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高全喜
書評二
《公天下》
作者:吳稼祥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公天下》這本書,吳稼祥寫得很苦,很傷元氣,故而在書的題記中,他有這樣的感慨:“此書,朝成夕死可矣?!?/p>
《公天下》為我們描述的是中華共同體的四千年政治制度的機制功效及其升降浮沉。具有中國政治史的學科視野,貫穿其中的既是一部基于中國政治演變的制度史,又是一部具有政治學原理性質的理論性著作。最后還是一部貫穿著中西政治文明的比較學著作。不理解世界史,就不可能讀懂《公天下》。所以它又是一部比較史學的著作。
本書共提出兩個問題,一是中國是一個“超大規(guī)模國家”。這一點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突破性。本書從政治結構、王朝興衰兩個層面,剖析作為“超大規(guī)?!钡闹袊误w,可以說是獨此一家。吳稼祥檢索歷史,提煉出一些核心變量指標,并賦予吳氏專有的一些概念術語和原理構造,歸納出具有獨特概括性的中國政治結構演變、王朝興衰的規(guī)律。這些都是“超大規(guī)模國家”結構中所呈現出的中國問題之真章。二是明確得出了中國這樣一種超大規(guī)模國家的結構演變,最終已經走進了死胡同。也就是說,四千年的國家治理方式,終究破不了自己衰敗之難題。本書將中國四千年政治歷史作為一個整體的研究對象,用一個大網把中國四千年政治歷史全給覆蓋住了。這是吳稼祥的貢獻所在。
第一,吳氏剖析中國四千年政制,到明末即戛然而止,在我看來,沒有考察清朝歷史,尤其是晚清政制,是吳氏理論的一大短板。有了清朝三百年,才有可能建立起吳氏眼里未來的超大規(guī)模的多中心治理和雙主體主權的現代國家。
第二個短板,在我看來,他對于所謂的“多中心治理和雙主體法權”在理論層面的分析論述上,顯得較為膚淺和單薄。吳稼祥擅長的是使用鋒利的小刀,淋漓盡致地剖析中國政治。他的公天下的邏輯支撐,所謂的“多中心治理和雙主體主權”,僅僅提供了一層干癟的概念,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都顯示出明顯的理論知識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