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于2012年在興化市進行了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為推介符合本地區(qū)種植的粳稻新品種提供科學依據(jù)。結果表明,參試的14個品種,其產量、綜合性狀有一定的差異,本試驗中連育粳2號、武運粳24、淮稻5號、連育粳1號產量較高,揚育粳2號、寧9108、寧9213、寧0212、南粳49、武運粳27居中,寧粳5號、揚粳9223、揚粳805、武運粳21產量一般。
關鍵詞:水稻;品種;比較試驗;里下河;2012年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3-42-03
為充分利用本稻區(qū)的自然資源,篩選一批適合大面積生產的水稻品種,根據(jù)興化市作栽站的安排,筆者實施了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通過試驗,為推介符合本地區(qū)種植的粳稻新品種提供科學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實施在興化市下圩鎮(zhèn)劉文村施家一組,試驗田土質為勤泥土,肥力中等,田塊肥力均勻,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前茬為小麥,品種為寧麥14號,產量415kg/667m2。
12 參試品種 參試品種14個,分別為:武運粳21號、連育粳1號、連育粳2號、武運粳24、南粳49、武運粳27、寧粳5號、揚粳9223、揚粳805、揚育粳2號、寧9213、寧0212、寧9108、淮稻5號。各參試品種由興化市作栽站提供。
13 試驗設計 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14個處理,42個小區(qū),小區(qū)面積135m2(225m×6m=135m2),田間走道區(qū)組間40cm,品種間333cm,四周設保護行1m,保護行采用品種延伸種植。
14 栽插方式 采用拉線定點大(中)苗人工手栽,株行距:250cm×132cm,每小區(qū)栽10行,每行46穴,每小區(qū)栽460穴。
15 田間管理 育秧階段:參試品種統(tǒng)一于5月12日藥劑浸種(2mL咪解胺對10kg水浸1kg種),5月15日播種,播前用旱育保姆拌種(800g旱育保姆拌5kg稻種),試驗采用肥床旱育秧方式,播后用無紡布、農膜雙層覆蓋。齊苗后揭去農膜,無紡布在麥收后揭去。揭無紡布后至移栽前1d,用藥防治灰飛虱3次。6月19日移栽,秧齡34d,移栽前秧苗素質考察:葉齡7葉左右,平均單株帶蘗057個,帶蘗率503%,苗高282cm。(2)肥料運籌:移栽前每667m2施用45%復合肥(15∶ 15∶ 15)35kg做基肥,栽后6d追施分蘗肥,結合化除每667m2用25%芐·乙30g拌15kg尿素施用。7月3日追施平衡肥,每667m2用尿素10kg。7月27日施促花肥,每667m2施尿素10kg,加45%復合肥(15∶ 15∶ 15)15kg。8月12日施?;ǚ剩?67m2施尿素5kg,合計667m2施純氮282kg。水漿管理:前期淺水分蘗,適時適度擱田,分次擱實,中后期濕潤灌溉,成熟前7~10d澆一次“跑馬水”。(4)病蟲害防治:根據(jù)興化市植保站的布置及時做好防治工作。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量 參試品種中連育粳2號、武運粳24產量最高,實產72826、72761kg/667m2,位列第一、二位?;吹?號實產71665kg/667m2,列第3位,連育粳1號實產71465kg/667m2,各參試品種的產量見表1。經方差分析:試驗重復間差異不顯著(F=069),處理間差異達005顯著水平,進一步作新復極差(LSR)測驗:連育粳2號、武運粳24兩品種與揚粳805、武運粳21有5%水平上的顯著性。連育粳2號、武運粳24、淮稻5號、連育粳1號與武運粳21有1%水平上的顯著性,其余各品種之間沒有顯著差異(表2)。
22 生育期 參試的14個品種全生育期天數(shù)151~157d,其中:武運粳21生育期最短,為151d;其次是連育粳2號、寧粳5號、連育粳1號,為152~153d,揚粳805、寧9213、武運粳27、寧91084個品種在154~156d,武運粳24、南粳49、揚粳9223、寧0212、淮稻5號為157d(見表3)。
