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初中政治教學是中學德育教育的主渠道,由于期是理論性的科目,且思想性強,普遍存在政治課難上、學生難教、教學效果不佳等現象,影響政治課智育與德育功能的實現,這與新課改的目標不相符。因此,初中政治教師要找出目前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初中政治教學改革的策略。
[關鍵詞] 初中政治;改革;問題;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國家基礎教育改革全面展開,這次改革的側重點在于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注重提升學生的主體性,促進課程管理的民主化,對傳統(tǒng)教育有著根本性的突破。而常規(guī)初中政治教學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覺得政治課枯燥無味,極大的影響了教學效果,很難實現政治課的智育與德育功能,這與新課改的要求不相符。因此,如何革新政治課教學,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
一、初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陳舊
傳統(tǒng)初中政治課堂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教學理念陳舊,即課堂教學中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針對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不足,新課改提出既要讓學生獲取基礎知識與技能,又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教學目標。但在教學實踐中,大多數教師還沒有走出“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忽視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片面強調政治書本的重要性,把書本作為傳授學科知識的工具,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課堂教學中怕自己講不明白,怕遺漏知識點,就面面俱到,結果學生沒有了自主學習時間,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適應考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禁錮了學生的思想與思維,忽視了政治課的德育作用。
2、教學內容脫離實際
目前,初中政治教學比較注重學科知識體系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是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不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致使政治教學內容脫離現實生活,學生感受不到所學知識對自己的生活實際及未來發(fā)展的作用,調動不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不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了。初中生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期,心理發(fā)展還不成熟,對很多現象還沒有正確的辨別能力,但當前對學生有較大影響的事件并沒有出現在課堂上,而是反復的學習老一輩革命家的經典語錄。這些經典語錄的產生有其特定的背景,與學生生活相距較遠,不結合生活實際加以深入理解,就不能對身心發(fā)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3、教學方法與手段滯后
新課程倡導改革教學方式,但由于政治學科有著較強的理論性,教師多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講授式教學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現狀也不樂觀,甚至在現代教學手段的掩蓋下,課堂教學又簡單的重復著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有的教師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容量大的優(yōu)勢,將大量的信息展示給學生,學生沒有思考的機會。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能見到教師唯恐課件單調,將每一張幻燈片都設置成不同的播放模式,有的還加上了音效,課堂上顯得比較熱鬧,但一堂課下來學生會覺得眼光繚亂。這樣的課堂教學很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興趣點放在了課件本身,而忽視了學習內容,這與新課改的初衷不相符。
二、初中政治教學改革的策略
初中政治教學在教學理念、內容、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改革,使課堂教學從枯燥的理論中解脫出來,使教學內容貼近學生,引導學生從中感受到政治課的實用價值,從而激發(fā)學生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轉變教學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政治課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喜歡的事情都可以作為政治教學的材料,從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新課改背景下,政治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立足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營造以人為本、自主發(fā)展的課堂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給學生自由發(fā)展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探索。既要關注學生道德、國情、法律教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要關注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關注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就需要教師更新教學理念,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2、更新教學內容
政治課理論性強,單純的理論知識講授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大膽調整教學內容、結構,不全部對課本內容做詳盡的講解,一些知識可以讓學生自學,留出時間多采用案例、實例,特別是與學生生活比較貼近的新聞、個案等補充到課堂教學中。這樣既能突破課本課堂的束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能加強政治課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關注知識的應用價值。如教學“珍愛生命”時,可以結合“5·12”汶川大地震講授:“5·12”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政府在第一時間內派出緊急救援隊伍;各地紛紛提供大量的救災物資等。汶川大地震給學生的心靈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從身陷險境而仍堅持生存的希望的求救者身上懂得了堅強;從爭分奪秒的救援者身上懂得了責任;從全國高漲的抗震救災中懂得了團結等。政治課通過結合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及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
3、改革教學方式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傳授知識,而是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激發(fā)者。
總之,初中政治教師應認真學習新課標,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徐明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研究,2010(3)
[2]林連份.新時期初中思想政治教學改革體會[J].考試周刊,2011(15
作者簡介:李懷中(1966—),男,項城市孫店鎮(zhèn)人,畢業(yè)于河南教育學院政治專業(yè)??茖W歷,中教一級,研究方向:中學政治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