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葫蘆科植物栝樓、葫蘆、木鱉作為砧木嫁接羅漢果,以羅漢果本砧和組培苗作為對照,探討了不同砧穗組合對羅漢果生長與結果等方面的綜合效應。結果表明,葫蘆科植物科內嫁接羅漢果具有良好的親和性;用葫蘆做砧木的羅漢果嫁接植株與羅漢果本砧相比,具有結果多、產量高、品質好、抗根結線蟲能力較強的特點,而且嫁接操作比較容易;木鱉根系強大,抗根結線蟲能力強,嫁接羅漢果成活率最高,植株生長旺盛,但是嫁接植株沒有開花,可以考慮做基砧用;栝樓種子發(fā)芽比較困難,通過變溫催芽處理(25 ℃/12 h、35 ℃/12 h)可提高發(fā)芽率,做砧木嫁接羅漢果親和性一般,坐果率高,高抗根結線蟲,但產量和品質不如葫蘆砧和羅漢果組培苗,可以作為備選砧木考慮;羅漢果本砧和組培苗易發(fā)生根結線蟲病,但是組培苗的果實產量和品質較好。在嫁接方法選擇上,劈接法嫁接的成活率高于頂插法,而且在株高、莖粗、葉片數(shù)和葉片大小等幼苗生長能力方面都顯著高于頂插法;在嫁接苗的管理上,于園土中加入20%蚯蚓糞的混合基質能顯著促進羅漢果嫁接苗的生長。
關鍵詞:羅漢果;葫蘆科;砧木;嫁接;綜合效應
中圖分類號:S567.23+9;S50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04-0854-07
Study on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Grafting Siraitia grosvenorii on Cucurbitaceae Plants
XUE Jin-jun1,2,QIN Zhong-ming2
(1.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21, Hebei, China;
2.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5, China)
Abstract: Cucurbitaceae plants including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 Standl., 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Spreng. were used as grafting rootstock of Siraitia grosvenorii (Swingle) C.Jeffrey ex Lu et Z.Y.Zhang, taking S. grosvenorii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and S. grosvenorii raw plant as rootstock as control to explore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scion on the growth and fruiting of S. grosvenorii.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curbitaceae plants and S. grosvenorii had good grafting compatibility. Compared to S. grosvenorii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and S. grosvenorii raw plant as rootstock, using L. siceraria as rootstock, the S. grosvenorii was with more fruits, high yield, good quality, strong Meloidogyne resistance; and the grafting could be easily operated with relatively high survival rate. M. cochinchinensis rooted powerfully and was with Meloidogyne resistance, thus the survival rate was the highest when it was used as the rootstock; and plant growth was exuberant; however, the grafted plants could not flower, thus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base rootstock. Seed germination of T. kirilowii was difficult, through variable-temperature pregermination treatment(day 25 ℃/12 h, 35 ℃/12 h) could increase germination rate. Using T. kirilowii as rootstoct, the affinity was normal, while fruit setting rate and resistance to Meloidogyne was high; but the yield and quality was worse than using L. siceraria as rootstock or S. grosvenorii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thus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lternative rootstock. S. grosvenorii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and S. grosvenorii itself as rootstock was susceptible to Meloidogyne, but fruit yield and quality of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was better. For the grafting method, survival rate of cleft graft was higher than the top plug method, while plant height, stem diameter, number of blades and blade size, seedling growth capacity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top plug method. As for management of grafting seedling, adding mixing matrix with 20% vermicompost in garden soil 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grafting seedlings of S. grosvenorii.
