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神奇海底世界,與美麗的海洋生物進行親密接觸,這是潛水的魅力所在。但每年世界各地都有因潛水死亡或者癱瘓的事件,如何才能規(guī)避潛水中危險因素,安全潛入超凡脫俗的夢幻領地?
安全系數(shù):★★★
相關政策法規(guī):
1999年8月27日,交通部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潛水員管理辦法》,辦法規(guī)定凡年滿18周歲,具有高中畢業(yè)或同等學歷文化程度,自愿從事潛水工作,符合交通部批準的潛水員體格標準并按規(guī)定完成潛水培訓學習,取得結業(yè)證書的公民,均可申請參加潛水員考核。持有空氣潛水員證書的潛水員,可使用空氣從事60米以淺的潛水;持有混合氣潛水員證書的潛水員,可使用人工配置的混合氣從事120米以淺的潛水;持有飽和潛水員證書的潛水員,可使用飽和潛水系統(tǒng)從事300米以淺的飽和潛水。
警示案例:
2009年10月25日,北京房山銀狐洞內,三名潛水愛好者協(xié)助央視10套《百科探秘》欄目組拍攝時,發(fā)生一起意外事故,一名潛水員死于水下。遇難者頭部有外傷,溺水死亡。
如何避免易發(fā)事故:
至少在兩天前作準備。很多人把旅行的時間安排的很滿,飛到一個地方,馬上就想開始行程。別的運動或許可以,如果要潛水,在潛水之前的48小時之內,最好不要有高空飛行的經(jīng)歷,由于高空的氣壓與陸地不同,而陸地與水下又相差很多,高空飛行之后立即進行潛水幾乎是致命的行為。并且,在潛水前的24小時之內不要有醉酒、熬夜和其它過度勞累的行為。因為潛水是一項要求良好的身體素質和較高注意力的運動,必須要有充沛的精力,否則很容易在水下出問題,而水下的任何一點差錯都是危險的。
潛水地要有安全完善的配套設施。在選擇潛水目的地時,最重要的就是確定要有安全完善的配套設施,潛水時要背著下水的壓縮空氣瓶不是自備游泳裝備,而是由潛水基地提供的,若壓縮空氣的質量沒有保障,無異于背著定時炸彈在潛水。另外,正規(guī)的潛水基地都會備有高壓氧艙,高壓氧倉對于潛水者的救助作用不亞于“速效救心丸”。
潛水裝備要齊全。潛水是一項完全依靠外界裝備來生存的運動,裝備就是生命。除了被稱作“三寶”的面鏡、呼吸管、蛙鞋,為保證安全性,還要準備潛水電腦表、潛水刀和寫字板等潛水裝備,它們會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潛水電腦表是水下的指示燈和生命計。大多數(shù)潛水初學者都不愿投入一筆資金去購買,覺得有潛水的入門的裝備“三寶”就夠了。實際上在你決定要玩潛水的第一天開始,你就需要潛水電腦表。在學習潛水的時候,大多數(shù)時間是跟隨教練的步伐,深度、時間都是由教練控制,當你脫離教練,開始自行潛水之后,這些問題就只能由潛水電腦表來接手。潛水電腦表可以幫助你記錄下水時間、深度,計算安全停留時間,幫你制定合理的潛水計劃。
信任但不依賴潛伴。休閑潛水運動有“潛伴”制度,通常入水的兩個人互為潛伴,這是保證潛水者安全的一個重要措施。潛伴之間互相信任、互相負責,互相幫助,可以說是“托付了生命”的關系。在潛水之前,潛伴之間除了溝通交流,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互相檢查裝備。
體驗者: 阿祖(外企職員)
影片《黃金眼》中,007潛入海底和敵人大戰(zhàn)的情景,讓我如醉如癡。當時心想,有一天親自潛到海底,親身感受一下徜徉海洋世界的樂趣,該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今夏來到三亞,終于能美夢成真。站在大海邊,望著波濤滾滾的水面,心情格外激動。同事推薦我去附近的西島潛水,我喜不自禁,連連點頭。
在海灘的一頂遮陽傘下,教練給我們講解使用面罩的方法,還有與教練溝通的手勢。她語速很快,又帶了些許“三亞腔”,我努力辨別她說的每一個字,費了不少勁兒。終于,各項準備就緒,乘上快艇,向載著裝備的輪船進發(fā)。
快艇的發(fā)動機“隆隆”地嘶叫著,使我不能靜下心來細細琢磨教練剛才說的話,擔心自己下海后忘記和教練溝通的方法,葬身海底。正想著,快艇已到船邊。腿伸進水,我心里就緊張起來,大口大口地喘息著。這時,好像有人跟我說話,可我緊張得全無察覺。頭上被拍了一下,我才回過神來,是教練比劃著要我咬住呼吸器,嘗試低頭在水中吸氣。背著氧氣罐,腰間又綁著鉛塊,很快水就淹過了頭,我急忙掙扎起來,過了幾秒,才學會正常呼吸。教練問我怎么樣,我打手勢告訴他一切正常。于是,他順勢將我往下壓。突然間,我覺得身體下降了兩三米,眼前出現(xiàn)了一個魚群,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在海里見到活魚,是活生生的、近在眼前觸手可及的魚!我想用手碰碰它們,可手還沒伸過去,它們就“唰”一下游遠了。不一會兒,見到了一大片礁石,可就在這時,下意識地用鼻子吸了一口氣,海水一下子涌進了鼻孔。我頓時亂了手腳,馬上打手勢讓教練帶我上浮。在水面調整了一會兒心跳,請教練帶我再次下潛。這次,我似乎老練多了,在海底請教練給我和同事拍了照片,還親手摸了摸礁石,直到教練讓我浮出水面休息。
教練看我興趣不減,問我想不想體驗一次深潛的感覺,我點了點頭。下潛后的前幾分鐘一切正常,我沉醉在海底多彩的世界之中,心情格外激動。然而好景不長,不知不覺間耳部有些不適。我竭力回憶教練教我的方法,吞咽唾沫,屏住呼吸吹氣,可不知道怎么回事,試了幾次,仍不見好轉。堅持了一會兒,耳中好像傳來了炸彈爆炸的聲音,又好像一顆子彈射穿了耳膜,痛得我直咬牙。害怕真把耳膜損傷了,我連忙給教練做出上浮的手勢。隨他浮出水面,呼吸了片刻,耳朵才不再那么疼了。
這天經(jīng)歷了不少第一次,第一次潛入海水,第一次親眼目睹海下生物,第一次感受深海的水壓……盡管由于缺乏潛水經(jīng)驗,沒有盡情體驗深海潛水的奧秘,但畢竟品嘗到了在陸地和游泳池中不能企及的美妙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