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驗采用3,5—二硝基水楊酸(DNS)比色法和參考國標法—稻米直鏈淀粉含量的測定方法,對種植在河北石家莊、陜西岐山、江蘇南京3個地區(qū)10個綠豆品種的籽粒總淀粉、直鏈淀粉、支鏈淀粉的含量變化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保9815-36的總淀含量、直鏈淀粉含量和支鏈淀粉含量均最低,分別為53.1%、20.13%、32.62%,冀綠9802的總淀粉含量、直鏈淀粉含量最高,分別為61.17%和23.19%,而支鏈淀粉含量最高的是2001-569,達39.57%。另外,不同地區(qū)、不同綠豆品種的籽??偟矸?、直鏈淀粉、支鏈淀粉含量也存在較大差異,總淀粉含量、直鏈淀粉含量、支鏈淀粉含量由高到低均依次為江蘇南京>陜西岐山>河北石家莊。在實際生產中,應根據(jù)不同淀粉類型需要、不同地域種植選擇合適品種,以期獲得最好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綠豆;總淀粉;直鏈淀粉;支鏈淀粉
中圖分類號 S5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3-40-02
The Research of Mung Bean Starch Content Vari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Jin Yangang1 et al.
(1 Jiangsu Ruihua Agricultural Science Technology Co.,Ltd, Nanjing 210014,China)
Abstract:The content of total starch, amyliose and amylopectin of te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Mungbeans,which are Ji-Green 9802,Ji-Black-Green9832,Panul 942-34,Paul 9808-16,Paul 9815-36,Zheng03-94,2002-4-16,2001-569,An05-4 and An 04-9,were determined by the 3,5-dinitrosalcylic acid (DNS) colorimetry and reference GB,which is the rice amylose content determin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 of the content of total starch,amyliose and amylipectin among various types in different areas,simultaneously,the region of the highest content of total starch, amyliose and amylopectin is Nanjing in Jiangsu,followed is Qishan in Shannxi and the lowest is Shijiazhuang in Hebei.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s that we should plant the suitable varieties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different various starches in order to get the best economic benefit.
Key words:Mung bean;Starch;Amylose;Amylopectin
綠豆是我國重要的食用豆,在種植業(yè)結構調整和優(yōu)質、高效農業(yè)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1]。隨著人們膳食結構的調整和保健意識的增強,作為醫(yī)食兼用的重要資源,綠豆在現(xiàn)代功能型食品開發(fā)中的地位也迅速上升[2-3]。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綠豆淀粉的研究越來越成為諸多學者研究的熱點,但目前的研究多局限于綠豆淀粉的提取方法以及淀粉特性的研究,而不同綠豆品種在不同地區(qū)的籽粒淀粉含量的研究尚未見詳細報道。本研究采用室內分析的方法,測定了在3個地區(qū)種植的10個綠豆品種籽??偟矸?、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含量,對同一地區(qū)不同品種綠豆籽粒淀粉、直鏈淀粉、支鏈淀粉含量進行比較分析,以期為綠豆的品種改良及優(yōu)質栽培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小雜糧中心提供,詳見表1。其中,以生產上廣泛種植的品種保942-34為對照。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1年分別在河北石家莊、陜西岐山、江蘇南京進行,共10個綠豆品種,分別是冀綠9802、冀黑綠9832、保942-34(ck)、保9808-16、保9815-36、鄭03-94、2002-4-16、2001-569、安05-4、安04-9。田間管理按國家綠豆區(qū)域試驗進行,綠豆成熟收獲后,收集各試點樣品,田間進行農藝性狀考種,室內進行淀粉含量以及淀粉組分的測定。
13 測定項目及方法
131 總淀粉含量的測定 采用3,5-二硝基水楊酸(DNS)比色法。
(1)制作葡萄糖標準曲線。淀粉完全水解變?yōu)檫€原糖,葡萄糖代替還原糖制作標準曲線。葡萄糖含量0、100、150、200、250、300μg/mL,在540nm波長下用751分光光度計進行比色,測定吸光度值(OD)。計算出吸光度值(x)與葡萄糖(y,μg)的回歸方程:總淀粉還原糖:y=6635x,R2=0992。