Key words: 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 Jeffrey ex Lu et Z. Y. Zhang; Cucurbitaceae; rootstock; grafting; comprehensive effect
羅漢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Jeffrey ex Lu et Z.Y.Zhang]是葫蘆科(Cucurbitaceae)羅漢果屬(Siraitia Merr.)多年生宿莖攀緣草質藤本果藥多用植物,為中國特有植物[1-3]。羅漢果營養(yǎng)價值很高,干果中總糖含量達25.17%~38.31%,其中果糖10.20%~17.55%、葡萄糖5.71%~15.19%[4],還含有甜度比蔗糖甜300倍的三萜類甜味物質羅漢果皂苷(Mogroside)[5]。羅漢果味甘、性涼,具有清熱潤肺、怯痰止咳、潤腸通便、消暑解渴的功效,主治肥胖病、咳嗽多痰、傷風感冒、急性支氣管炎、咽喉炎、急性胃炎、肺癆咳血、扁桃體炎、哮喘等病癥,同時具有益肝健脾、降血壓、降血糖、美容、減肥、提神、生津的作用,還有抗癌的功效[6-8],并且已從羅漢果的葉片中分離出了類黃酮等抗氧化物質[9-11]。用羅漢果泡制的涼茶久負盛名,并已開發(fā)出商品,還可作為調味品用于烹飪及制作糕點、糖果、餅干以及沖劑、糖漿、果精和濃縮果露等食品[12-14]。
羅漢果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其中以永福縣、臨桂縣、龍勝縣為羅漢果栽培起源中心[15-18]。永??h龍江鄉(xiāng)和臨桂縣茶洞鄉(xiāng)均有大量種植,近年來龍勝縣的種植面積也在逐漸擴大。由于栽培技術的提高,羅漢果在其他分布較為零散的地域也有規(guī)模種植,如廣東、江西、貴州、福建、云南等省。羅漢果喜溫暖、晝夜溫差大的氣候,不耐高溫,怕霜凍,最適宜生長的環(huán)境氣溫為20~30 ℃。羅漢果最初生長在林間,攀緣在雜樹林中,因而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喜光而忌強光的特點,屬短日照植物,以每日6~8 h光照為宜[19]。幼苗較耐陰,喜歡生長在半陰的環(huán)境里;成年植株喜光,若光照不足則植株生長弱、葉片小而薄,影響結果產量;若光照太強,經常暴曬又會導致花粉不育,葉片也將受日灼之害。羅漢果喜濕潤環(huán)境,但由于羅漢果根具有地下塊莖,忌積水,積水會使塊莖及根系腐爛,而且連續(xù)陰雨天氣對開花授粉不利。羅漢果葉面積大,開花、結果期長,所以也需要相應的水分供給[20]。年降水量在1 500~2 000 mm、空氣相對濕度為80%左右才能滿足羅漢果生長發(fā)育的需求,土壤含水量以20%~35%為宜。羅漢果適宜生長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通氣排水良好的土壤,以富含腐殖質、疏松濕潤的壤土或紅黃壤土為佳[21],沙土或排水不良的黏土會使植株生長不良,易遭根結線蟲(Meloidogyne Goeld)為害而造成塊莖腐爛、進而降低產量[22-24]。
目前生產上羅漢果常用的繁殖方法是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方法培育的組培苗和用地下塊莖繁殖的塊莖苗,組培苗的優(yōu)點是繁殖快,育苗成本低,生長中期植株健壯旺盛,缺點是植株良莠不齊,前期抗逆性差、生長弱、死苗率高、上棚慢、結果遲[25-27];塊莖繁殖是羅漢果傳統(tǒng)的繁殖方法,優(yōu)點是簡單易行,缺點是繁殖系數(shù)小,并由于屬無性繁殖,易造成品種退化、產量和品質下降、根結線蟲病發(fā)生嚴重等問題出現(xiàn)[28,29]。另外塊莖苗根系不發(fā)達,生長勢弱,開花結果量不大,缺少高產穩(wěn)產基礎[30]。嫁接繁殖是果樹最常用的方法,主要優(yōu)點是能夠利用砧木根系的優(yōu)勢,解決栽培上的許多實際問題。羅漢果嫁接苗目前在生產上應用得還不多[31,32],為此我們進行了葫蘆科植物嫁接羅漢果的綜合效應試驗研究,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嫁接材料
所有試驗于2004~2007年在廣西大學農學院進行,供試砧木中,羅漢果本砧苗由桂林市永??h百壽鎮(zhèn)羅漢果種植戶楊賜福提供,栝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種子購自廣西藥用植物園,葫蘆[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 種子購自南寧農業(yè)科技市場,木鱉[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Lour.)Spreng.] 種子由廣西農業(yè)科學院提供,均為葫蘆科植物;接穗品種為農院3號(S. grosvenoriicv. Nongyuan No.3)植物組織培養(yǎng)生根苗,由廣西大學農學院林緯老師提供;ABT3生根粉由中國林業(yè)科學院提供。
