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得過大英帝國杰出行為勛章以及比利時戰(zhàn)爭十字勛章。1915年5月至9月,僅在加里波利戰(zhàn)役不到4個月的時間里,他被證實的狙殺記錄為150名敵方官兵。連奧斯曼帝國近衛(wèi)軍里最出色的狙擊手也死在了他的槍口下。他叫沈比利(Billy Sing),華裔,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州中部的一個采礦小鎮(zhèn)克勒蒙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擊中目標最多的狙擊手。
雖然一戰(zhàn)前沈比利只是在家鄉(xiāng)趕過大車、砍過甘蔗、干過農活,但他很早就以槍法出眾聞名。據說他小時候就可以用22毫米口徑的步槍在25碼外打斷小豬的尾巴。他不但是當?shù)厣鋼艟銟凡康臅T,還是一個有名的袋鼠獵手。
當然,沈比利也搞不懂自己精準的槍法是不是有華人血緣的因素。他父親沈約翰生于上海,赴澳前是上海郊區(qū)的一名菜農。母親瑪麗安是一名護士。1914年圣誕節(jié)前,28歲的沈比利加入了澳大利亞遠征軍。他在抵達歐洲加里波利半島后,被派駐臨海的波爾頓嶺,狙擊點設在嶺上一個叫做切森高地的地方,對手是土耳其人。在這里,他展示了驚人的狙擊天賦。
據戰(zhàn)友們回憶,“小個子,黑皮膚,上唇留八字須,下巴一撮山羊胡”的沈比利耐性特別好,可以長時間端槍瞄準而不感到疲倦。他還有一個特長就是視力特佳,別人用望遠鏡才能看清的東西,他用肉眼就可看清。他用來狙擊的是普通制式步槍,而且是不裝瞄準鏡的。
沈比利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總司令官伯得伍德將軍,曾有一次親臨沈比利的狙擊掩體為他當觀察員。沈比利瞄準之后開了一槍,結果正好一陣風刮過將子彈吹偏了少許,打中了目標身邊的另一個敵兵。旁邊的伯得伍德將軍歡呼:“打中了!打中了!”沈比利平靜地說:“我瞄準的不是倒下的那個,所以這一槍不能算?!?/p>
戰(zhàn)場上的對手,接二連三地倒在了沈比利的槍口下。這消息在盟軍戰(zhàn)壕里流傳,他的事跡不但登上了盟軍戰(zhàn)報,連倫敦的《每日電訊報》和美國的幾家報紙也都有報道。這個澳大利亞的華裔馬車夫一時間名揚全球。
一戰(zhàn)結束12天后,沈比利就退役了,從耀眼的神槍手重歸平民生涯。此后的大部分時間里,他以淘金為生,人們看到了他在戰(zhàn)場上較少展現(xiàn)的豁達、樂觀、敏捷和幽默。
1943年5月19日清晨,年僅57歲的沈比利被人發(fā)現(xiàn)死在他租住的廉價旅館里。曾經一度名滿天下的王牌狙擊手,就這樣孤零零地告別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