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科,石繼仙
(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xié)作北京中心,北京 100190)
目前,國內僅有少量的文獻分析了有關鋰離子電池的專利技術,如基于鋰電池的中國專利文獻的發(fā)展趨勢分析[1],對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專利申請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的分析[2],對磷酸鐵鋰鋰離子電池的中國專利申請狀況的分析[3],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關鍵材料磷酸鐵鋰專利問題的分析[4]等。這些文獻研究的視角和側重點有限,缺乏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的分析。
為了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鋰離子電池在中國的專利狀況,本文作者通過全面檢索鋰離子電池在中國的專利申請,從總體狀況、申請趨勢、活躍度、法律狀態(tài)、研發(fā)團隊以及國家和地區(qū)分布等角度[5],分析了中國鋰離子電池專利信息的相關情況。
在中國專利文獻檢索系統(tǒng)(CPRS)中,采用國際專利分類號(IPC)“H01M 10/00(二次電池;及其制造)”以及關鍵詞“鋰”和“Li”等進行了檢索,共得到自1985年以來的有關鋰離子電池的中國專利文獻共計12 971篇,專利文獻包括發(fā)明專利和實用新型。
文中的數(shù)據(jù),截止到2012年11月26日。
為了從不同視角全面、深入地了解鋰離子電池在中國的專利技術狀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檢索得到的專利信息進行了分析。
將專利申請分為國內申請和國外申請兩個方面,并根據(jù)申請的類型,分為發(fā)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兩種類型,進行了相關分析。
圖1為鋰離子電池國內外申請的類型分布圖。
圖1 鋰離子電池國內外申請專利類型分布Fig.1 Patent type distribution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 application of Li-ion battery
從圖1可知,鋰離子電池在中國的專利申請中,國內的申請數(shù)量占多數(shù),達到9 310件,國外的申請數(shù)量僅為3 661件。國外的申請中,發(fā)明專利占絕大多數(shù),實用新型專利很少,僅為15件;國內的申請中,發(fā)明專利雖然也占據(jù)多數(shù),但實用新型專利達3 033件。實用新型專利的技術含量和水平一般低于發(fā)明專利,因此上述結果表明:國內在中國申請的鋰離子電池專利雖在數(shù)量上領先于國外,但質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為了了解鋰離子電池在中國的發(fā)展歷程,將國內外專利申請量隨申請年份作圖(見圖2),即可得到專利申請的發(fā)展趨勢。
圖2 鋰離子電池國內外專利申請趨勢Fig.2 Patent application trend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 application of Li-ion battery
從圖2可知,國外有關鋰離子電池的專利申請在1985-1999年處于緩慢起步期,申請量很少;在2000-2010年處于平穩(wěn)增長期,申請量持續(xù)而平穩(wěn)地上升;從2011年過后,申請量急劇下降,這與部分專利申請還未公開有關。國內鋰離子電池的專利申請,在1985-1999年一直為緩慢起步期,申請量很少;在2000-2007年為快速發(fā)展期,申請量呈直線增長;在2008-2011年為急劇增長期,申請量呈指數(shù)級增長;2012年的申請量急劇下降,與部分專利申請還未公開有關。
在2003年以前,國內鋰離子電池的申請量落后于國外,表明國內對鋰離子電池的研發(fā)起步較晚。從2005年開始,國內的申請量已超過國外,從2005年之后的申請量趨勢看,國內的增長速度遠高于國外。
為了了解國內外專利申請和技術研發(fā)的活躍程度,將2009-2010年的年平均申請量與1999-2008年的年平均申請量的比值定義為活躍度指數(shù),列于表1。
目前勝利油田已經(jīng)在多個水驅普通稠油區(qū)塊開展了水驅轉熱采的工作, 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為其他區(qū)塊的水驅轉熱采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作用。
表1 鋰離子電池國內外專利申請的活躍度Table 1 Patent application activity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 application of Li-ion battery
從表1可知,國內外總申請的活躍度指數(shù)為3.39,其中國內的活躍度指數(shù)為4.58,大于國外的活躍度指數(shù)1.80。
為了了解國內和國外專利申請的法律狀態(tài),圖3列出了國內外專利申請的法律狀態(tài)。