1.2 栝樓種子變溫催芽試驗
由于栝樓種子發(fā)芽率低[33],必須先行破殼,再用55 ℃溫水浸泡,邊浸泡邊攪拌直至水溫達室溫后再浸泡24 h才能促進種子萌發(fā)。試驗2005年2月進行,設4個處理,處理A:25 ℃/12 h、35 ℃/12 h變溫處理[34]加25 mg/L的ABT3生根粉溶液浸泡2 h;處理B:25 ℃/12 h、35 ℃/12 h變溫處理加清水浸泡2 h;處理C:30 ℃恒溫處理24 h 加25 mg/L的ABT3生根粉溶液浸泡2 h;處理D:30 ℃恒溫處理24 h加清水浸泡2 h。每處理300粒種子,重復3次,每重復100粒種子;種子經前述處理后置于漏水塑料方筐內,再放在搪瓷托盤上,托盤內放置濕潤紗布,種子上也蓋上濕潤紗布,置于室內進行催芽。催芽期間每天用清水沖洗種子,觀察記錄發(fā)芽情況。催芽后10 d內的栝樓種子發(fā)芽數(shù)占供試種子數(shù)的百分比為其發(fā)芽勢,催芽后20 d內的種子發(fā)芽數(shù)占供試種子數(shù)的百分比為其發(fā)芽率,計算公式分別為:
栝樓種子發(fā)芽勢=(10 d內的栝樓種子正常發(fā)芽數(shù)/供試種子數(shù))×100%;
栝樓種子發(fā)芽率=(20 d內的栝樓種子正常發(fā)芽數(shù)/供試種子數(shù))×100%。
1.3 嫁接方法試驗
2005年4月在廣西大學農學院果樹育苗大棚內進行。以羅漢果實生苗為供試砧木,以農院3號組培苗瓶苗為接穗,設劈接、頂插2種方法處理;劈接是從砧木光滑處短截后,從截面的中間部位往下切,將接穗插入;頂插是將砧木短截后,用牙簽從截面下插再抽出后,將接穗插入[35]。每種嫁接方法處理90株,重復3次,每重復30株。嫁接30 d后,統(tǒng)計嫁接成活率,測量嫁接苗的莖粗、株高、葉片數(shù)和最大葉長、最大葉寬,都取平均值。
1.4 栽培基質對嫁接苗生長影響試驗
以羅漢果本砧嫁接苗(接穗為農院3號)為試材,苗床栽培基質為園土加蚯蚓(Haplotaxida)糞(均消過毒)混合基質[36]。設4個處理,分別是100%(體積分數(shù),下同)園土、混合基質中蚯蚓糞比例20%加園土比例80%、蚯蚓糞40%加園土60%、蚯蚓糞60%加園土40%;每處理定植60株,重復3次,每重復20株。2005年5月6日選擇生長一致的本砧嫁接苗移入育苗大棚內不同配比的混合基質苗床中。5月21日測量本砧嫁接苗的植株生長、成活情況。
1.5 不同砧木試驗
所有砧木都在育苗大棚內培育,設置4個砧木處理,分別為栝樓砧、葫蘆砧、羅漢果本砧、木鱉砧,以農院3號組培生根苗為對照,各砧木都以農院3號品種為接穗,每處理嫁接90株,重復3次,每重復(小區(qū))30株。嫁接30 d后,統(tǒng)計嫁接成活率[37,38],并測量所有處理植株的株高、莖粗、葉片數(shù)、最大葉長、最大葉寬,都取平均值。
1.6 田間管理與調查項目
1.6.1 田間管理 2005年5月12日在廣西大學農學院生產實習基地露天試驗地定植嫁接苗,當年8月和10月各追肥1次,每次每株施0.15 kg的復合肥(氮∶磷∶鉀=16∶16∶16)和5 kg蚯蚓糞,挖環(huán)狀溝施肥。每周噴殺病蟲藥1次,收果前一個月停噴[39]。2005年12月開始分批采收。
1.6.2 調查項目 田間調查從開花第一天起,統(tǒng)計不同砧木嫁接植株每天每株的開花數(shù),坐果率為授粉20 d后小區(qū)坐果數(shù)占小區(qū)開花數(shù)的百分率。產量、品質調查在不同采收期(2005年12月16日、12月29日和2006年1月11日、1月24日、2月6日、2月19日)分別進行,最后統(tǒng)計不同砧木嫁接植株的全部結果數(shù),稱量鮮果重量;測量果實的縱徑、橫徑,以果實橫徑為主要依據對不同大小果實進行分級,果實橫徑在52~56 mm及以上并且充分成熟、外形美觀的為大果;果實橫徑在48~51 mm并且基本成熟的為中果;果實橫徑在44~47 mm并且初步成熟的為小果;果實橫徑在43 mm以下并且初步成熟、外表存在破損(包括裂果和畸形果)的為等外果,計算同一砧木嫁接植株各等級果的比例。2006年3月18日挖取不同砧木嫁接植株地下部分,稱量塊莖(根狀莖)與根系的重量。在成熟時于不同采收期(前述6個)每個處理(除木鱉砧處理外)分別采摘20個果實,在室內用榨汁機榨取鮮果的汁液,用手持糖度計測定鮮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6.3 根結線蟲病發(fā)生情況調查 2006年3月17日在田間調查各處理根系上根結線蟲病的為害情況。根結線蟲病病情指數(shù)按根結發(fā)生的嚴重程度劃分為5級,以根系無根結的劃分為0級;根系上有1%~25%的根發(fā)生根結的劃分為1級;根系上有26%~50%的根發(fā)生根結的劃分為2級;根系上有51%~75%的根發(fā)生根結的劃分為3級;根系上有76%~100%的根發(fā)生根結的劃分為4級[40-42]。根結線蟲病發(fā)病情況按下式計算[43,44]:
