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泉
(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人民醫(yī)院,湖北 江陵 434100)
小兒糖尿病26例臨床分析
曾 泉
(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人民醫(yī)院,湖北 江陵 434100)
目的分析小兒糖尿病患患上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病因、治療手段及預后等。方法選取我院從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小兒糖尿病病患26例,使用胰島素、心理疏通、適量運動以及定量飲食等方法進行治療,在治療階段堅持在睡前及餐前餐后的2h檢測病患血糖,而后根據(jù)其在尿糖、血糖以及病情方面的變化對胰島素的劑量進行調整。結果經治療后,一天內血糖水平恢復正常2例,一周內血糖水平恢復正常5例,半月內全部病患血糖水平均恢復正常且消除酮癥酸中毒癥狀,1個月后26例病患均好轉出院。結論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患終生需要通過胰島素維持生活,在保證病患生長發(fā)育的基礎上應用合理的治療方法將病患的血糖控制在范圍內,預后結果理想。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粌和?;發(fā)病機制;預后
小兒糖尿病多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DDM)。其病癥主要表現(xiàn)為身體代謝情況因胰島素分泌量過少而發(fā)生紊亂,患上該病的病患若要維持生活需要大量外源性胰島素支持。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又被稱為青年發(fā)病型糖尿病,該病往往在病患30歲前發(fā)病,由于病患體內胰腺內用于產生胰島素的細胞遭到了徹底的破壞,使得病患胰腺不再具有生產胰島素的能力,當人體內的胰島素處于嚴重缺乏狀態(tài)時,其血糖就會不受控制的不斷升高,繼而導致糖尿病的發(fā)生,為使血糖得到控制,從發(fā)病起,病患終身都需應用胰島素進行治療[1]。該病誘因一般被認為與外界刺激或是遺傳基因有某種關系,使得病患身體免疫功能發(fā)生改變,進而對產生胰島素的細胞造成損害。選取我院從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小兒糖尿病病患26例,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26例,其中男性病患12例,女性病患14例,年齡為5~13歲,平均年齡8歲,全部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1DDM)病患,其中1例有家族遺傳史。臨床表現(xiàn):本組26例病患起病均較急,存在尿頻、尿多、飲水量多等現(xiàn)象,多數(shù)病患有夜尿過多現(xiàn)象,遺尿4例,日平均尿量為2500~5000mL左右,日飲水量為5500~6000mL左右;酮癥酸中毒12例,且都呈現(xiàn)不同水平的意識模糊;飲食正常3例,多食19例,食欲不振4例,26例病患體質量均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減輕。誘因:多為飲食不當,或是受到感染等因素導致。體檢檢查結果:26例尿糖呈陽性,(+++)15例,(++++)11例;尿素氮:輕微升高2例,糾正脫水酸中毒后恢復普通水平;尿酮體:陽性(+一++++)14例;尿蛋白(+一++)3例,26例病患空腹血糖在治療前為8.32~25毫摩爾每升,平均為18毫摩爾每升。
1.2 治療方法
由于一旦確認患上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患將終身需要依靠外源性胰島素維持生活,因而針對其治療也是終身性的,其中包括胰島素、心理疏通、適量運動以及定量飲食等。在強化治療期間,為更好的掌握病患情況,應在病患每次入睡前及餐前、餐后的2h進行一次血糖測量。根據(jù)血糖水平,初始時,以每日0.5~1.0U/kg進行計算,在餐前半小時使用胰島素泵進行微量注射,亦或行皮下注射;一段時間后,再就病患在尿糖、血糖以及病情方面的變化對劑量進行調整,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2]。