23 莖蘗動態(tài) 參試品種統(tǒng)一移栽規(guī)格250cm×132cm,667m2栽2萬穴,基本苗59萬~66萬/667m2,高峰苗24-283萬/667m2,有效穗1793~2259萬/667m2,成穗率747%~845%。寧粳5號、寧9213、寧0212、寧9108、淮稻5號等5個品種成穗率較高,其株型緊湊,群體受光條件好,有利成穗。連育粳1號、連育粳2號葉片寬大,株型較松散,群體受光條件差,其分蘗成穗率相對較低(見表4)。武運粳21穗數(shù)較低,一是惡苗病嚴重,二是由于早熟雀害較重,減少了有效穗。
24 抗逆性
241 抗倒性 2012年由于水稻生長期間的氣候條件較為有利,中后期未有臺風、暴雨,大面積生產上未有倒伏田塊,試驗各小區(qū)也未曾有倒伏發(fā)生。但根據(jù)田間長勢、長相等綜合觀察分析,抗倒性較好的品種有:淮稻5號、寧9108,抗倒性差的品種有:連育粳1號、寧粳5號、揚育粳2號,其余品種中等。
242 抗病性 2012年水稻上病蟲害總體偏輕,田間有所發(fā)生的紋枯病、條紋葉枯病、惡苗病、稻瘟病在品種間有差異。(1)紋枯?。哼B育粳1號、寧粳5號、連育粳2號、南粳49、揚粳805、揚育粳2號輕,武運粳21、武運粳24、武運粳27、揚9223、淮稻5號中等偏輕做過,寧9108、寧9213、寧0212中等做生。田間調查情況見表5。
(2)條紋葉枯病大田期表現(xiàn):2012年試驗各品種整體偏輕,田間調查條紋葉枯病株率0‰~152‰,田間調查情況見表6。
(3)惡苗病是一種種傳病害,2012年試驗品種雖然進行種子處理,但各品種仍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生,其中發(fā)病較重的為武運粳21、武運粳27、南粳49、寧粳5號、寧9223、寧0212?;吹?號、揚育粳2號、連育粳2號、寧9018發(fā)病輕,其余品種一般(表7)。
(4)干尖線蟲病:揚粳9223發(fā)生重,揚粳805有干尖線蟲病,其他品種未見干尖線蟲病。稻瘟病、穗頸瘟在武運粳24有零星發(fā)生,其他品種未見。
25 主要農藝性狀
251 植株性狀 株高們 各參試品種的株高934~1113cm,武運粳21最矮,株高95cm以下,揚9223最高,株高110cm以上。武運粳27、淮稻5號、寧9108、連育粳2號在95~100cm,其他品種在100~105cm。拔長節(jié)間數(shù)4~6之間,正常5個拔長節(jié)間,生育期偏長的品種有6個節(jié)間,相對早熟品種有4個節(jié)間。一生總葉片數(shù)162~17葉,早熟品種總葉片數(shù)偏少,遲熟品種葉片數(shù)略多。后期熟相:武運粳24、淮稻5號、揚粳805、南粳49、武運粳21、寧9108后期熟相較優(yōu),寧0212后期熟相差,其他品種一般(表8)。
252 穗粒結構 參試品種穗數(shù)1793萬~2259萬/667m2,其中:淮稻5號、寧9108穗數(shù)較多,武運粳21、揚粳9223、連育粳1、連育梗2號穗數(shù)較少。每穗總粒數(shù)115~1561粒。武運粳24、南粳49、連育粳1、2號穗型較大,淮稻5號、寧9108、揚粳805、寧0212穗型較小。結實率:914~97%,南粳49、揚育粳2號結實率較低,寧9108、淮稻5號結實率較高。千粒重在261~308g,連育粳1、連育梗2號、南粳49、揚粳9223、寧9213、寧9108這6個品種千粒重較低,揚育粳2號、寧0212這2個品種粒型大,千粒重30g左右,其余品種在28g上下(表9)。
3 小結與討論
武運粳24產量最高,綜合性狀較優(yōu),生產上應用要注意稻瘟病的防治。連育粳1、連育梗2號產量高,熟期早,穗型較大,但其粒重低,穗數(shù)不多,株型松散,高產潛力有限?;吹?號分蘗成穗率高,綜合性狀較優(yōu),生產上繼續(xù)推廣使用。揚育粳2號后期熟相較優(yōu),穗粒結構協(xié)調,粒型較大,千粒重高,可擴大示范種植。寧9018、寧9213、寧0212、寧粳5號4個品種中,寧9108田間綜合表現(xiàn)優(yōu)于其他3個品種,其株高適中,株型緊湊,穗數(shù)足,結實率高,但穗型不大,粒重較低。寧0212后期熟相差,有二次灌漿現(xiàn)象。寧粳5號莖稈細長,抗倒性較弱。南粳49、武運粳27產量表現(xiàn)一般,但其后期熟相較優(yōu),株高適中,株型理想,南粳49有2次灌漿現(xiàn)象。武運粳27惡苗病要注意預防。揚9223、揚805、武運粳21在生產應用中應注意種子處理,主要是揚9223、揚805的干尖線蟲害病和武運粳21的惡苗病。
(責編:張宏民)安徽農學通報,Anhui AgriSciBull2013,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