病株率=(感病株數(shù)/總株數(shù))×100%;
病情指數(shù)=∑(各病級植株數(shù)×該級數(shù)值)/(調查總株數(shù)×最重病級數(shù)值)×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變溫處理對栝樓種子發(fā)芽的影響
變溫處理對栝樓種子發(fā)芽影響的結果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變溫處理顯著提高了栝樓種子的發(fā)芽率與發(fā)芽勢,其中變溫加生根粉處理的發(fā)芽率與發(fā)芽勢分別為93.5%和75.0%,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變溫加清水處理的發(fā)芽率與發(fā)芽勢分別為77.8%和64.5%,顯著高于恒溫加生根粉處理(發(fā)芽率與發(fā)芽勢分別為62.5%和42.5%)和恒溫加清水處理(發(fā)芽率與發(fā)芽勢分別為54.5%和34.0%),說明變溫處理提高栝樓種子發(fā)芽率與發(fā)芽勢的效果大于生根粉處理;無論是變溫還是恒溫處理,生根粉處理的發(fā)芽率與發(fā)芽勢都高于清水處理,說明生根粉處理有一定的促進栝樓種子發(fā)芽效果。
2.2 嫁接方法對羅漢果本砧嫁接苗成活率和幼苗生長勢的影響
嫁接方法對羅漢果本砧嫁接苗成活率和幼苗生長勢的影響結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劈接法嫁接的成活率為86.7%,比頂插法嫁接的成活率高出了30個百分點,成活率顯著高于頂插法。而且劈接法嫁接后幼苗生長勢強,在株高(5.4 cm)、莖粗(1.6 mm)和葉片大小(葉長5.5 cm、葉寬4.5 cm)上都顯著高于頂插法嫁接苗(株高3.4 cm、莖粗1.3 mm、葉長4.8 cm、葉寬4.0 cm),葉片數(shù)(3.7片)也顯著高于頂插法嫁接苗(2.6片)。劈接法成活率高和生長勢強的原因是由于切面接合緊密、愈合面積大、傷口愈合較快等形成的。而頂插法嫁接苗由于插口周圍組織被擠傷,且接穗、砧木切口不能很好地貼合,從而造成愈合速度較慢、愈合不夠完全,進而影響到幼苗的生長。
2.3 栽培基質對羅漢果本砧嫁接苗生長的影響
栽培基質對羅漢果本砧嫁接苗生長的影響結果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20%蚯蚓糞加80%園土混合基質處理的羅漢果本砧嫁接苗成活率(100%)顯著高于40%蚯蚓糞加60%園土(93.3%)、60%蚯蚓糞加40%園土(70.0%)2個混合基質處理,其中60%蚯蚓糞加40%園土混合基質處理的成活率最低。分析認為,蚯蚓糞多了后會引起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將不利于嫁接苗成活。在莖粗方面,各處理的差異不大,其中20%蚯蚓糞加80%園土處理(3.2 mm)和40%蚯蚓糞加60%園土處理(3.1 mm)的莖粗較粗,100%園土處理(2.9 mm)比60%蚯蚓糞加40%園土處理(2.8 mm)的要粗。在株高方面,20%蚯蚓糞加80%園土處理(24.6 cm)顯著高于其他處理,100%園土處理(19.2 cm)與40%蚯蚓糞加60%園土處理(19.1 cm)之間差異不顯著,60%蚯蚓糞加40%園土處理(15.5 cm)的最低。在葉片數(shù)方面,20%蚯蚓糞加80%園土處理的葉片數(shù)(10.5片)最多,60%蚯蚓糞加40%園土處理(8.0片)的最少,其他兩個處理(9.5片,9.7片))之間差異不顯著。在葉片大小方面,20%蚯蚓糞加80%園土處理(7.1 cm× 6.4 cm)的葉片最大,60%蚯蚓糞加40%園土處理(5.7 cm× 5.2 cm)的葉片最小,100%園土處理(6.8 cm×6.1 cm)與40%蚯蚓糞加60%園土處理(6.5 cm×5.8 cm)之間差異不顯著。
綜合以上結果表明,20%蚯蚓糞加80%園土處理的羅漢果本砧嫁接苗長勢最好,其成活率達100%,嫁接苗莖粗最粗,株高、展開葉數(shù)、葉片大小都好于其他處理。試驗中羅漢果本砧嫁接苗栽培基質各處理長勢的高低順序依次為20%蚯蚓糞加80%園土處理、100%園土處理、40%蚯蚓糞加60%園土處理、60%蚯蚓糞加40%園土處理。
2.4 不同砧木對羅漢果嫁接植株營養(yǎng)生長的影響
