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的深夜,就已經顯出刺骨的涼意了。我輕輕推開兒子的房門,看他有沒有踢掉被子,又聽到隔壁房間傳出的母親均勻而順暢的鼾聲,我靜靜地回到臥室,滿足而愜意。
“上有老,下有小”,以前聽別人說這話時,總認為還離我很遠,現(xiàn)在,我是實實在在地感到了這句話的分量與責任。我很樂意告訴別人今年是我的本命年——眼角漸生的魚尾紋,比我高半個頭的兒子,刻意地引領別人往20多歲猜確乎有點掩耳盜鈴了,還不如坦然地接受,怡然地面對。這是一個很尷尬的年齡,自以為自己還有大把的青春可以揮灑,可是父母的白發(fā)與兒子的身高讓你不得不重新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心態(tài)來面對。
父母要買保險,來征詢我的意見,說到底,就是差錢的事兒,這并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但我痛快地答應下來了,“不就是幾萬元錢嗎?”我豪情滿懷地對著父母說出這樣的話,我還特意加了“不就是”三個字,顯得這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其實我一年的工資也就是區(qū)區(qū)幾萬元錢,作為女兒,我必須要讓他們安心,歸置他們的煩惱與憂慮,是我的本分。
兒子慢慢長大了。過馬路的時候,他常常一只手抓緊我的胳膊,東瞧瞧西看看,另一手作出抵擋來往車子的架勢?!靶r候,是你保護我,現(xiàn)在我要保護你?!彼卣f。我熱淚盈眶,他要保護我?雖說他的個頭比我高,可卻是滿臉的稚氣。我需要他的保護?在這裝扮的男子漢形象面前,一瞬間,我真的寧愿變作他的孩子,盡情享受他的保護與憐惜。
“人到了中年,你自己就是那把傘了,八方風雨都躲不掉?!边@是一位詩人說的,這位詩人本是渾身浸潤著古典雅韻,可是這句話卻說得那樣世俗氣。我不知道36歲算不算他所謂的中年,但多少人在36歲已經建功立業(yè),名垂青史了,可我的功業(yè)在哪里,我的名望又在何方?問這句話的時候,我竟然發(fā)現(xiàn)自己并沒有仰天太息,也沒有無地自容。一如此刻,外面風雨大作,屋內卻是爐火正旺,笑語盈盈,傘是任憑風侵雨襲,可是傘下的世界卻是這般的溫暖,這般的靜好,這不就是我一直期盼與追求的嗎?我還懷什么千歲憂,銷什么萬古愁?
“不為五斗米折腰”!說起來是多么意氣風發(fā),多么清高閑淡,可細想一下,人生到了這個階段,你不為五斗米折腰能行嗎?“勸君莫打枝頭鳥,兒在巢中望母歸”,現(xiàn)在看到這樣的句子,心里頭便會無端地疼,多少人也像這只鳥,早起覓食,只因為兒在巢中還餓著肚子。那五斗米得之則生,所以我不僅要感謝它,更要善待它,哪怕為它衣帶漸寬也終不言悔。
那五斗米是我的立身之本,也許它給我的也會有種種的卑微與瑣碎,可是,當我忙完一天的工作,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聽到父母在客廳里高一聲低一聲地斗著嘴,看到兒子驚喜地迎上前來抱著我說一聲:“媽媽,你可回來了!”這種給予的快樂,這種被需要的幸福又豈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所能體會?說什么“幾時歸去,作個閑人”,我做不到!我得先讓我的孩子穿暖,讓父母吃好。我知道,這世上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和我一樣,心中懷著夢想,卻能甘心做著俗世的事,只為白發(fā)垂髫皆歡顏!既然如此,我又何來遺憾,更無須羞愧!
我妄加揣測,孔子所述“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理想時,他一定也是處在人生“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吧。此時的圣人,愿望簡單又樸素,一個人到了這個年紀,也許沒有聲名顯赫,沒有鐘鳴鼎食,可是人人都會有老者,有孩子,有朋友和愛人啊。
每天醒來,我總是告訴自己:我的父母仍安好,兒子很努力,家庭還和諧,有一份工作等著你去做,有人需要著你,我比世上多少人要幸福??!這樣一想,心里便生出了許多感慨。
此夕我心,崇尚無事以當貴。平平淡淡,其實也意味著平平安安,沒有波瀾壯闊,也就沒有風口浪尖之虞。恕我無為,我愿意一切依舊,物依舊,人依舊,笑靨依舊,情懷依舊,明天重復今天有什么不好?只要陽光明媚,只要無病無災,日子是風平浪靜,生命卻萬木爭榮。
36歲的女人,誰不是每天要做飯、洗衣、拖地、收拾家務,為著生活而操心、勞累?36歲的我,真的是混入人群不辨了。有失落吧?肯定的!再渴望被人稱為“漂亮、可愛”實在有點強人所難了。那么就記住,不和孩子比嫩,不與美貌爭春,不記人小過,不念人舊惡,真心地心疼,傾心地幫助,不吝惜笑臉,也舍得贊美,讓自己溫暖,也讓他人溫暖。予人溫暖也并不意味著無原則地退讓,我有尊嚴、干凈地活著,但如果有人傷及我的清白、自尊與我固守的家庭,我也會像一只憤怒的刺猬,毫不猶豫地掉頭便刺。活到這個年齡,總算明白了何時俯首,何時橫眉。
手掌里怎么握得住無限?一剎那就有可能是永恒。學校一同事在酒席中溘然長逝,一句話也沒有留下,只留下悲痛的父母和妻兒,讓人扼腕嘆息。我就告誡自己:我要好好活著,我的父母還要我盡孝,我的兒子還沒有長大,任何意外我都不能有!
初冬的清晨,我習慣站在陽臺上目送兒子迎著曙光去奮進,習慣在和母親有一搭沒一搭的對話中開始一天的勞作,習慣在我的學生們跑步的口號聲中佇立片刻。晨曦中,一切顯得那么蓄勢待發(fā)。
我默然含笑: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責任編輯:蔣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