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車水馬龍的街頭,人也疲倦,心也疲倦了的時候,我常常會想起我的家鄉(xiāng),想起家鄉(xiāng)兒時的伙伴,想起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想起家鄉(xiāng)那些勤勞善良的父老鄉(xiāng)親,還有那飄香的瑤家竹筒飯……
我是從瑤山里走出的孩子,我的家鄉(xiāng)在那遙遠的小山村,那是一個貧窮而美麗的瑤山村寨,在那里居住著一群勤勞的人們,他們虔誠善良,勤勞樸素,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用勤勞的雙手編織著他們的夢想,他們有山一樣的情懷,有火一樣的熱情,當你來到這古樸的瑤山村寨,好客的瑤族同胞會用我們久負盛名的瑤家特產(chǎn)——瑤家竹筒飯來招待你。
瑤山多竹,瑤族人生活在大山里,自古就與竹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幖抑裢诧堉韵闾鹂煽冢麚P四方,有它獨特的做法。首先,瑤族同胞根據(jù)自己的飯菜多少為量砍來長短不一的竹筒,竹筒不要頭也不要尾,只要中間的那一段。砍好竹筒,便在一頭的竹節(jié)面上開一個口,掏出筒中的竹膜,洗凈竹筒。在晚上臨睡前將米淘洗干凈,浸泡于盆中。次日凌晨起來做飯時,將浸泡好的米撈起,加入油鹽味精和草果面等調(diào)料拌勻,然后放入竹筒內(nèi),注入清水,再用木塞或者香嫩的蕉葉堵住竹筒口,取來干柴茅草點燃將它燒烤。待竹筒口的木塞縫隙沒有米漿溢出,而噴出一陣陣熱氣騰騰的飯菜濃香時,竹筒飯便做好了。瑤族分有藍靛瑤、大板瑤、過山瑤等,有的過山瑤同胞做竹筒飯時,用臘肉、野味、豆腐、辣椒當作配料,也有到山上采野菇、嫩筍、花果、鳥蛋當作配料的,把它們用水洗凈或者先弄熟,然后把充分浸泡的大米和豐富的配料一同放入竹筒內(nèi),以竹葉或樹葉相隔,濕泥封口,放進明火堆煨烤至熟,然后取出竹筒劈開食用,味道更加香醇可口,還帶著濃郁的新竹的芬芳。
記憶中,每逢新谷收割的季節(jié),早上一醒來,總會聞到竹筒飯烤熟的誘人香氣。在家鄉(xiāng),每年九月到十月份,是稻谷收獲的季節(jié),也是吃新米竹筒飯的好季節(jié)。在這個季節(jié)里,家鄉(xiāng)的瑤族同胞們外出勞動,為圖方便,經(jīng)常只帶些米、鹽上山即可。到中午時分,大家就地取材,砍伐竹筒裝進新米,以山泉水浸泡,再將竹筒用熱火煨炙至熟后取出,于是大家削來竹枝為筷,在小溪畔、樹陰下、石板上,兄弟姊妹席地團團而坐,各人手捧半邊竹筒吃起竹筒飯來,再配上外出采摘的野菜,吃起來柔軟清香,加之勞累辛苦,就更覺味美無窮。席間,你替我夾菜,我替你盛飯,彼此謙讓,互敬互愛,親密無間,其樂融融。
據(jù)說,瑤族人自古生活在大山里,從狩獵到刀耕火種到林區(qū)開發(fā),有時候幾天都不能回到居所,但大山里渺無人煙,做飯成了一大難題。因為滿山都有竹子,取材容易,于是瑤族人發(fā)明了竹筒飯。后來,瑤族同胞們上山打獵或是造林植樹,不用帶鍋,只一小袋米,掛在腰上就行,用竹筒代替鐵鍋做飯不但節(jié)省了許多時間且烤出來的飯無比香醇。
瑤家竹筒飯以其風味獨特、香醇可口而深受四方賓客的喜愛,它是不可多得的、色香味俱佳的美食精品。從前,勤勞的瑤家人吃竹筒飯是為了方便勞動,減少麻煩,提高勞動效率。如今,隨著市場經(jīng)濟改革大潮的深入人心,純樸、勤勞的瑤族同胞也學(xué)會了做生意。他們將竹筒飯的烹調(diào)、烤制工藝進行改進提高,讓這香噴噴的竹筒飯走出深山竹林登上大賓館大飯店的餐桌,成為人們喜愛的一種美味佳肴,也成為瑤族同胞發(fā)家致富的一種門道。
如今,離開家鄉(xiāng)多年,再也沒有吃到那醇香地道的瑤家竹筒飯,可是,每當我想起家鄉(xiāng),想起小時候在家里吃竹筒飯的情景,總會陶醉在那種樸實而又真切的溫暖氛圍中……直至現(xiàn)在,那青翠竹節(jié),嫩黃飯色,香氣飄逸的竹筒飯,還有家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們的音容笑貌,仍成為我記憶中最珍貴的畫卷。