4種砧木對羅漢果嫁接植株營養(yǎng)生長的影響結果見表4。從表4可見,木鱉砧的羅漢果嫁接成活率和植株高度均最大,分別為86.7%和12.1 cm,羅漢果本砧(分別為77.8%和7.3 cm)和葫蘆砧的羅漢果(分別為78.9%和6.3 cm)居中,栝樓砧的羅漢果最低(分別為58.9%和3.9 cm)。本砧和葫蘆砧的羅漢果植株莖粗最大,分別為1.67 mm和1.60 mm;栝樓砧的羅漢果植株的莖粗最小,為1.33 mm;木鱉砧的羅漢果植株莖粗居中,為1.50 mm。本砧的羅漢果植株葉片數(shù)最多(4.3片),栝樓砧的羅漢果植株葉片數(shù)最少(2.7片)。本砧(5.4 cm× 4.6 cm)與葫蘆砧的羅漢果植株(5.3 cm×4.4 cm)葉片最大,栝樓砧的羅漢果植株(3.3 cm×2.6 cm)葉片最小。從成活率和植株生長狀況分析,木鱉砧、羅漢果砧、葫蘆砧與羅漢果的親和性較好,栝樓與羅漢果的親和性稍差。
各砧木處理地下部分營養(yǎng)生長的情況見表5。由表5可見,葫蘆砧地下部分營養(yǎng)生長量最大,達404.35 g;其次為羅漢果本砧和對照農院3號組培苗,分別為363.86 g和336.41 g,木鱉砧(211.23 g)和栝樓砧(225.99 g)的地下部分營養(yǎng)生長量靠后;但是木鱉砧的根系最發(fā)達,根重達104.06 g,顯著高于其他砧木處理,這種現(xiàn)象可能解釋了木鱉作為砧木具有一些促進接穗生長的原因所在,包括成活率和株高等方面的優(yōu)勢。同時發(fā)現(xiàn)在塊莖(根狀莖)重方面,與對照(272.72 g)的塊莖重相比,葫蘆砧(350.40 g)、羅漢果本砧(301.93 g)可以提高嫁接苗的地下部分塊莖(根狀莖)重量。
2.5 不同砧木對羅漢果植株生殖生長的影響
不同砧木對羅漢果植株生殖生長的影響結果見表6。從表6可見,葫蘆砧的羅漢果植株開花數(shù)最多,為29.1朵/株;栝樓砧的羅漢果植株坐果率最高,為78.1%,顯著高于羅漢果本砧,說明葫蘆和栝樓做羅漢果的砧木是可行的。木鱉做羅漢果的砧木嫁接成活率高,但是成活的羅漢果植株不能開花,其機理值得進一步研究。不同砧木處理(除木鱉外)對羅漢果植株開花時間先后的影響結果見圖1。從圖1可以看出,對照開花比其他各砧木處理的植株早,并且在9月上、中旬開花數(shù)也比其他各砧木處理的植株多,但9月中旬之后則處于較低水平;葫蘆砧羅漢果植株前期開花數(shù)多,10月上旬達到最大值,以后大多數(shù)時間的開花數(shù)也比其他處理多;栝樓砧羅漢果植株在9月上、中旬花量很少,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花量較多;而羅漢果本砧植株的花量一直都比較少。各砧木處理的羅漢果植株開花數(shù)都在10月上旬達到最大值;在9月下旬,除了前期開花很少的栝樓砧羅漢果植株開花較多外,其他處理的羅漢果植株開花數(shù)都處在較低水平。
2.6 不同砧木對羅漢果植株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不同砧木對羅漢果植株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結果見表7。從表7可見,葫蘆砧的羅漢果單株結果數(shù)最多,為28.7個,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葫蘆砧、羅漢果本砧和對照的羅漢果植株大果率顯著高于栝樓砧羅漢果植株,分別為74.8%、68.4%、73.4%;等外果率以栝樓砧羅漢果植株最多,達到了10.3%,可見葫蘆作為砧木對羅漢果結果能力的促進作用表現(xiàn)是最好的。
不同砧木對羅漢果植株鮮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動態(tài)變化的影響結果見圖2。由圖2可見,在不同采收期,3個嫁接處理植株的鮮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呈現(xiàn)出波浪形的動態(tài)變化趨勢,而對照在前期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低,中期升高,后期又降低。分析認為,羅漢果鮮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動態(tài)變化與植株的開花量有一定的聯(lián)系,如對照在2005年12月16日、12月29日測定的鮮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低,而對照在2005年9月上、中旬花期的開花量大、掛果多,造成養(yǎng)分平均分配減少,使果實營養(yǎng)物質合成積累降低;而在2006年1月11日對照的鮮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顯著高于栝樓砧、葫蘆砧和羅漢果本砧處理,是因為2005年10月上旬栝樓砧、葫蘆砧和羅漢果本砧處理的嫁接植株開花量都達到最大(圖1),但此時對照的花量相對9月增加不多。而10月中旬之后的各處理開花量相差不大(圖1),所以各處理的鮮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采收后期動態(tài)變化也就趨于一致。
