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對于賢能人才的價值有著極其深刻的認識,對人才的使用也具有獨到之處,了解墨子眾賢使能的育人之道,有助于企業(yè)管理者開闊經(jīng)營視野,拓展經(jīng)營思路,更好地應對挑戰(zhàn)與機遇。
◎讓眾賢:讓人才多起來
《親士》篇云:“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與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币馑际钦f,到一個國家主政者卻不能蓄納賢士,那就要亡國了。發(fā)現(xiàn)賢人卻不急于舉用,賢人就會怠慢其國君。沒有賢才就不能處理危難,沒有賢才就不能與之謀慮國事。怠慢賢才、忘記良士,而能使其國家保存的事,從未有過。賢人對于國家是如此重要,對于競爭日趨激烈的企業(yè),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尚賢上》篇云:“是故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務,將在于眾賢而已。”意思是說,若國家擁有眾多賢良人士,那么國家的治理就厚實、穩(wěn)固;若國家擁有的賢良人士少,那么國家的治理就薄弱、動蕩。因此企業(yè)的經(jīng)營者首要任務,是使賢良人士增多。
◎墨子眼中的賢士
墨子關(guān)于能人賢士的概念是廣義的,在對人才的認識方面,具有鮮明的人本色彩。墨子思想中的賢士能人,可以是“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shù)者”之類,也可以是善射善駕之士;既可以存在于國之富貴人之中,也可以存在于農(nóng)與工肆人之中。他說:“農(nóng)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蹦舆€有句名言:“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币馑际牵鹤龉俚牟荒苡肋h富貴,而民眾也不會永遠貧賤。對有才能的人就舉拔他們,對沒有才能的人就撤下來。
在墨子眼里,只要是有才能的人,不管他出身多么微賤,國家都要起用他,重用他。反對血統(tǒng)門第世襲的“任人唯親”的舉官制度。 墨子的“尚賢”思想把賢人的范圍從儒家的“在位或不在位的君子”擴大到“賤人”階級,即農(nóng)夫、手工業(yè)者,甚至屠夫,強調(diào)只要有才能,就是賢人。
◎在實踐中選拔人才
在人才的選拔上,墨子主張在實踐中選拔人才。墨子認為,在實踐中選拔,不單要對被選拔者察“其言”,還要觀“其行”;要考查“其得義”,還要考核“其思慮”。這樣才能全面衡量出一個人是否真是賢者。這些都是“慎予官”的體現(xiàn),其實就是任前的考察與試用。
◎使之能 :讓人才能夠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為了讓人才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墨子在人才的使用上給出了五個原則,非常值得借鑒:
強說人原則
墨子原文有一句話:“今求善者寡,不強說人, 人莫之知也?!币馑际乾F(xiàn)在一心向善的人很少了,不主動跟別人說,別人是不知道的。如同一個企業(yè)的企業(yè)文化、戰(zhàn)略、目標如果不向員工宣傳,員工是不能深刻理解的。在“強說人”這點上,有一個企業(yè)做的非常棒,那就是IBM。IBM有著極其出色的員工培訓體系,在公司的新員工培訓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無論你進IBM時是什么顏色,經(jīng)過培訓,最后都會變成藍色?!边@意味著,每一名進入IBM的員工都會在經(jīng)過培訓后,接受IBM統(tǒng)一的價值觀。一句話如此形象地說明了IBM強大的企業(yè)文化與高效的人力資源培訓體系。
分工筑墻原則
墨子對人才的使用上將其合理分工,這有利于技術(shù)的熟練掌握,使勞動效率提高,“譬若筑墻然,能筑者筑,能實壤者實壤,能欣者欣,然后墻成也?!北热缰?,分為筑、填土、挖土。
因需因才施教原則
墨子在人才的培育上做到了因需、因才施教。墨子云:“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然后義成也?!蹦痈鶕?jù)教育對象個性、愛好、志趣的差異,挖掘弟子潛力,發(fā)揮弟子特長,分別施加教育。墨子的這一主張用到企業(yè)管理中:因企業(yè)需評估未來企業(yè)發(fā)展所需的人才標準,然后因個人才能挑選合適的有潛力的人進行培養(yǎng)。
量力所能至原則
墨子說:“夫知者,亦必量力所能至?!蹦?子強調(diào)在教學過程中照顧到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教學進度快慢得當,深淺得當。這樣才能夠使能力不同的學生,做到“深者深求”與“淺者淺求”,做到可能“成學”者成學,可能“成射”者成射。
行為本原則
墨子云:“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p>
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換句話說就是要學以致用。朱熹,曾經(jīng)提到讀書有六法,其中第四法是要切己體察,身體力行,意思其實是在告誡我們,不能死讀書,讀死書,要把讀書學習與實踐應用起來,學終究是要用的,學習的成效如何,也要靠實踐來檢驗。企業(yè)在用人上不能只注重學歷,更要看重實際行動和工作成效。
企業(yè)經(jīng)營者如果能踐行“眾賢使能”的墨子思想,以古鑒今,真正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讓員工各得其所、人盡其才,那么企業(yè)定會常青。
編輯/許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