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0日14時,北京王府井新華書店六層多功能廳。著名作家張揚的小說《第二次握手》2012年終極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并舉行簽售會。
在簽售會上,等候簽名的有很多中老年讀者,他們都是當年“手抄本”的讀者,邊排隊等候,邊回憶當年主人公的命運。
我看到一位女讀者,她手拿一本發(fā)黃了的、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1979年版的《第二次握手》。她正對張揚老師說,這本書她母親保存了30多年。我看到這本書封面后的空頁上用鋼筆寫著一段話和一首詩——
驚聞玉妹遠別,不能面送,特寄此書相贈,并祝玉妹身體康健,生活幸福!附詩一首寄托姐妹相思之情:
驚濤駭浪結深情,海角天涯心不移。
不學蘭瓊男女愛,唯望姐妹長相知。
故土常把妹懷念,北國不忘姐心癡。
千里迢迢心相印,弢玉握手待何時?
姐李弢 留念
79.12.30 于山東泉城
張揚老師看到這躍然紙上的“姐妹情誼”,以及《第二次握手》這本書而結下的一段“姐妹情緣”,他欣然在這本第一版的舊書扉頁上題下四個大字:“盛情可感”。然后,張揚老師簽下:“靜玉女士,張揚 2013年元月10日,北京?!?/p>
我站在旁邊也被此情此景所感染了,并對這本珍藏已久的書頗為好奇。聊天中得知,這位女讀者是北京一家新聞媒體的記者。
沒想到,在彼此互換名片后的第二天,我收到了這樣一封郵件:
尊敬的班老師:
您好!很高興在張揚老師的簽售會上認識您,也很愿意與您分享我母親和《第二次握手》的故事。
我母親叫靜玉,這本79年版《第二次握手》是她年輕時的戀人在79年冬天,于山東泉城濟南贈給她的,他們分離的地點在濟南火車站,當時我母親即將離開山東去沈陽投奔姑媽。
母親與那位叔叔分離的地點與《第二次握手》中男女主人分離的地點很相似。而且巧合的是,那位叔叔如同蘇冠蘭一般不幸,在與我母親相識相愛前,也有一位家長包辦的未婚妻子。所以像書中那樣,母親和叔叔的通信也是隱秘的,他們一直以“姐妹相稱”,于是有了書中那首姐姐贈給妹妹的送別詩。
然而和瓊姐不同,母親是個太在乎世俗眼光、他人感受和太在乎名譽的人,她不允許自己陷入一丁點閑言碎語,也就不可能冒險沖破羈絆,選擇和最愛的人在一起。她為這種倔強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并遺憾了大半輩子,直到去年,這個遺憾變成了永生(那位叔叔因癌癥去世)。
作為女兒,我從小是媽媽的小棉襖,在母親無處傾訴、痛苦淚流的夜里,在我只有幾歲的時候,就傾聽她的坎坷,包括愛情。如果沒有母親的經歷,身為80后,我可能會懷疑《第二次握手》的愛情真實與否,但母親讓我了解到,書中魂牽夢繞了一生卻難以相見的圣潔愛情,現實中切切實實地存在。我至今記得,那位叔叔病逝前半年的一天,我和媽媽去看望他,分別時,他們緊握了一次手,淚眼相望,而這次見面竟成了永別……
看到這里,我淚流滿面,這是久違的淚水,是洗刷魂靈的淚水,是為“母親”而流下的淚水。他們那代人留下的不僅僅是真情的友誼,還有精神層面上的那份永恒。
作家張揚一生只寫了一本書,即《第二次握手》。而他對它從來不滿意,一直在不停地重寫改寫。而我卻認為:那個歲月,只有《第二次握手》的第一稿,才是他們心中最完滿的。
責任編輯: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