在試驗過程中,栝樓砧嫁接植株由于在2005年7、8月期間營養(yǎng)生長較差,造成在當年12月16日的鮮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低。對照由于根結線蟲病發(fā)生較重,影響到后期根系的養(yǎng)分輸送,故降低了2006年2月19日的鮮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羅漢果本砧植株因在生長發(fā)育時期病毒感染較早、發(fā)病較重,也影響了果實的鮮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只是后來防治工作取得了實效,病情有所緩解,才使2006年2月19的鮮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隨之提高。
2.7 不同砧木的根結線蟲病發(fā)生情況
不同砧木的根結線蟲病發(fā)生情況見圖3。從圖3可見,對照和羅漢果本砧的根結線蟲病比較嚴重,病株率分別達到了25.5%和15.0%;葫蘆砧和木鱉砧的根結線蟲病比較輕,病株率分別為10.0%和5.0%,而栝樓砧則沒有發(fā)現(xiàn)根結線蟲,病株率為0,顯示出非同種植物做砧木具有顯著減輕根結線蟲對羅漢果侵染的特性。相應的各處理根結線蟲病病情指數(shù)分別是對照20%、羅漢果本砧10%、葫蘆砧5%、木鱉砧2%、栝樓砧0(圖4)。
3 小結與討論
1)絕大部分植物種子經過浸種、催芽處理都可以正常發(fā)芽,但也有一些種子需要變溫處理才能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宋麗華等[34]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白蠟樹(Fraxinus chinensis Roxb.)及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這3 種難以發(fā)芽的綠化樹種子為試驗材料,探討了不同溫度處理對種子發(fā)芽的影響,結果3種綠化樹種子在變溫方式處理下的發(fā)芽能力比在恒溫處理下強,其中快速變溫處理種子的發(fā)芽率、發(fā)芽勢、發(fā)芽指數(shù)、活力指數(shù)、幼苗長度及幼苗根長等發(fā)芽指標均比緩慢變溫處理下的數(shù)值高,20~30 ℃快速變溫處理的參數(shù)是30 ℃/10 h、20 ℃/14 h。我們在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栝樓種子通過一般的浸種、催芽處理后發(fā)芽效果也不好,所以參考了宋麗華等[34]的研究結果,采取了變溫和生根素處理才顯著提高了栝樓種子的發(fā)芽率,試驗參數(shù)是25 ℃/12 h、35 ℃/12 h。因此當遇到發(fā)芽困難的種子時,可以考慮通過變溫方式來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
2)蚯蚓糞是蚯蚓將農業(yè)有機廢棄物通過過腹、生物降解后產生的對土壤有益之物,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植物苗期土傳性病害的發(fā)生,并表現(xiàn)出明顯的促進植物生長的效應[36,45]。不同的溫室和大田試驗都證實蚯蚓糞作為有機肥料對不同的作物具有明顯的促生長作用[46-53],原因是蚯蚓糞中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和酶類,可以殺死土壤中的病原菌、病毒,降低對植物生長產生抑制作用的物質含量,能夠改善連作、老化土壤的理化性質[45]。用蚯蚓糞能培養(yǎng)粗壯的砧木,便于嫁接操作和穗砧的愈合[54]。試驗結果顯示,蚯蚓糞比例20%加園土比例80%的混合基質對羅漢果嫁接苗促生長的效果最好,而40%和60%的蚯蚓糞加入比例則造成土壤溶液濃度過大,反而不利于羅漢果嫁接苗的生長。
3)果樹常用的嫁接方法有劈接、切接、腹接、插皮接等,蔬菜上用頂插方法比較多[35]。由于本試驗用于嫁接的對照羅漢果品種農院3號組培苗接穗細嫩,砧木也是幼苗,所以采取了劈接和頂插的方法;結果劈接嫁接成活率高于頂插,而且幼苗生長勢也強,在株高、莖粗、葉片數(shù)和葉片大小等方面都顯著高于頂插。
