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理學家指出,傾聽是“一門失傳的藝術”。說傾聽是藝術,是因為傾聽是傾聽者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說傾聽已失傳,是指很多人已經不善于傾聽了。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學會傾聽”。因為傾聽意味著理解、尊重;意味著接納、期待;意味著分擔痛苦、分享快樂。筆者想說的是教師首先要做到學會傾聽,其次要讓學生學會傾聽,只有這樣師生才可以在傾聽中交流,在傾聽中溝通,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相長。曾有如下一段報道。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后想要當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想說:“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降落傘跳出去?!碑敩F(xiàn)場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xù)注視著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伙。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林克菜特發(fā)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什么要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他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故事再一次告訴我們,傾聽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一、教師應該如何傾聽
1.教師傾聽學生應當耳到、眼到、心到,且要聽得細切,看得真切,答得貼切
教師得有很強的觀察力、判斷力、理解力,這就要求教師放下身段,潛下心來苦練基本功。練得耳聰、目明、手巧、腦瓜活;練得傾聽學生時不僅能聽清其表達的內容,還能聽出其語調、語速與原先的細微差別,“聽出”表情的細微變化及內心的困惑與需求。
2.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和積極傾聽的態(tài)度
教師以誠懇的態(tài)度仔細傾聽,并通過眼神和點頭、蹙眉等體態(tài)語言告訴學生:“我是理解你的,你也完全可以信任我,我愿意分擔你的一切苦悶!”從而使學生無所顧忌地繼續(xù)講下去。以此贏得信任,了解情況,為學生提供幫助。對于許多教師而言,不是不能聽,而是不愿聽。真誠與平等,寬容和誠信,專注及警覺,執(zhí)著兼冷靜,這是優(yōu)秀教師傾聽的態(tài)度。優(yōu)秀的教師不管是年長的、還是經驗豐富的,無一例外的都是耐心的傾聽者。
3.及時用動作和表情給予呼應
傾聽時,使用開放型動作;向前傾,表現(xiàn)集中注意力、愿意聽、傾聽的姿勢。要積極鼓勵對方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聽與說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只有當聽話者表現(xiàn)出聆聽的興趣時,說話者才會有濃厚的談興。
4.適時適度的提問和反饋
正確適當評價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師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贊揚,要讓學生品嘗到認真傾聽的甜頭,獲得成功的喜悅,成功的滿足感。
二、如何引導學生學會傾聽
1.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傾聽
教師可以運用新穎實效的教學手段來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傾聽的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之產生傾聽下去的強烈愿望,這樣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2.明確目標,引導傾聽
課堂上教師要耐心仔細地對學生加以引導,讓他們帶著思想去傾聽。
①反應——你說的就是……看來你對這個問題分析得很全面。
②鼓勵——我明白,請繼續(xù)說。
③查對——請讓我重復一下你說的,看我是不是理解了。
④澄清——好像我覺得你的意思是……
用這些問題去提醒學生注意傾聽,把學生的發(fā)言經過選擇、消化,轉成自己的東西,實現(xiàn)聽的目標。
3.教給方法,善于傾聽
如榜樣示范法、評價法、發(fā)散法、語言暗示法、明理法。
4.“聽”與“說”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習慣
聽和說是密不可分的有機結合體,聽的目的不只是聽,傾聽能力更多是通過說話表現(xiàn)出來的,有了專注的聽,才會有準確的說。而“說”不是只給自己聽。因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將聽與說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好習慣。
5.以身作則,示范傾聽
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師的一舉一動會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要讓學生傾聽,教師自己首先要用心傾聽,為學生做好榜樣。
總之,傾聽的過程更是一個積極思考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要邊聽邊想,努力體察對方的感覺,敏銳把握對方話語里的深層含意。當學生慢慢感受到傾聽的魅力,感受到傾聽帶給他們的快樂時,我們的課堂上就不僅有活躍熱烈的討論、爭論的場面,也會有靜靜的傾聽和深刻的思考。學會傾聽,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生動、更精彩,也會使我們的學生獲得一把學習的金鑰匙。
(責任編輯 黃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