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維平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縣人民醫(yī)院,青海 同德 813200)
自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采用藏西醫(yī)結合治療43例早期肝硬化病人,效果較為滿意,總結如下。
1.1 一般情況:43例患者均為我院病人,按2000年北京全國傳染病會議修定的診斷標準診斷。其中男性35人,女8人;年齡最小29歲,最大78歲;既往曾確診為病毒肝炎者23人,占66%,酒精性肝硬化20人,占24%。
1.2 診斷依據(jù):所有病例均經(jīng)B超檢查證實有不同程度的肝回聲增強、腹水、肝大、脾大、門靜脈增寬,肝萎縮;有肝炎病史或HBV標志物陽性及有長期嗜酒史;癥狀見不同程度的乏力、腹脹、納差、尿少、發(fā)熱惡心;體征可見肢浮腫、肝掌、腹部移動性混音或見脾壁靜脈曲張,肝脾腫大等。
藏藥治療:運用藏醫(yī)《四部醫(yī)典》中最常用有效的治療肝臟疾病的藥:凌晨交替口服仁青常覺丸,早晨服七味鐵屑丸,中午服九味牛黃丸,晚服七味紅花丸。
西藥治療:加強支持療法,人血白蛋白10g~20g,1~2次/周;使用利尿劑雙氫克尿噻25~50mg,安體舒通20~80mg,1~2次/日,療效不顯者用速尿~40mg。
3.1 療效評定:顯效:經(jīng)B超證實腹水消退,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肝功能接近正常;好轉(zhuǎn):腹水消失或明顯減少,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肝功能接近正常;無效:未達到上述有效標準或病情惡化。
3.2 結果:43例中,顯效23例(占52.94%);好轉(zhuǎn)14例(32.35%);無效 例(占.70%)。顯效、好轉(zhuǎn)占.29%。
西醫(yī)認為肝硬化是由于肝細胞大量或不斷壞死及相繼出現(xiàn)的纖維組織異常增生形成的,是一種比較復雜而難治療疾病,藏醫(yī)學理論認為肝硬化是“龍”、“赤”、“培根”3種因素混合型疾病。在治療上也認為是一種較為復雜難治疾病,應根據(jù)藏醫(yī)病因病機辨證論治使“龍”“赤”培根”紊亂狀況恢復原有的平衡狀態(tài),來達到治愈的目的。上述藏藥均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膽退黃,促進消化,預防便秘或腹瀉,控制疼痛,調(diào)控免疫,改善微循環(huán)等功能,特別是對抑制肝纖維化有顯著效果,且采用西藥利尿劑及時糾正水電解質(zhì)、酸堿失衡,補充白蛋白、氨基酸的方法可加速腹水消退。因此運用藏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早期肝硬化能夠取長補短,治標與治本相結合,提高療效,且無任何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