4)砧木試驗結果表明,葫蘆科植物在科內嫁接具有良好的親和性,用葫蘆做砧木的羅漢果嫁接植株與羅漢果本砧相比,具有結果多、產量高、品質好、抗根結線蟲能力較強的特點,而且嫁接操作比較容易,值得進一步深入試驗、總結推廣。栝樓做砧木嫁接羅漢果親和性一般,坐果率高,高抗根結線蟲,但產量和品質不如葫蘆砧和羅漢果組培苗,可以作為備選砧木進行后續(xù)試驗。木鱉根系強大,抗根結線蟲能力強,嫁接羅漢果成活率最高,植株生長旺盛,但是嫁接的羅漢果植株沒有開花,其原因有待下一步認真研究;不過利用木鱉砧強大的根系和根結線蟲發(fā)生少的特性,將其作為基砧應用是今后研究的重點。羅漢果本砧和羅漢果組培苗易發(fā)生根結線蟲病,但是組培苗的果實產量和品質較好,這是組培苗的優(yōu)勢,可以考慮在中間砧試驗方面做些探討。
參考文獻:
[1] 路安民,張志耘.中國羅漢果屬植物[J].廣西植物,1984(1):27-33.
[2] 肖 剛,王 勤.羅漢果研究進展[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6, 40(11):71-73.
[3] 李典鵬,張厚瑞.廣西特產植物羅漢果的研究與應用[J].廣西植物,2000,20(3):270-276.
[4] 蔣世瓊.羅漢果甜味成分的研究開發(fā)概況[J]. 中國食品添加劑,1999(1):12-15.
[5] 楊秀偉,張建業(yè),錢忠明.羅漢果中新的天然皂苷[J]. 中草藥,2008,39(6):810-814.
[6] 蘇煥群,陳再智.羅漢果的藥理及其應用研究[J].中藥材,2003, 26(10):771-772.
[7] 周欣欣,宋俊生.羅漢果及羅漢果提取物藥理作用的研究[J].中醫(yī)藥學刊,2004,22(9):1723-1724.
[8] 楊 洋,羅玉蓮,劉 翀.羅漢果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藝研究及其含量測定[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4,25(3):70-72.
[9] 張俐勤,戚向陽,陳維軍,等.羅漢果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學,2006,27(1):213-216.
[10] WANG K, PAN Y M, WEI L X, et al, Processing of Siraitia grosvenoiri’ leaves: Extraction of antioxidant substances[J]. Biomass and Bioenerg,2012,36:419-426.
[11] 郝桂霞.羅漢果提取液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江西化工,2004,22(4):89-90.
[12] 周欣欣.羅漢果的化學成分及其開發(fā)應用[J].中醫(yī)藥學刊,2003,21(9):1482-1483.
[13] 李 良,呂國紅,鐘曉凌,等.羅漢果植物保健飲料的研制[J].飲料工業(yè),2010,13(10):30-33.
[14] 劉 波.低糖羅漢果乳飲料的研制[J].中國食品工業(yè),2008(5):35-36.
[15] 李 鋒,李典鵬,蔣水元.羅漢果栽培與開發(fā)利用[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4.
[16] 鐘靜貴.永??h羅漢果產業(yè)化的現(xiàn)狀分析與發(fā)展對策[J].廣西園藝,2008,19(1):10-11.
[17] 陳廷速,韋 弟,韋德宗,等.廣西羅漢果種質資源研究利用現(xiàn)狀及展望[J].福建果樹,2003(4):13-15.
[18] 林貴美,吳代東,李朝生,等.桂南地區(qū)羅漢果的引種栽培與品質分析[J]. 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2007,9(5):115-119.
[19] 王承南,李 斐,熊微微.羅漢果生長溫度因子分析[J].經濟林研究,2005,23(4):60-61.
[20] 何金旺.培育羅漢果優(yōu)質大果的關鍵措施[J].廣西農學報,2006,23(3):44-45.
[21] 漆小雪,李 鋒,李光照,等.羅漢果產區(qū)土壤肥力狀況與羅漢果產量和品質的關系[J]. 廣西科學,2004,11(3):273-277.
[22] 劉紀霜,黃金玲,張正淳,等.羅漢果根結線蟲病田間發(fā)病情況調查及病原鑒定[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1,38(24):66-68.
[23] 潘中田,袁瓊瓊.永??h羅漢果根結線蟲發(fā)生規(guī)律及其防治研究[J].中國南方果樹,2001,30(5):33.