針對本組酮癥酸中毒病患,首先需要對其進行液體補充,以消除其體內電解質紊亂和脫水癥狀,運用點滴將生理鹽水20mL/(kg·h)緩慢滴入,一般為2h左右,之后再根據(jù)其脫水狀況及血鈉濃度改為1/2張,通常情況下,病患可于24h內恢復意識,待病患能夠自行進食后可停止對其進行補液。利用胰島素使病患血糖降低,可以有效防止病患酸中毒,胰島素在首次使用時,劑量應為0.5至1.0U/kg,一半進行皮下注射,一半進行靜脈滴注,經過一段時間后,針對病患在尿糖、血糖以及病況方面的變化,每5h左右對病患進行皮下重復注射,劑量為0.25~0.5U/kg,直至病患可正常進食后再行常規(guī)糖尿病治療。通常情況下,當病患酸中毒時,只有在其pH<7.2時才對進行小劑量的堿性液補充,其余時候不予補充堿性液。當病患因補液而導致尿多時,應對其進行鉀補充。此外,由于兒童病患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期,因此不應對其攝入的熱卡量進行嚴格的控制,但在進食方面仍需定量進食。
本組26例,經治療后,一天內血糖水平恢復正常2例,一周內血糖水平恢復正常5例,半月內全部病患血糖水平均恢復正常且消除酮癥酸中毒癥狀,1個月后,所有病患病情均好轉出院。
小兒糖尿病病患發(fā)病誘因通常為飲食不當或是感染所引起的。據(jù)醫(yī)學家針對人類組織相容性抗原的研究證實,導致兒童患上糖尿病的因素大多與遺傳有關,而組織相容性抗原系統(tǒng)則在其中有著關鍵性影響,綜合病毒學、免疫學以及流行病學等方面的研究,得出具有組織相容性抗原系統(tǒng)的人群易出現(xiàn)自身性免疫反應及受到病毒的感染,繼而使其胰腺功能遭到破壞,導致糖尿病的發(fā)生。在糖尿病病患的血漿當中,存在著較多的胰升血糖素,遠高出正常人水平,而胰升血糖素可推進脂肪分解,降低糖原酵解,提高葡萄糖異生和肝糖原分解,直接導致胰升血糖素升高時,血糖也會隨之升高,并增強酮體生成,繼而引起病患酮癥酸中毒[3]。小兒糖尿病起病較急,且癥狀多表現(xiàn)為食量增多、飲水量增多、排尿量增多以及體質量降低等,并稱為三多一少。病患體質量降低的程度與病患尿糖水平以及代謝紊亂程度呈正比。此外,由于嬰幼兒病患年齡特點,使得其飲水量與排尿量的增多容易被忽視,直至引起酮癥酸中毒時才被發(fā)現(xiàn)。通常情況下,絕大多數(shù)小兒糖尿病病患都會呈現(xiàn)酮癥酸中毒反應,且病患年齡越小癥狀越會加重,表現(xiàn)為腹部疼痛、嗜睡、神智不清、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并伴有脫水情況,情況嚴重時將出現(xiàn)心律失常,呼吸深長等情況。在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治療上,臨床醫(yī)師不僅需要通過藥物對病患進行治療,還應制定全方位的糖尿病治療方案,對病患及其家長進行糖尿病知識的講解,疏通其心理壓力,同時還要督促病患進行適量的體育活動和在保證病患生長發(fā)育的前提下對病患飲食進行定量[4]。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醫(yī)療水平的提高,使得糖尿病的治療方法獲得了較大發(fā)展,不僅可有效的預防和延緩糖尿病并發(fā)癥,消除血糖癥狀,還可以使小兒糖尿病病患像普通兒童一樣正常成長,這些治療方法中包括高純度基因重組人胰島素制劑、胰島素微量泵、微量血糖儀、胰島素強化療法等?;诓』俭w內殘留的β細胞,使得胰島素治療法對于每個病患都有不同的效果,因此為了確保每個病患的療效,需要積極的監(jiān)測其尿糖與血糖的水平,而后針對水平的變化來為每個病患制定不同的藥物劑量。
綜合上述,只要保證病患生長發(fā)育的基礎上應用合理的治療方法將病患的血糖控制在范圍內,并使病患每日尿糖量少于5g,可取得較理想的預后結果,使病患正常成長。
[1] 高群.小兒糖尿病的治療與護理[J].吉林醫(yī)學,2010,31(1):71-89.
[2] 楊峰.小兒糖尿病29例臨床探討[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9,8(5): 127-130.
[3] 張宏興.β2-微球蛋白在糖尿病病患中的檢測意義研究[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2,3(1):53-76.
[4] 王霞.兒童1型糖尿病20例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 7(8):341.
R587.1
B
1671-8194(2013)15-01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