守候那份淡然
一直以來,總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沒有幸福的愛情,沒有美滿的生活,有的只是那揮之不去的無盡煩惱,以及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以至于讓人身心疲憊憔悴不堪,有時甚至憤世嫉俗,直到今天才終于明白一個道理:過好每一天才是真的好,活著就是幸福。
很多時候,在這個物欲橫流和光怪陸離的社會中,我們被眼前的一些事物所迷惑,為生活和事業(yè)的煩惱而失意彷徨,或者,我們的心靈突然就被世俗牽絆了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當事過境遷時,卻發(fā)現(xiàn)那些東西原來輕若塵埃不屑一顧。
人之所以會煩惱,就是沒有忘掉該忘的東西。在我們的記憶里,許多不愉快的事情往往會困擾著我們,甚至那些過往云煙常常會在我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讓人欲罷不能,從而使人心力憔悴。為什么小孩子很可愛,因為他們沒有心事,不解人世間的恩恩怨怨,不懂世俗的功名利祿,所以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隨心所欲地快樂著,不知道什么是煩惱。
人之所以不快樂,就是因為計較得太多。不是我們擁有的太少,而是我們計較的太多。有些事,有些人,我們要以一個寬容的心態(tài)去對待,學(xué)會淡然,學(xué)會放棄,很多時候,明知道有些理想永遠無法實現(xiàn),有些問題永遠沒有答案,有些故事永遠沒有結(jié)局,有些人永遠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可還要苦苦地追求著,等待著,幻想著。學(xué)會放下,放下一些所謂的思想包袱,坦然面對一切,讓一切順其自然,這樣才會讓自己輕松自在。
人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為想的太多。身體累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心累。心累就會影響心情,會扭曲心靈,會危及身心健康。其實每個人都有被他人所牽累,被自己所負累的時候,只不過有些人會及時地調(diào)整,而有些人卻深陷其中不得其樂。在這個充滿壓力的社會里,生活中有太多的難題和煩惱,要活得輕松一點就要懂得取舍,學(xué)會放松,學(xué)會淡然面對所有的不幸,給疲憊的心靈解解壓。
古人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其實,人活著就是一種心態(tài),當你淡泊名利,淡看人生苦痛,心態(tài)積極而平衡時,便會無所謂得與失,無所謂名與利,這些東西都是源自你內(nèi)心的感受而已,你計較它它便存在,你不計較它它便無影無蹤。生活中總會有坎坷挫折,有人會淡然而過,有人會煩惱悲傷從而一蹶不振。生活是一杯水,原本是純潔無味的,要靠自己慢慢去調(diào)味,有人喜歡豐富刺激的生活,把它拌成多味醬,有人喜歡苦中作樂的生活,把它攪成咖啡,有人卻不知不覺地把生活熬成苦藥,甚至是毒藥,親手把自己的生活埋葬!人要學(xué)會放松,學(xué)會把事情看淡,別讓自己心累,沒有必要讓那些所謂的不愉快的事情占據(jù)著自己的快樂。人生短暫,何苦要作繭自縛讓自己不開心呢?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這是心靈淡泊寧靜的最高境界。淡然是越過千山萬水寧靜致遠的神情,淡然是行走于風輕云淡間沉穩(wěn)的步履 ,淡然是輕風徐來怡然自得的神態(tài) ,淡然是幽靜小澗緩緩流淌的溪流,清澈、優(yōu)美而從容。讓我們執(zhí)著守候著那份淡然,給疲憊的心靈歇一歇。