[24] 蔣 妮,高微微,繆劍華.病原真菌與根結線蟲對羅漢果的復合侵染研究[J].中藥材,2011,34(1):11-15.
[25] 林 緯,黎起秦,彭好文,等.羅漢果組培苗種植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J].廣西農業(yè)科學,2003,34(4):74-75.
[26] 朱保民.羅漢果組培苗栽培技術探討[J].廣西園藝,2005,16(4):37-38.
[27] 蔣丹絲.羅漢果組培苗的移栽煉苗技術研究[D]. 南寧:廣西師范大學,2006.
[28] 秦 芳,薛進軍.不同羅漢果苗生長及結果特性初探[J].廣西農業(yè)科學,2008,39(1):78-79.
[29] 唐聲田.羅漢果根結線蟲的發(fā)生與防治[J].廣西植保,2005, 18(4):25-26.
[30] 張穗生.試述羅漢果開發(fā)急需解決的幾個問題[J].廣西園藝,2002,13(3):9-10.
[31] 秦 芳.羅漢果嫁接苗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04.
[32] 秦忠明.羅漢果嫁接苗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研究[D]. 南寧:廣西大學,2006.
[33] 孫慧仙,郝培應,王為民,等.外界因素處理對吊瓜種子發(fā)芽率的影響[J]. 長江蔬菜,2011(8):34-37.
[34] 宋麗華,溫學萍.變溫處理對3種綠化樹種種子發(fā)芽的影響[J].林業(yè)實用技術,2009(2):7-9.
[35] 陳貴林,乜蘭春,李建文,等.蔬菜嫁接育苗彩色圖說[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9.
[36] 胡艷霞,孫振鈞,周發(fā)永,等.蚯蚓糞對黃瓜苗期土傳病害的抑制作用[J].生態(tài)學報,2002,22(7):1106-1115.
[37] 薛進軍,秦 芳,方中斌,等.羅漢果砧木研究[J]. 廣西農業(yè)生物科學,2005,24(1):51-53.
[38] 劉愛英.永福羅漢果栽培管理技術[J]. 柑橘與亞熱帶果樹信息,2001,17(7):29.
[39] 朱保民.羅漢果平地栽培技術探討[J].廣西園藝,2004,15(3):13-14.
[40] 汪來發(fā),楊寶君,李傳道.根結線蟲生物防治研究進展[J]. 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6(1):64-68.
[41] 袁 輝.羅漢果根結線蟲病無公害防治技術[J].廣西農業(yè)科學,2007,38(4):427-428.
[42] 朱保民,唐 胤,高立波,等.羅漢果根結線蟲病藥劑防治試驗初報[J].廣西農學報,2006,23(3):6-8.
[43] 張雨平.羅漢果主要病蟲種類及其防治[J].現(xiàn)代園藝,2006(7):27-28.
[44] 林 緯,黎起秦,莫 娜,等.廣西羅漢果病毒病發(fā)生情況調查[J].植物保護,2003,29(4):27-30.
[45] 毛久庚,唐懋華,張燕燕,等.蚯蚓糞在西瓜育苗及栽培上的應用效果[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2,40(2):145-146.
[46] EDWARS C A, BURROWS I. The potential of earthworm composts as plant growth media[A]. EDWARDS C A, NEUHAUSER E F. Earthworms in waste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C]. The Hsgue: SPB Academ ic Press,1988. 21-32.
[47] 薛進軍,林森業(yè),鄧立寶,等.蚯蚓糞對龍眼斷根生長及根際環(huán)境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06,22(10):436-438.
[48] 王靜靜,方 仁,羅春梅,等.蚯蚓對設施番木瓜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J].廣西農業(yè)科學,2010,41(8):804-806.
[49] 程世平,施 江,史國安,等.不同配比蚯蚓糞對桂圓菊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0(17):62-64.
[50] 王東紅,史慶華,王秀峰,等.蚯蚓糞對櫻桃蘿卜生長和品質的影響[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0(9):26-30.
[51] 方 仁,王靜靜,覃孟源,等.蚯蚓糞對反季節(jié)芒果生長的影響[J].廣西農業(yè)科學,2009,40(2):172-174.
[52] 崔玉珍,牛明芬.蚯蚓糞對土壤的培肥作用及草莓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土壤通報,1998,29(4):156-157.
[53] 張 寧,任亞麗,史慶華,等.蚯蚓糞對西瓜品質和產量的影響[J].中國蔬菜,2011(6):76-79.
[54] 張洪欽,董延濤.蚯蚓糞改良老化土壤效果好[J]. 致富天地,200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