告到護士長處時說:“你們護士不好好扎針,在床頭亂說背書”。所以,在對患者心里護理時我們首先要把基礎護理做好,練就過硬的技術,讓患者信任,在嚴密觀察患者意識、生命體征變化、肢體活動、語言能力時實施人性化、個性化宣教工作,在宣教中不能照本宣科,夸夸背書,把我們的知識活學活用,告知甘露醇快速30min內(nèi)滴入,注射部位不能亂動,防止外滲。應用血管擴張劑應緩慢滴注,保持床鋪保持平整、干燥,不能自主翻身患者,幫助患者翻身,及時排痰,ā除口腔分泌物,低氧者以2~4L/min吸氧,協(xié)助每1~2h翻身扣背一次,做好皮膚護理、口腔護理、會陰護理等。
3.3 心理護理
3.3.1 焦慮、悲觀心理
腦血栓多突然發(fā)病,病情在發(fā)展中易出現(xiàn)焦慮、悲觀、冷漠、情緒低落,老年腦血栓患者的特點不易接受現(xiàn)實,都有一種很強的心理壓力,患了腦血栓后其機體各種功能減退,表現(xiàn)為癱瘓、失語、智力障礙等,護理人員應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狀態(tài),主動向患者介紹病情,細心觀察患者的內(nèi)心活動,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要尊重老年患者的行為習慣,護理人員應言語溫和、誠懇、體貼、關心患者,失語的患者可用手勢與患者溝通,不要勉強患者馬上改變他們長期形成的習慣和嗜好,通過交流向患者介紹疾病康復的良性飲食、習慣、較好的身心狀態(tài)能夠促進疾病的康復與轉歸,不良的習慣對恢復帶來不利的影響,調動患者內(nèi)心的動力,鼓勵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增加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感,消除老年人焦慮、抑制的緊張心理。
3.3.2 孤獨、恐懼心理
護理人員和老年患者要多交談,耐心傾聽患者的心聲,了解患者在想什么,要多問候接觸關心,不能冷淡、嫌棄和故意的有意疏遠。老年患者害怕寂寞與孤獨,護理人員要以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和高度的責任感主動幫助患者解決困難。對待有些患者的家屬忽視老年腦血栓患者甚至有遺棄老人的不道德行為時,一定要想方設法的同情關心體貼患者,同時努力做好家屬的工作,盡量幫助患者擺脫孤獨的心理,用真摯的情感做好護理工作,解決患者的種種生活需要,我們科有一名護士在患者家屬都不太愿意管的情況下,堅持每天幫助一名89歲老人洗臉。洗腳,感動的老人逢人就說這名護士是她的親孫女。護士的關心、同情、善良使腦血栓老人患者的寂寞與孤獨感明顯減輕,最大的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增加他們對護理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3.3.3 語言、肢體障礙的心理
護理人員應主動向患者介紹病情,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動、治療情況,有些患者由于疾病影響失語或發(fā)音障礙,不能進行正常的語言交流,想說的話一半會兒說不出來,以至于情緒極度低落,又因肢體活動障礙,行動緩慢,生活難以自理,諸多不便導致患者心理壓力很大,有時對治療喪失信心。我們通過細心觀察,了解患者的面部表情、舉止行為,善于運用手勢、動作發(fā)揮語言交流,在進行心理護理時熱情周到,講究語言的藝術性、靈活性,通過來了解患者的內(nèi)心活動,調動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280例60歲以上老年腦血栓形成患者,經(jīng)治療護理后268例患者病情好轉,護士在護理過程中做好各項臨床基礎護理,有針對性地采取個性化心理指導,促進了病情的良性發(fā)展,使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增加,由原來的65%上升至90.2%,患者的負性心理好轉,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和早期康復訓練,心理上能夠接受病情,減少合并癥發(fā)生,8例患者病情變化未見好轉,4例因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病情惡化死亡?;颊咧斡屎筒『蟮纳尜|量提高,病死率降低。
加強針對老年腦血栓形成患者的個性化心理護理指導,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和早期康復訓練,激發(fā)患者治療意志,促進患者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護士在護理老年患者時,要提高自身素質,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自身修養(yǎng),尊重理解患者,要以晚輩尊重長輩的態(tài)度一視同仁誠懇相待,爭取做到不是親人,勝似親人,護士要富有同情心,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在做好臨床基礎護理的同時,靈活的運用良好的語言表情和行為去影響患者,采取個性化的心里護理,千方百計為他們排憂解難,鼓勵患者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心理護理是患者在治療和恢復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護理人員對老人通過采取心理疏導工作,取得了患者的充分信任,使護理工作良性發(fā)展,促進了老年腦血栓患者早日康復。
[1] 王福田.護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85:126-128.
R473.74
B
1671-8194(2013)24-03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