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慧斌
PICC是經(jīng)外周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頭靜脈)穿刺插管,導管末端位于上腔靜脈中下1/3處的深靜脈置管技術。大理州人民醫(yī)院血液腫瘤科對2012年1月~2013年7月的23例患者開展了PICC置管術,并進行及時、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血液腫瘤科2012年1月~2013年7月留置PICC腫瘤患者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齡36~72歲,其中食道癌3例、胃癌4例、結腸癌4例、白血病2例,乳腺癌3例,肺癌5例,卵巢癌1例皮癌,均采用美國巴德公司的三向瓣膜、4Fr規(guī)格的導管置管,3M公司10 cm×10 cm透明敷貼固定。
1.2 方法
1.2.1 置管前健康教育 使患者消除顧慮,樂于接受、配合操作。告知患者PICC留置管的益處,目的和意義;發(fā)放PICC產(chǎn)品宣教圖片及觀看實物,讓患者親自了解留置管材質、產(chǎn)品質量;參觀病房,聽取患者的置后介紹,讓患者自己選擇是否留置。
1.2.2 置管中健康教育 向患者介紹操作過程及需要配合事項。告知患者在置管過程中盡量放松,進行深呼吸,分散注意力。護士可與患者交流其興趣話題,必要時播放舒緩音樂等分散注意力,降低疼痛。
1.2.3 置管后健康教育
1.2.3.1 術后患者的自行護理 置管成功后,告知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及應對措施。局部滲血:置管后24 h內穿刺肢體應避免大幅度活動和彎曲動作,發(fā)現(xiàn)異?,F(xiàn)象,需立即告知護士處理。局部肢體腫脹:置管24 h后,告知患者可以適當進行握拳運動、旋腕、中指輕壓穿刺點上端、肘關節(jié)伸屈等早期功能鍛煉持續(xù)4W[1]。機械性靜脈炎:通常發(fā)生于穿刺后2~30 d,多發(fā)在術后一周內,術后進行熱敷穿刺側手臂有預防作用,告知患者一旦發(fā)生機械性靜脈炎需要立即告知護士及時處理[2]。導管堵塞:當患者胸內壓驟然開放時,如劇烈咳嗽,血液返流入管腔內;參加劇烈的體育活動或用置管側手臂負重,大量血液返流入導管。因此要囑咐患者一旦發(fā)現(xiàn)導管及肝素帽內有血液返流,要立即告知護士及時沖管。
1.2.3.2 出院帶管健康教育 建立PICC維護患者檔案,護士針對不同患者進行維護知識指導,出院前由護士或責任護士執(zhí)行。進行有關PICC維護知識宣教,并了解患者及家屬對PICC維護知識掌握程度,囑每7天來醫(yī)院行PICC維護1次。建立離院患者檔案,為患者提供及時、便利、連續(xù)、全程的PICC維護延續(xù)服務和健康指導,并定時電話隨訪。PICC日常生活護理指導,通過多種形式,指導患者出院后只能力所能及的家務,該側手臂不能提重物、做活動度大的動作,防止管道脫出。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潔干燥,防止導管自由進出體內致導管破損;注意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液、發(fā)紅、疼痛、腫脹等。如有異常及時告知護士處理;洗澡或淋浴時注意保護好置管部位,淋浴時用保鮮膜在肘彎處繞2~3圈,上下邊緣用膠布貼緊,如不慎浸水應及時更換敷貼。避免游泳、盆浴和泡浴;建議患者出院后根據(jù)自身手臂粗細,裁剪一截女式長筒絲襪套住PICC置管處,用以固定導管。文獻報道用了彈力網(wǎng)狀繃帶加固保護PICC有很好的效果[3]。
23例腫瘤患者留置PICC期間及出院后進行健康教育后,提高了患者及家屬相關知識的掌握,降低了帶管出院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PICC置管對腫瘤化療患者來說,可減輕反復穿刺的痛苦,避免化療藥物對血管刺激,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為患者提供了一條安全有效的靜脈通路[4]。但置管穿刺成功后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幫助患者了解和掌握PICC的相關知識,能降低并發(fā)癥,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延長導管使用,此項技術值得大力推廣。
[1]鄒勤,杜曉紅,陳民宵,等.早期功能鍛煉預防PICC置管后肢體腫脹效果觀察.護理學雜志,2008,23(9):49.
[2]范愛飛,李九群,丁曉容,等.PICC門診帶管患者常見護理問題原因分析與處理.護理學雜志,2010,29(5):788.
[3]劉莉,彭敏,周曉,等.巧用彈力網(wǎng)狀繃帶加固保護PICC置管與靜脈留置針.護士進修雜志,2009,24(7):583.
[4]柏六華,蘇蘭菁.肺癌患者化療間歇期間月經(jīng)處周期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不同護理方式的效果比較.護理研究,2009,23(3c):5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