圖3 鋰離子電池國內外專利申請的法律狀態(tài)分布Fig.3 Law status distribu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patent application of Li-ion battery
從圖3可知,鋰離子電池的國內外專利申請,均為授權有效的數(shù)量最多,其次依次為公開待審、視撤、因費用終止和駁回,其他法律狀態(tài)的數(shù)量很少。
鑒于我國實用新型專利不進行實質審查,通過初審即可授權,專利權不穩(wěn)定,發(fā)明專利通過實質審查后方可獲得授權,將發(fā)明專利的法律狀態(tài)單獨統(tǒng)計,列于表2。
表2 鋰離子電池國內外發(fā)明專利申請的法律狀態(tài)Table 2 Law status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 invention application of Li-ion battery
從表2可知,國內發(fā)明專利的授權的比例(46.11%)略高于國外(44.66%),但視撤、駁回和因費用終止的比例也均分別略高于國外。
為了全面了解國內外研發(fā)鋰離子電池的團隊,將專利申請量按照國內外的不同研發(fā)團隊進行統(tǒng)計分析,見圖4。
圖4 鋰離子電池國內外專利申請的研發(fā)團隊分布Fig.4 Research&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distribution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 patent application of Li-ion battery
為了了解在中國申請鋰離子電池專利的國家分布狀況,將專利申請量按照專利申請的國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見圖5。
圖5 國外鋰離子電池專利申請的國家分布Fig.5 Country distribution for foreign patent application of Liion battery
從圖5可知,日本的專利申請量達2 113件,超過國外總申請量(3 661件)的50%;韓國、美國和德國的申請量分別為771件、441件和143件;法國、加拿大和英國的申請量分別為68件、27件和26件;其余國家的申請量均不足20件,其中申請量在5件以下的國家有15個。
為了全面了解國內鋰離子電池不同地區(qū)的研發(fā)現(xiàn)狀,將專利申請量按照省份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見表3。
表3 國內鋰離子電池專利申請的地區(qū)分布Table 3 Area distribution for domestic patent application of Li-ion battery
從表3可知,國內鋰離子電池專利申請的地區(qū)分布不均勻,其中廣東的申請量達2 916件;北京、天津、江蘇、上海和浙江的申請量也較多,為600~900件;湖南、福建、山東、安徽、湖北和河南的申請量為200~400件;此外,申請量為100~200件的省份有6個,50~100件的有3個,10~50件的有7個,1~10件的有4個。
國內有關鋰離子電池的專利申請的總數(shù)量超過國外,但國內的研發(fā)起步較晚,且專利申請的質量有待提高,近年來國內的申請更活躍,專利申請的數(shù)量的增長勢頭強勁;國內鋰離子電池的研發(fā)呈現(xiàn)出企業(yè)、高校和科研院所多面出擊的良好局面,通過產(chǎn)學研的緊密結合,有望實現(xiàn)向產(chǎn)業(yè)化過渡的無縫對接;國外在中國的鋰離子電池專利申請中,日本的申請量最多,應引起密切關注和高度重視;國內鋰離子電池研發(fā)的地區(qū)分布不均勻,其中廣東省的申請量最多。
[1]ZHAO Yan-qiang(趙晏強),LI Jin-po(李金坡).基于中國專利的鋰電池發(fā)展趨勢分析[J].Journal of Intelligence(情報雜志),2012,31(1):35 -40.
[2]XIE Yan-ting(謝燕婷),TANG Tian-tian(唐甜甜),PEI Jun(裴軍),et al.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專利申請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趨勢[J].China Invention and Patent(中國發(fā)明與專利),2012,(1):44-49.
[3]YU Bi-tao(余碧濤),XU Guo-xiang(徐國祥),LI Fu-shen(李福燊).磷酸鐵鋰電池技術中國專利申請分析[J].Science Forum(科協(xié)論壇),2012,(1):132 -135.
[4]FAN Bing(范兵),CAI Zhi(蔡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關鍵材料磷酸鐵鋰專利問題淺析[J].Research of Car Industry(汽車工業(yè)研究),2012,(4):28 -30.
[5]ZHU Ke(朱科),SHI Ji-xian(石繼仙).燃料電池專利申請狀況分析[J].Battery Bimonthly(電池),2012,42(2):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