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碾麥場上的繁忙勞作戛然而止后,留置在那塊平坦而寬敞之地的物件,也只有憑靠麥子和豆類秸稈堆壘起來的草垛。
一個,又一個,幾乎把碾麥場擠得只剩下狹窄而曲折的甬道。幾十個草垛,孤立似小丘,圓潤而飽滿,看似隨意而站,實則遵守著某種既定的內(nèi)在秩序。整個秋、冬時節(jié),及至次年的春天,草垛就靜默地等候著,像貪玩得忘記了回家的孩子,乖巧而安詳,恬靜而溫暖。這些草垛,雖然無法邁動腳步行走,都是滿臉的漠然不語,但是誰又能忽視它們的存在呢?
草垛,是有形體的,也是有心思和靈魂的。毒辣的太陽炙烤大地的夏收季節(jié),也是個要經(jīng)常在“虎口里拔牙”的日子。打碾麥子的活計,就在這讓人叫苦不迭的天氣里進(jìn)行。不論是用落后的連枷打麥子,還是讓牛拉著碌碡碾軋麥子;不論是用拖拉機(jī)帶著碌碡碾麥子,還是依靠打麥機(jī)打麥子,都要產(chǎn)生或多或少的麥秸稈。這些麥秸稈,是搭建草垛的原材料。起初,那些還沒有把麥子打干凈,也沒有把秸稈碾得柔軟順滑的麥草,就隨意地堆在碾麥場的邊沿地帶。這時的草垛,小的像山堡,長的像一段山脈,高的如孤峰,矮的似一個土堆。當(dāng)所有麥子打碾結(jié)束,全部的麥秸稈搭建成的草垛,站立起來就是房屋的模樣。那時,麥秸稈不僅柔滑,還白凈、干燥,像吮吸了充足的陽光微粒。搭建時,先在選好的地基處鋪上幾寸厚的麥衣,然后讓請來的摞草把式站上去,其余的壯漢們一杈一杈地把麥秸稈甩上去。隨著把式在上面的走動,伴隨著他手上的挑、抖、鋪、打、拍、拋等動作,草垛就一寸一寸地長個子,滿場的麥秸稈也一堆一堆地減少。當(dāng)草垛有一人那么高時,草垛的樣子像一個下面小上面大的倒梯形的舞臺,在平臺上來來去去的把式,一個人演繹著單調(diào)而古板的獨(dú)角戲。這時,其實也是草垛變形變臉的關(guān)鍵時刻。此后,把式不再把麥秸稈往外拓展,而是漸漸讓草垛的橫截面縮小,再堆壘一人來高的高度,草垛的頂部就縮得只剩一條白皙的線段。此時,碾麥場里全部的麥秸稈統(tǒng)統(tǒng)做了草垛身體的一部分。而站在正面、側(cè)面、遠(yuǎn)處、近處去看,固定了形體的草垛都像一座新建的草房子。一家一個草垛,夏收之后的碾麥場上,就成了草垛們私密的空間。
除了麥秸稈搭建成的草垛外,在冬季的寒風(fēng)、白霜、大雪抵達(dá)村莊之前,碾麥場上還會增加一些由黃豆、小豆、玉米等秸稈支撐起來的草垛。由于受種植面積小、秸稈數(shù)量少的限制,沒有足夠的材料搭建成像麥草垛那樣氣勢不凡的草垛,這些草垛大都隨意安置在麥草垛之間留出的空地上,東一個,西一個,南一個,北一個,并不遵守什么隊形、隊列和站姿的規(guī)矩。細(xì)細(xì)一看,各家各戶的草垛,還是相對集中的,大致以麥草垛為中心,黃豆、小豆、玉米等秸稈的草垛,就圍繞在周圍,大小不一,很像用面料不一而蒸制的饅頭,黑的、黃的、白的。打個比方的話,碾麥場上像一鍋奇形怪狀的饅頭在開大會。那個最大的草垛說不定是它們的“村長”呢。從草垛的模樣上,也能判斷一個家庭的人際關(guān)系、家庭境況和生活條件。那個最高最大的麥草垛,是人口最多且土地最肥沃的村東頭村長家的,而且搭建的形狀端正、表面平整、麥草白凈、柔軟滑順;那個最小的麥草垛,是家庭貧窮、家人多病、缺少勞力的村南頭馬老漢家的;那個盡管個頭不高,依然搭建得模樣端莊、秀美,給人小巧玲瓏感覺的,是村南頭人長得很漂亮的馬寡婦家的;有個空了一個“空白”區(qū)域的,是留給居住在村西頭往年在那里搭建草垛的王巧娥家的,她的男人在一個采礦場當(dāng)工人,由于家里不缺那幾個辛苦錢,今年沒有播種一粒麥子、小豆、黃豆和玉米,自然也就不用再去搭建什么草垛了……那些草垛的主人,都是些在土里刨食吃的人。
到了農(nóng)閑季節(jié),或者漫長的冬季,被人們遺忘多時的草垛又被猛然想起。小豆、黃豆、玉米等秸稈,可以充當(dāng)整個冬天牛、羊、騾子、驢和馬等家畜白天的飼料,抖落下來的癟豆子、朽玉米粒也是雞、鴨、鵝等家禽的美食,最后剩下的光禿禿的遍體鱗傷的秸稈,更可以把冰冷的土炕烘烤得暖意涌動。而麥草垛,主要的貢獻(xiàn)是保存新鮮如初的麥草。草垛內(nèi)的干麥草,可以用鐵鍘刀鍘成半寸來長的草節(jié),加上水、拌上麩皮,就成了牲口們每夜的上好晚餐。有了這樣的草,耕牛才能在冬天不掉膘,才能承擔(dān)繁重的耕地、拉車、運(yùn)糞的體力活。當(dāng)然啰,如果麥草足夠多,也可以用一些去燒炕的。有些地方缺少硬柴薪,也依靠麥草來燒水做飯。在我的印象中,西和老家就能找到這樣的事例。到水草豐茂的季節(jié)之前,牛的夜草都靠麥草充當(dāng);到氣溫轉(zhuǎn)暖之前,每家的土炕也都靠草垛提供所需的溫暖。而草垛在一次次瘦身的過程中,把自己也一點(diǎn)點(diǎn)消耗得再也找不回最初的形象。有的人家,在夏收之前,為了不使搭建新草垛時舊草垛還占據(jù)著碾麥場屁股大的地盤,就會把富余出來的麥秸稈賣給造紙廠,獲得或多或少的零用錢來補(bǔ)貼家用。
到了最后,曾經(jīng)存在過的草垛在碾麥場上消失得沒有一點(diǎn)蹤影,可是那些草垛像隱性的符號活在了村莊離不開的碾麥場,即使時光把往事擦拭得一點(diǎn)也不剩下,草垛還會端莊地站在最靠近村人心房的地方。
責(zé)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