(2)綠豆籽粒中總淀粉的測定。取0200g綠豆樣品粉末裝入25mL的具塞試管中,加入6mol/L HCl 2mL,再加去離子水3mL,置于沸水浴中加熱至完全水解(約30min),快速冷卻。加入5mL 2mol/L的NaOH, 調pH值至10,定容25mL搖勻,靜置30min,取樣液1mL,定容全10mL,從10mL中取出05mL,加3,5-二硝基水楊酸05mL,沸水浴煮10min,取出后立即放入盛有冷水的燒杯中冷卻至室溫,用蒸餾水定容到10mL,混勻后比色讀取吸光度OD值(x)。在540nm波長下用721分光光度計進行比色,讀取OD值。
總淀粉含量(%)=[查回歸方程所得還原糖(μg)×25×10×100]/[樣品質量(g)×1×05×1 000 000] =[查回歸方程所得還原糖(μg)]/[樣品量(g)×20]
132 直鏈淀粉含量的測定 參考國標法——稻米直鏈淀粉含量的測定,并作部分修改。
(1)制作直鏈淀粉標準曲線。準確移取25mL標準系列溶液于50mL容量瓶中,容量瓶中預先加入25mL水,加05mL1mol/L乙酸溶液,混勻,再加入10mL碘試劑,加水至刻度,塞上塞子,搖勻,靜置20min。用分光光度計將試樣空白液調零,在620nm處測吸光度。以吸光度為縱坐標,直鏈淀粉含量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標準曲線方程為:y=11309x-18347 ,R2=09 987。
(2)樣品測定。稱取100±05mg樣品于100mL容量瓶中,用移液管小心地向容量瓶中加入10mL無水乙醇,將粘附于壁上的試樣全部沖下,充分濕潤樣品,再用移液管加入90mL1mol/L氫氧化鈉,在85℃水浴中分散10~15min,迅速冷卻,加水至刻度,劇烈搖勻。測定過程同時做一試驗空白,相同的操作步驟與測定所用同量試劑,但用25mL 009mol/LNaOH溶液代替樣品溶液。準確移取25mL樣品溶液于50mL容量瓶中,容量瓶中預先加入25mL水,加05mL 1mol/l乙酸溶液,混勻,再加入10mL碘試劑,加水至刻度,塞上塞子,搖勻,靜置20min,用分光光度計在620nm處測吸光度,讀出OD值。由吸光度在標準曲線上查出相對于干基的直鏈淀粉的百分率表示。
133 支鏈淀粉含量的測定 支鏈淀粉含量(%)=總淀粉含量(%)-直鏈淀粉含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總淀粉含量變化
211 不同品種綠豆總淀粉含量變化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品種綠豆籽粒淀粉含量存在差異,經方差分析達顯著水平。參加試驗的10個綠豆品種籽粒淀粉含量變幅在4441%~6247%,其中冀綠9802籽粒淀粉含量最高,達6117%,保9815-36籽粒淀粉含量最低,為5310%。
212 不同地區(qū)綠豆總淀粉含量變化 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地區(qū)總淀粉含量也有差異,經方差分析達顯著水平。參試綠豆的試點中,江蘇南京試點總淀粉的平均含量最高,達5896%,河北石家莊試點含量最低,為5472%。
22 直鏈淀粉含量變化
221 不同品種綠豆直鏈淀粉含量變化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品種之間綠豆直鏈淀粉含量存在差異,經方差分析達顯著水平,參試的10個綠豆品種直鏈淀粉含量變幅在1936%~2405%之間,其中冀綠9802直鏈淀粉含量最高,達2319%,保9815-36直鏈淀粉含量最低,為2013%。
222 不同地區(qū)綠豆直鏈淀粉含量變化 由表5可以看出,不同地區(qū)直鏈淀粉含量也有差異,經方差分析達顯著水平。參試綠豆的試點中,江蘇南京試點直鏈淀粉的平均含量最高,達2266%,河北石家莊試點含量最低,為2077%。
23 支鏈淀粉含量變化
231 不同品種綠豆支鏈淀粉含量變化 從表6可以看出,不同品種之間綠豆籽粒淀粉含量存在差異,經方差分析達顯著水平,參試的10個綠豆品種支
鏈淀粉含量變幅在3262%~3957%,其中,2001-569支鏈淀粉含量最高,為3957%,保9815-36支鏈淀粉含量最低,為3262%。
232 不同地區(qū)綠豆支鏈淀粉含量變化 從表7可以看出,不同地區(qū)支鏈淀粉含量也存在差異,經方差分析達顯著水平。參試綠豆的試點中,江蘇南京試點支鏈淀粉含量最高,為3710%,河北石家莊試點支鏈淀粉的平均含量最低,為3272%。
3 結論與討論
不同品種綠豆籽粒淀粉、直鏈淀粉、支鏈淀粉含量不同,地理位置對總淀粉、直鏈淀粉、支鏈淀粉含量也有一定影響。本研究對不同品種綠豆籽粒淀粉含量進行比較,其中保9815-36的總淀粉含量、直鏈淀粉含量和支鏈淀粉含量均最低,分別為5310%、2013%、3262%,冀綠9802的總淀粉含量、直鏈淀粉含量均最高,分別為6117%和2319%,而支鏈淀粉含量最高的是2001-569,達3957%。另外,不同地區(qū)間綠豆籽粒淀粉含量比較,總淀粉含量、直鏈淀粉含量、支鏈淀粉含量由高到低均依次為江蘇南京、陜西岐山、河北石家莊,說明地理位置與淀粉形成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在實際生產中,盡可能地依據(jù)對綠豆淀粉的需求而選擇合適的品種,結合種植地環(huán)境條件,才能獲得最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高小麗不同基因型綠豆開花結莢期生理特性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
[2]紀花,陳錦屏,盧大新 綠豆的營養(yǎng)價值及綜合利用[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發(fā)展,2006,6(10):143-145
[3]鄭卓杰,王述民,宗緒曉,等中國食用豆類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7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