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茶癮很大,幾十年來每天只要不睡覺就離不開茶,而且所喝之茶有三大鮮明特點,一是親自種植的茶;二是全都是一芽二葉的茶;三是喜歡喝濃濃的茶水。
也是從我懵懵懂懂的時候起,我就看見父親天天喝茶了。每當新鮮的茶葉采摘回家,父親就忙前忙后地用祖祖輩輩延續(xù)的辦法加工茶葉。我至今記得父親采取的步驟是:先把新鮮的茶葉再仔細翻檢一遍,將雜物去除;有時茶葉太臟的話,還要用山泉水清洗二至三遍,清洗過的茶葉要用篾笆晾上幾個小時,將其水分晾干。上述工作完成之后,父親就將鍋洞里的木柴燃著火,讓鍋洞上面偌大的鐵鍋充分發(fā)熱。當鐵鍋發(fā)熱到有嗞嗞聲冒熱氣的時候,就將一定數(shù)量的茶葉放進去,這時父親就用鍋鏟不停地翻鏟茶葉,讓所有的茶葉充分受熱并受熱均衡。十多分鐘或二十多分鐘后,父親就將炒好的茶葉鏟出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簸箕上,隨即雙手用力搓粘茶葉,使其成圓形狀,又將其弄散,如此反反復復,最后將搓粘好的茶葉均勻地抖落在置放于院子的篾笆上曬干。如果遇上下雨,就將茶葉晾在土坯房的二樓樓面上,待茶葉完全干燥后,就將茶葉收藏好。父親收藏茶葉的方法也是有講究的:他先把麻袋找來用山泉水清洗干凈,放在太陽底下暴曬,使其干透;再把加工好的茶葉放進麻袋內(nèi),用細細的棕繩將麻袋口扎緊,最后用粗一點的棕繩捆在麻袋的正中間,將一袋一袋的茶葉吊在二樓的房梁上,使其保持干燥也保持茶葉的正宗味道。加工好的茶葉,一部分父親自己存著泡水喝,一部分贈送親戚晚輩,一部分在趕街的日子挑到街上出售。
父親喝茶形成了自己的習慣,比如每天清晨起床后就空腹喝一大杯綠茶,按理說如此傷腸胃的,但他說已經(jīng)習慣了。他年歲大一些之后,會在每天清晨空腹喝茶之前先吃適當?shù)纳?,他把此種吃法命名為“生姜茶”。比如他不論是中午飯,還是晚飯,只要吃飯一結(jié)束,立即就喝茶。最悠閑的時光,要算每天晚上八點至十一點,因為這個時段一般情況下不會做農(nóng)活了。
小的時候,我記得廚房有一個一年四季都不斷煙的黑黝黝的報廢鐵鍋制作的火塘。火塘正中間立著黑黝黝的高矮適度的鐵三腳架,在其上面總是擺放著一把黑黝黝的隨時裝滿水的銅制水壺。每到晚上,大人們圍坐在火塘邊烤火聊天,父親往往坐在高矮適度的四方形小篾凳上,把一撮茶葉放進葫蘆形狀的小土罐內(nèi)。土罐置于火灰連著火炭的地方,烤了一會兒后,他就不停地抖動土罐讓罐內(nèi)的茶葉翻身。待茶葉溢出淡淡的糊香味的時候,他迅速將滾燙的開水均勻地沖進土罐內(nèi),土罐的罐口隨即滋滋地冒出一片淡淡的水霧,水霧彎扭著身段螺旋式般往上躥,一會兒就消失在空氣中了。父親嘬嘴把溢滿土罐口的最上層的水沫吹掉之后,大家就可以喝香噴噴的茶了。
如今,78歲的父親依然管理著3畝茶園。也許是受父親的影響,我也多年愛喝普洱綠茶,而且?guī)缀踔缓雀赣H種植的茶。
責任編輯: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